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宜江
摘要:多年來,在我國科普教育發展過程中,農村小學的科普教育依然薄弱于城市學校,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薄弱原因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農村小學科普教育的發展,認真總結農村小學科普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切實有效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對培養農村小學生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農村小學全面發展,促進國家教育公平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小學 科普教育 問題 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和家長重視力度不夠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極大部分農村小學仍然把學校發展的重心放在統考學科語文、數學和英語上,對于其它學科,幾乎都是流于形式的運行著。科普教育活動通常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課外科普活動更是極為少有,家庭、社會對孩子參與科普活動也缺乏有效的認同,忽視了科普教育對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2.科普教師嚴重缺乏
由于農村小學教師編制緊張,科普教育的重任一般都由科學老師來承擔,而科學老師又多為“語、數、外”老師兼職著,“語、數、外”老師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了應付統考的學科上,根本就無法顧及科普教育了。配置科技輔導員來開展科普教育,大部分農村小學還未真正的實現,即使有個別的所謂的科技輔導員,大都是靠愛好和興趣在支撐自己開展科普教育活動。
3.科普活動單一,缺乏創新
(1)每年中,村、鎮都要督促開展一些相應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而大部分學校為了應付差事,都只局限于一些散發宣傳單、張貼宣傳畫等簡單的活動,很難達到科普效果。
(2)學校沒有建立科技活動興趣小組來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學校也沒有科技周活動,同時也很少在校內外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和參與各類科技競賽活動。
(3)一些科技活動僅限于在節日活動中的表演,且形式單一,科普效果也較差。
4.學校已有的科普資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
(1)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圖書室、遠教室的科普性未得到開發利用,很多農村學校的科學實驗室成了擺設,甚至一些科學老師也不會使用,在科普教育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村、鎮開展的科普活動沒有和學校科普教育協作起來,各自為政,統籌不夠,呈完成任務狀態,未達到科普教育效果狀態。
(3)農村小學有豐富多彩的動植物科普,但大都沒有得到開發利用。盡管有些學校有“鄉村少年宮”,但其豐富的活動器材由于缺乏相應的老師來組織開展使用,也遠達不到預期的科普效果。
5.缺乏相應的經費支持
(1)因重視程度不夠,學校沒有資金預算到科普活動中來,經費不到位,科普活動開展力不從心。
(2)學校經費緊張,無力顧及科普教育。由于農村小學人數愈來愈少,經費支出重在保運轉,難以顧及科普教育的開展。
6.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極大部分農村小學根本就沒有將科普教育納入到評價學生和評價老師的機制中來。其評價重心在“語、數、外”,科普(科學)沒評價名分。沒有評價機制,很難將科普教育有效的發展開來。
二、問題解決對策
1.加強領導、形成氛圍
科普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要將此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中來,要建立從校長到科技輔導員的管理系統,專門組織管理科普教育工作,認真做好科普宣傳,讓教師、家長和社會充分認識科普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意義所在,使他們積極支持和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不斷提升科普活動的影響力,有效形成科普教育的良好氛圍。
農村小學科普教育的好和壞,全靠校長帶,有科普思想的校長,學校就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在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中,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培養和提高。
2.整合科普資源
(1)把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圖書室,遠教室、音體美教具有效的整合利用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科普知識。有鄉村少年宮的農村小學,更要充分利用好配置的各種資源,讓其最大限度的服務于學生科普知識和能力的提高。
(2)整合好縣鄉鎮的科普下鄉活動資源,整合好現代家用電器、電子產品資源,要讓學生深深的感受到科普知識的無處不在。
3.建立、健全科普教師隊伍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大量高學歷的教師涌向農村小學,這對于農村小學科普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礎。
(1)建立科普教師隊伍
大力培養科技輔導員,充分發揮科技輔導員在學科教學中的科普引領作用。學校要把科技輔導員的發展和培訓納入學校教育發展規劃,要讓科技輔導員在學校發展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較強的科技輔導員隊伍,通過科技輔導員的指導和引領,學科教學中滲透科普教育的效果就會得到更好的加強。
(2)對科技輔導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科普能力,讓他們懂得更多的科普知識,形成學校科普教育的實力。學校可以安排業務學習時間,首先立足于學科中的科普知識學習,然后引導學科教師多渠道的學習更多的科普知識,逐步豐富教師的科普知識,以達到適合學科滲透科普教育的目的。
4.創新科普活動內容和形式
學校可以設置科技節活動,可以著眼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制作、科技論文、航空航天模型活動,爭取在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中獲得獎勵;還可以在校園中開辟種養殖園,成立科技興趣小組、科技活動小組,讓學生在親自體驗、親自實踐中接受科普教育。通過多種科技活動,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積極向上的科學意識、開拓進取的科學方法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成為有科學素養的人才。
5.加大經費投入
學校在發展規劃中要建立科普經費保障機制,每年在計劃中要對科普教育進行經費預算,以確保科普教育的良性運轉。
6.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給學生科普實踐活動的一個正確評價,給老師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一個科學化評價,是促進學校科普教育有效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立足于素質教育,建立起一套系統化的師生科普活動評價機制,學校的科普教育才能走向持續發展的軌道,師生科普素養的有效提升才能得到真正實現。
農村小學科普教育工作是一項工作量大、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家庭、社會的協作參與方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只有勇于正視農村小學科普教育中面臨的問題,積極創新農村小學科普教育的內容和途徑,才能順利推進農村小學科普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