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一+陳夢+公維貴
摘要:糧食浪費問題一直以來都困擾著我們,面對世界糧食生產嚴峻、食物供應不足等問題,我們卻在外出就餐時大肆地鋪張浪費,這就違背了我們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初衷。因此,為了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我們應當樹立良好的節約風氣,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法制建設,轉變消費模式,從而在物質上、在精神上減少食品浪費現象。
關鍵詞:食品浪費資源節約型社會 消費觀念 綠色餐飲
在這個物質充盈的社會,人們盡情享受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產物,可是在各種享受的背后卻是讓我們無法忽視的驚人浪費。為此,國家曾在“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制止奢靡之風,管住公款消費,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的行動,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為倡導當今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力促按量點餐少點餐不擺排場不比闊氣的就餐氛圍,我們特針對食品浪費情況進行了社會調研,對整體情況有了一定了解,進而將大力宣傳節約的良好風尚。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一、食品浪費現狀
“民以食為天”,這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俗語,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極為豐富的年代,人們對于糧食的珍惜程度還和以往相同嗎?論能源消耗,美國人堪稱世界第一。據美國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衛委員會”2012年8月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美國每年整個供應鏈中高達四成食物最終被扔進了垃圾桶,價值1650億美元。更值得擔憂的是,食物浪費情況比上世紀70年代增加了50%。在美國有4880萬美國人因貧困和資源匱乏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而同時每年又有大約950億磅的糧食被浪費。同比之下,中國是否也和浪費大國美國一樣具有驚人的浪費呢?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我國2007年至2008年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就高達800萬噸,相當于2.6億人一年的所需,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于1.3億人一年所需。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我想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浪費行為,浪費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國的浪費現狀是不容樂觀的。
二、食品浪費的原因
1.個人面子大過天
餐桌上的浪費難以根除,究其原因就在于鋪張浪費的觀念難以改變。很多人都是因為愛面子而大搞排場。覺得招待規模大小和檔次的高低印證了家庭的富裕程度和身份地位的高低。很多人圖一時之快,講究排場,將愛惜糧食,節約資源的傳統美德拋之腦后,大家在享受美味,開懷暢飲的時候,盛宴卻變成了“剩宴”。在食物鋪張浪費之中節約反倒成了一個不合時宜小家子氣的代名詞,若是想把剩菜打包帶回家便覺得自己的行為更為寒酸。我想正是國人心中這種“寧多勿少,寧貴勿賤”并且一定要講排場的觀念使得食品節約變得舉步維艱起來。
2.公民節約意識薄弱
很多公民認為經濟條件好了就應該吃好的,便在飲食上開始挑剔。在歐美等國家浪費現象更是嚴重,歐美國家每年浪費糧食上億噸,有些食物剛過期就被扔掉。還有一些人覺得所有的食物反正都是自己花錢買來的,自己吃不完把他扔掉別人管不著,也無需愧疚。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孩子,他們從小沒有接受節約愛惜每一粒糧食的家庭教育,不懂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含義。家長們恨不得準備一大堆食物供他們挑選,不喜歡吃的放置一邊隨后就會被扔掉,導致孩子自幼形成了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中國先賢歷來重視教育子孫后代以勤儉節約為本,所以節約糧食也關乎下一代的道德精神成長,培養節約便是培養一種美德。
3.公款吃喝浪費多
“一頓飯38道菜倒掉了將近一半,除了幾個小菜外,多為高檔海鮮和本地高檔特色菜,1420元一瓶的高檔酒喝了10瓶,1500元一條的高檔煙開了3條。這一桌宴席共花費24800多元。”以上是一個記者的親身經歷,也是我國公款吃喝的現狀。大部分官員抱著不吃白不吃的想法專挑貴的吃,山珍海味一點就是一大桌,最后都白白浪費掉了,其耗資之巨、消費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及時出臺了大力懲治腐敗及公款吃喝的措施,極大地遏止了這一股不正之風。
4.飲食觀念不正確
不科學的飲食方式和不良的消費習慣,同樣也造成了食物浪費。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造成食品浪費的典型行為包括不正確的飲食方式和習慣,比如一次性購買過多食品,特別是不宜久放的食品,導致不少食品最終被扔掉。而如果采取正確的存放方式,近47%被扔掉的食品是完全可以繼續食用的。德國媒體甚至將現在的社會稱之為“扔掉社會”。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正確的購買方式是造成家庭食品浪費的主要原因。吃飯挑剔且暴飲暴食,飲食習慣的不正確,對健康無益,也是一種節約意識缺乏的表現。
5.缺乏立法處罰輕
德國被認為是食物浪費處罰最嚴格的國家,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食客一旦被發現浪費,輕則受到“警告”,重則由相關部門按規定罰款。如果在餐館用餐時浪費食物,任何見證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現場,并按規定罰款。但是,我國對于食品浪費的立法并不完善,由于公民的種種不滿和各種原因關于食品浪費的立法也被頻頻叫停。
三、各國減少食品浪費的成功經驗
1.美國(互聯網與食品節約的完美結合)
據報道稱,美國6位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的大學生深信社交網絡的力量,設計了一款名為Flashfood的手機應用程序,建成基于APP的食物回收網絡,采用短信通知的方式來連接餐館和饑餓者,幫助餐館將每天的剩余食物捐助給饑餓者。美國聯邦政府之前推出過一項援助措施,使得70%以上的窮人都擁有了手機,也為該應用的使用奠定了基礎。附近的饑餓者收到短信后,就可以去社區服務中心領取食物。這樣既可以解決貧困者的吃飯問題,又可以避免糧食浪費。可以說美國的這個做法可謂是一箭雙雕,使得美國的食品浪費大大減少。
2.德國(處罰食品浪費最嚴厲的國家)
在德國這個處罰食品浪費最嚴厲的國家,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食客一旦被發現浪費,輕則受到“警告”,重則由相關部門按規定罰款。如果在餐館用餐時浪費食物,任何見證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現場,并按規定罰款。在德國就算是宴請等公款吃喝也十分注重節儉,他們復雜的申請報銷程序,使得公款吃喝大肆浪費的行為大幅度減少。他們的申請表需要填寫人數、餐館地址、大概地址等詳細信息。如果人均消費超過30歐元(約合人民幣254元)就可能會因行賄、受賄等嫌疑而受到調查。可以說德國嚴密的公款吃喝審查和嚴厲的處罰以及完善的法律使得德國的食品浪費現象少之又少。
3.挪威(慷慨的贈予行為,食品銀行兩全其美)
挪威慈善機構從食品企業和超市收集面包和其他可安全食用的“過期”食品,定期免費發放給街頭流浪者。每周都會有一天,在挪威國家警察局附近的一條街上會出現排隊領取下架面包的情景。挪威慈善機構與食品生產商和銷售商合作,成立食品銀行,專業收集并免費分發仍然可以安全食用的下架食品給有需要的人。挪威的做法和美國的軟件領取食物差不多,但挪威的做法更加實際,更能夠切實地幫助那些饑餓的貧困者,食品銀行的成立更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4.中國(餐企實行半餐制,周到服務引導顧客適當點餐)
我國餐飲企業基本實行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措施,推出了“分餐制”“半餐制”“剩餐打包”等措施,提倡節儉之風。自助餐廳實行浪費按數量處罰的有效措施,制止了顧客的浪費行為,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合理膳食,科學配餐。
四、減少食品浪費的措施
1.加強宣傳力度,樹立良好風氣
政府宣傳部門充分地運用電視報刊網絡媒體等進行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思想品德教育,引導人民樹立正確、健康、綠色的消費觀念,讓全民參與到節約環保的浪潮中去,使環保節約的觀念深入人心。節約觀念的樹立要從娃娃抓起,讓節約糧食的意識深深印在青少年的腦海中,同時我們也應該對節約糧食的榜樣及時廣泛地進行表揚,讓他們的正能量傳播進每個人的心里。
2.限制公款消費,公開消費賬單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經濟會議上表示“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力戒奢靡之風,堅決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我們可以像德國的政府那樣加大對公款吃喝的審查力度,限制每人消費金額,完善公款申報表中的申請信息的填寫,申請人必須詳細說明宴請什么人、大概價格、請客目的。報銷時,要明細列出消費的地點、時間、具體消費項目、餐館地址、電話等。讓填寫的信息更為詳細,更加具體,讓公款的申請過程更加嚴格,使得公款吃喝大肆浪費的行為無處可逃。
3.獎勵節約行為,懲處浪費行為
韓國的每家自助餐餐廳因為餐飲的種類和檔次不同,價格也千差萬別,但基本上都規定若客人剩余食物,必須繳納3000~5000韓元(約合人民幣17~28元)的“環境負擔金”。很多自助餐廳陸續推出“吃自助,繳押金”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繳納押金,如出現食物浪費現象,餐廳不會返還押金。所以我們也可以借鑒韓國的經驗,在顧客就餐之前,讓他們先繳納一定的押金,如果顧客就餐完畢后剩下極少的食物均可將押金退還給顧客。如果餐企的經濟條件允許還可以為這樣的顧客頒發一個“節約小達人”的勛章,并且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如果顧客剩余食物過多,押金便不能退還,
除了餐飲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還應獎勵實行節約措施并取得成效的餐飲企業,給予稅費優惠及名譽獎勵,樹立標桿,帶動其他餐飲企業的積極性。
4.加強立法保障,遏制食品浪費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中,第七條健全法律法規,明確指出積極推進反對食品浪費工作法制化進程。國務院法制辦及有關部門要積極研究推動節約糧食、反對食品浪費法規建設,加快推進糧食法立法進程,建立有利于促進糧食節約的法律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對糧食節約減損做出規定,明確獎懲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反對食品浪費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應該讓節約糧食只是空頭口號,更應該變成更具說服力,更具有嚴謹性的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使得食品浪費有相應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也許我們并不需要像德國一樣把處罰做的那么嚴厲,我們應當讓制度科學規范又合情合理,充滿著人性化。以立法和處罰為手段去遏制食品浪費現象。
5.巧妙結合網絡,建立食品銀行
我們也可以像美國、德國等國家巧妙地結合互聯網技術,讓貧困者和酒店之間建立聯系,及時將安全健康仍可食用的剩菜送給貧困者。既解決了酒店剩余食物的處理問題,又可以讓貧困饑餓交加的人解決溫飽問題。同時建立食品銀行,讓食品銀行與各個大型超市之間建立聯系。各個超市將即將過期或者剛過期不久仍可食用的食品贈予食品銀行,讓食品銀行與消費水平低的群眾建立聯系。并且在每周固定的時間對于這些物品進行發放。這樣既可以釋放超市庫房空間,又可以讓消費水平低的群眾受益,與此同時也節省了清理這些庫存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謂是“一箭三雕”的做法。
總而言之,節約食品節約地球資源是社會整體素質的體現,需要大家每個人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節約,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意識,我們共同的家園將會更美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以自身行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我國食品浪費的現狀及其解決對策.
[2]劉曉烽.關注公款吃喝浪費.讀者聚焦,2013-01-29.
[3]央視關注食品浪費,電話采訪節約專家李曉群.
[4]朱子治家格言.
[5]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講話.2012-12-4.
[6]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2-12-15.
[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新華網,2017-3-18.
[8]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實施方案》的通知.2014-9-24.
[9]山東省旅游局推出厲行節約文明用餐系列宣傳品,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10]餐廳服務員(餐前、餐中、餐后)服務四十條.
[11]王禹.中國食物浪費成因與對策分析.
[12]靜恩英.調查問卷設計的程序及注意問題[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9,(06):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