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閆佩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小學教育階段。目前,新課改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學工作的中心,并提出了滲透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旨在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我國小學教育階段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不顯著,依然存在很多嚴重的問題亟待完善。主要探討小學班主任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實踐教學模式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現代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素質教育改革也越來越深入。目前,學生的心理教育已經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心理教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難點。
一、班主任采取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心理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受學生自身、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而班主任作為學生教育的直接負責人更應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人。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會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引起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小學班主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目前,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已經推廣開來,教育工作者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融入教學活動中,在塑造學生高尚心理品質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進一步促進了小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我國小學班主任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貫徹落實素質教學方法。首先,班主任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積極主動的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潛移默化的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其次,班主任也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不斷的學習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此外,班主任還應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在尊重傳統德育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不斷的汲取新時代的教學成果,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2.健全心理輔導課程
我國小學班主任應該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建立健全心理輔導課程,從而有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首先,班主任應該為小學生構建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教學氛圍,并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其次,對學生的年齡、性格進行分類,并定期進行家訪,從而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此外,完善心理輔導課程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班主任應該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首先,班主任應該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增加互動環節,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注重激活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等等,進一步調節學生的心理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創新課堂方式,通過影視素材來培養學生的心境,有利于學生將藝術、生活、學習相結合。
4.增加學生社會實踐
學習來源于實踐,因此,班主任應該注重實踐教學,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教學目標的實現更多的依賴于實踐教學。因此,班主任應該增加學生實踐活動,并在社會實踐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比如,鼓勵學生參加植樹活動、親子活動等,讓學生在社會、家庭等環境的影響下形成健全的心理,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
5.培養學生良好心境
班主任應該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境,從而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首先,創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提倡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行為,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其次,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該主張勞逸結合,為學生營造適度寬松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其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三、總結
綜上所述,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認,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實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亟待完善。為此,我國小學班主任還應該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從而充分發揮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優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祝靈珊.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青春歲月,2015.
[2]葛彩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研究.考試與評價,2016.
[3]徐友茂.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實踐應用.求知導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