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開瑜++楊成蘭++李書俊++魏在榮
目的:探討PBL教學模式在燒傷整形外科實踐教學中的作用與效果。方法:60名臨床實習學生,每組5人,隨機分成PBL教學模式組和傳統臨床實習模式組,教學時間為3周。實習期滿后對實習同學進行教學效果評估,包括理論知識、病例分析考核及問卷調查。結果:PBL教學模式組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病例分析、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顯著優于傳統臨床教學組學生(P<0.05)。結論:PBL教學模式提升了實習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有利于現代醫學生的培養,教學質量達到滿意的效果。
PBL教學模式燒傷診治臨床教學傳統教學模式近年來,PBL在國內外已應用于臨床實踐教學,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燒傷整形外科臨床實習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將其靈活應用于臨床。近來,我科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將PBL教學法引入,與原教學模式相比,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實際操作等方面表現突出,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資料及方法
1.研究對象。以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間在我科實習的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共60名,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人,(每次入科學生共10人,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人)分別采取PBL教學模式(PBL組)、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組)進行教學,教學周期為3周。
2.教學方法。帶教老師由中級職稱以上醫師擔任。PBL組采用PBL教學模式,基本步驟:①提前一周為學生提供3個精心準備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病例,并就相關知識點提出主要問題。②將實習同學分為5人1小組,針對問題自行查閱教材、文獻,并相互交換相關資料、討論,為床旁查看患者做好相關理論準備。③由實習學生自行于患者床旁詳細詢問病史,查體、查看相關輔助檢查。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問題,同時帶教老師協助引導、啟發,由學生通過查閱的資料結合患者實際,對病例進行討論、分析、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得出初步診斷及治療方案。④由帶教老師總結、補充,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足,系統、全面地講解病例。
傳統組由帶教老師集中進行理論知識授課后,帶領學生到病患床旁行教學查房、查體、病例分析、最后歸納總結,學生記錄帶教老師的查房內容。
3.教學效果評估。實習周期結束后,兩組學生在帶教教師統一安排下,對實習同學從理論知識、病例分析及問卷調查三方面進行考核,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4.統計學方法,所有結果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二、結果
1.考核成績比較:(1)理論知識考核:PBL組成為(87.49±3.01)分,傳統組為(70.60± 5.5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臨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PBL組成績為(85.8±3.63)分,傳統組為(69.6±4.48)分,兩組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問卷調查情況比較
課程結束后,向60名學生行問卷調查,采取不記名問卷調查方式,每份問卷包括10個問題,每個問題改成每題10分,總100分。問卷回收率為100%。
結果顯示,兩組學生除了對帶教老師知識水平這一項目無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他各項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尤其在調動學習主動性、分析、解決、發現問題的能力、批判思維能力、提高信息分析與利用能力、加強團隊協作意識,兩組間的差異具有極其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三、討論
PBL是一種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提倡把學習置于恰當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溝通合作等解決實際性問題,將學習融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信息共享、交流溝通的習慣。燒傷整形外科疾病診治過程復雜,理論知識要求廣,且需與實踐緊密結合。同時必須具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實習期間能靈活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熟悉掌握實際操作技,培養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于剛接觸臨床工作的醫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從本次研究中實習學生的考核成績來看,PBL組理論知識及病例分析能力的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組,說明PBL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還有助于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用辯證思維分析、判斷病情,通過了對病例整體分析的能力,符合我科對于醫務人員的基本要求。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PBL組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越性,這對于在燒傷整形外科實習學生尤為重要。它可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自主、快速、高效地掌握關于重度燒傷疾病在病情判斷、抗休克、抗感染治療原則等方面,大量繁雜的理論知識。通過對重度燒傷患者在救治過程中隨時發生的病情變化的觀察及相關檢驗結果的分析,在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也顯著優于傳統教學法,鍛煉和加強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養成恒久的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同時在我科實習過程中,對病情出現的變化及進一步治療方案傳統組學生通過帶教老師對病例進行分析講解,學生記錄重點。PBL組學生由帶教老師指導,組織進行反復的病例分析、討論得出結論。PBL組學生在溝通交流與團結協作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學生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而PBL組與傳統組在對于帶教教授知識水平上的要求沒有顯著差異,表明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學生占著主體地位,帶教教師只是輔助引導作用。符合PBL教學模式的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PBL教學模式適合于燒傷整形外科臨床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先緯.PBL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教學中的初探[J].安徽醫藥,2012,(08).
[2]劉旭輝,劉志勇,馮亞群.八年制醫學生在急診醫學應用。PBL和TBL教學法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0):100-101.
[3]黃亞玲.中國學生應用PBL學習方法可行性論證[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01):3-4.
[4]江宜蓁,夏馭龍,蘭學立.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05).
基金項目:遵義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013-00-08);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國衛辦醫函[201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