趙國華
摘 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利用專業知識,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的精華,從而接受德育教育,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英語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時代感,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啟發性和創造性。如:社會、學校、家庭、動植物、購物、飲食、自然科學、怎樣看醫生、打電話、問路等。這些教學內容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德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祖國、愛集體、愛家園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使他們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通過教師的良好形象和教態來滲透德育
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樹立教師的角色范圍,建立威信,同時老師要從學習和生活上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樂于與他們交往,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師愛去包圍他們。當老師的這種情感一旦觸及到學生內心的情感需要時,學生會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并對此有強烈的表示,親其師而信其道,愛屋及烏,愛這位老師,愛這為老師所教的學科。
二、通過激勵學習志向來滲透德育
墨子說:“志不強者智不達。”當學生滿懷好奇、興奮和期待的心情上第一堂英語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門語言,全世界講英語的國家大大多于其他語種,報紙有一半以上是用英語出版的,電臺有3/5是使用英語廣播的。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印有英語說明、英語字母的實物,有機械操作說明書,藥品說明書,乃至玩具、糖紙等。用事例使學生懂得,不同行業和工作要求有不同程度的外語知識技能,不同層次的外語水平會有不同程度的用處。
三、常說禮貌用語,營造文明課堂
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都多多少少滲透著德育因素,英語教學更為突出。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養的精華,促進學生情感品質的形成,多說禮貌用語,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說“Please”,“Sorry”,“Thank you”,又如何讓學生養成說“Please”,“Sorry”,“Thank you”……的習慣呢?
“Please”,在向別人借東西時要說“請”;在向別人問路時要說“請”;在請教別人問題時要說“請”……
“Sorry”,做錯了事要主動說“對不起”;不小心弄壞了別人東西說“對不起”;遲到了、失約了都要說“對不起”……
“Thank you”(謝謝你) 這一更為常用的禮貌用語,在教學上,教師也應側重于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并時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贊美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禮物時,也要說“Thank you”。即使是你不喜歡的禮物,即使是自己的父母給的禮物,同樣要說“Thank you”。因為只有對生活時刻懷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體驗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為了達到效果,我創設了很多不同的情境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們可以知道應用的場合,由此學生們在情境表演中養成講禮貌的習慣,也知道做錯了事應該誠懇的道歉,從而逐步養成理解、關懷的情感品質。另外我還編了一些順口溜便于記憶:
講文明,懂禮貌,Please,please,請請請。
做錯事,沒關系,可別忘了說“Sorry”。
Thank you,thank you,謝謝你,得了好處要記恩。
四、尊敬師長,關愛他人
愛能使世界運轉。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私心態較為嚴重,他們往往不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和尊重別人。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和提醒,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更讓學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師節,引導學生動手制作賀卡,畫些畫,并寫上祝福語:“Happy Teachers Day!”(教師節愉快!);在母親節、父親節更可寫上:“I love you,Mum/Dad.You are the best mother/ father in the world!”(我愛你,媽媽/爸爸,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爸爸)。兒童節、國慶節、中秋節等都可給別人祝福……就那么一句短短的祝福語,能使人心曠神怡,何樂而不為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和想象力,而且還促進他們形成尊敬師長,關愛他人的情感品質及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情感。
五、遵守規章制度,講公共道德(Remember the rules)
我們英語課文中的We can/cant do something.We should/shouldnt do something.Dont do something等日常用語,就是告誡我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和什么不應該做,從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市民。學完“Remember the rules”這一課后,我寫了很多規則給學生,要求他們記住并參照自己的行為習慣。如:
(1)Be quiet in the library/hospital.(在圖書館或醫院里要保持安靜。)
(2)Dont drink and eat in the classroom.(別在教室里吃東西喝飲料。)
(3)Dont walk on the grass.(不要踩草坪。)
(4)Dont push/run in the corridors.(在走廊上推和跑。)
(5)We shouldnt play outside on rainy day.(下雨天我們不應出去玩。)
(6)We should throw rubbish in the bin.(我們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7)We should help little students and old man.(我們應該幫助小孩和老人。)
(8)Dont laugh at others.(不要嘲笑別人。)
六、引導學生學習偉人實現理想道德教育滲透
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偉人刻苦學習的事跡。比如馬克思在50多歲的時候,除了學習英語、法語外,他覺得研究俄國形勢很重要,于是他就開始學俄語,由于他刻苦用功,不久便掌握了俄語。引導學生作對比,樹立遠大理想,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將有很大幫助。此外還有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他精通七國語言。這些歷史偉人和科學家遠大的理想、艱辛的求學生涯、堅韌不拔的毅力,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學生對他們的敬仰思念之情,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行動上的模仿。由此可見,如果小學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循循善誘,學生不僅在語言知識上有所得,而且在思想上也會受到激勵,獲得教益,從而積極進取,自覺為振興中華而奮發學習。
其實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讓我們為孩子們創設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讓他們在語言的天空中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