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雙+趙丹+樊紅
講述法是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學技能,講述法主要依靠教師個人來完成,是教師基本功與個人魅力的緊密結合。教師應該在講授課程的動態過程中提高講述法的藝術性,從而達到最優的授課效果。
講述法藝術性教學效果講述法是教學過程中使用時間最長也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從孔子講學到今天各種性質的授課,都離不開講述法。曾經有一段時間,講述法被人誤解為灌輸,而不受重視,西方的問題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倍受推崇。但是沒有講述法夯實基礎知識,其他的教學方法都是無從談起的,也有人認為講述法的內容完全可以從書本中獲得,授課應該避開基礎知識直接來啟發引導學生,針對的是至少大學以上學歷層次的人而言的,而且是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學生,對于低于大學學歷層次和首次接觸一門知識的人而言則不適用。那么什么是講述法呢?它為什么歷經了上千年仍然具有活力?今天的教師們應該如何運用它,并且給他賦予新的活力,更加藝術的使用它呢?
講述法顧名思義,就是用講述的方式來教授知識,主要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聆聽接受為輔,在這個過程中,通常只有教師一人發聲,而間或有學生提出疑問,而學生主要是接受和思考,師生間的互動從外在形式上很難看出來,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內在,教師講述的知識是什么,我是相信還是懷疑,教師的觀點是什么,我是同意還是反對。而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課堂反應、表現來推斷授課效果,可以說講授法是教師需要掌握的基礎但極為重要的教學方法,它也是最難的一種教學方法。曾經北大著名學者開堂授課,由于名氣大,一時之間選課學生爆滿,不料想每次上課人皆少一些,到課程最后所剩寥寥幾個鐵桿粉絲,究其原因是著名學者的嚴重的地方口音,讓人不知所以,更要命的是這位大學者以為眾人學問高,于是直接教授高深內容,弄的他講一個典故,需要更多內容來解釋,學生們方才明白。如此之大學者,學問一定是夠的,為什么授課難有共鳴,究其根本是曲高和寡,沒有掌握講授法,也是俗語說的茶壺倒餃子。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承擔小學、初中、高中基礎教學階段的教師,講授法尤為重要。
如何能更藝術的使用講述法呢?對于信息飛速發達的今天,各種形式的授課層出不窮,結合音效動畫、視頻影像等多媒體手段等,沖擊著學習者的感官,但形式的多樣化并不能替代教學的效果,反而在這種多感官的刺激下,人們喪失了系統的知識學習和靜心思考。所以,今天講述法依然被需要,但需要適應新形勢的學習需求,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需要重視講授法的藝術性。
講述法主要依靠教師個人來完成,是教師基本功與個人魅力的緊密結合。教師的基本功包括有內在的知識結構、個人修養等,以及外在的形象、聲音、肢體動作、語言藝術等。所以,講述法的藝術應用首先得具備外在條件,包括教師的得體的形象、規范的語言表達等,然后有了這些基礎,才能繼續完成一個高質量的講述。
藝術的表現講述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在運用的時候,絕對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提前演練好每一個細節,而是在熟練掌握教學資料的前提下,根據當時課堂中學生的反應來進行的充滿活力的講述,每一個環節都要體現出藝術的美感,而這也直接提高了課堂的授課效率。
首先,任何的講述法都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我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際在于晨,開頭是非常重要的。講述法的開頭直接決定了這個方法的成功與否,就像小說的開篇、電視劇第一集、電影頭十分鐘一樣,這是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時間是緊跟著教師思路走,還是開始神游太虛。所以,一個好的開頭就是講述法成功的一半了。正因為如此,開頭是如此之難,怎么用幾句話就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聽下去的欲望呢?不管是使用真假故事,還是新聞時事,借助多媒體手段,還是提問引題,開始的原則是哪種開頭都不能著急,不能迅速拋出講述的意圖,輕易得到的東西都不能很好的珍惜,所以,開頭一定要穩住,設計出懸念的東西和感覺,在這方面可以向曲藝藝術借鑒,不管是評書還是相聲其實都有這種意識的。而糟糕的講述法則是急于展開去講知識,用一個平淡匆忙的開頭來打開課程,其結果可想而知,教者無趣,聽者無聊,授課效果可見一斑。而極端的例子是傳銷機構的授課人員,用極度夸張或者聲淚俱下的故事來給人們洗腦,其行為觸犯法律,其技巧確有可鑒。
其次,講述的知識點之間盡量天衣無縫的銜接。一節課通常會有三到四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有的時候從表面上看都是孤立的,有的還很跳躍,尤其是基礎教學中,教材中的知識點跨度很大,彼此之間關聯不大,作為教師來說,他拿到這些內容理解消化起來毫不費力,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些困難了,雜亂無章的知識不僅理解起來困難,記憶起來更是費勁。所以,一個高品質的講述法應該將一堂課中的幾個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彼此之間無縫結合,形成一個課堂的知識整體。從本質上說這是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體現,是教師對所教授知識的深刻體會。好的講授法就是講這種深刻體會,深入淺出的藝術表達,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就像影視作品的轉場,彼此之間要有關聯性,知識點之間的銜接也絕對不是主觀臆想的亂銜接,他們是有知識體系依托的,可以使用人、物、事件銜接,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銜接,比如通過歷史,通過對比。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讓銜接看上去不自然,生搬硬套,而應該是讓學生覺得彼此之間就是應該有這樣的聯系,在增進理解的同時加深記憶,達到教學的基本效果。
再次,知識點的展開要使用多種形式,最好令人印象深刻。知識點的展開絕對不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也絕對不能把書面表達背出來直接生硬的變成口頭表達,這都是失敗的講述法。我曾經見過一位教授知識產權法的老師,他自己編寫了一部教材,令我吃驚的是,他竟然在講課的時候把自己的教材背了下來,一字不差,我在佩服他的同時也哈欠連連,因為感覺就是在聽朗讀課文,還是業余朗讀水平。知識點的展開是教師在對教授的知識的深刻領會把握基礎上而進行的,而其實知識點的展開方式是很多的,可以平鋪直敘,也大可以借鑒文藝作品,比如展開知識點可以用倒序、插敘,當然這是特指文史哲等專業,理工類可以使用其強大的邏輯能力展開,最好的講述法是各個知識點的展開方式都不盡相同,讓學生永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不是一成不變。好的講述法是知識的展開方式能較好的為知識本身服務,能準確的并且印象深刻的傳遞信息,而受教育者也能很好的吸收知識。
最后,要有一個讓人情不自禁思考,開放式的結局。講述法最害怕就是虎頭蛇尾,如果結尾草率,那么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和對下一次上課的期待。好的講述法結尾,應該和開頭一樣不能著急,最好是和開頭有一定程度的對照,使得一堂課形式和內容上完整。授課的目的絕對不是僅僅傳遞一些知識,傳遞知識只是基礎,而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知識而引發的新的思考,所以好的講述法在最后要有點睛之筆,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將知識的大門開啟,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它。
講授法作為基本的教學方法一直到今天依然常用,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方法,任何貶低講授法的傾向都是不可取的,今天的教師,應該在紛繁復雜的各種新奇教學方法中認真打磨自己的講授法,認識到講授法的重要地位,不斷給講授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講授過程中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喬建中.教育心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