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泰宇
【摘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快,企業直接或間接參與國際工程承包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強。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風云變幻,國際金融危機周期性爆發且持續影響,海外工程承包市場日趨飽和、競爭白熱化,海外工程項目的實施面臨很多風險和問題,其中財務風險尤為突出。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規避風險,實現海外工程項目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國際化施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5
一、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構成
(一)合同管理風險
1.合同條款被動接受風險
目前海外工程市場日趨飽和,海外很多國家的工程承包市場競爭陷入白熱化,成為買方市場,很多公司不惜代價低價中標,工程發包方處于主動地位,合同條款大多為格式條款,企業很多情況下只能被動接受,很難通過修改合同保護企業自身利益,這就導致了一定的合同管理風險。
2.政策、法律法規風險
由于企業人員水平、海外經驗等條件限制,很多企業對所在國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未進行充分分析研究、了解不夠,認知不足,盲目“走出去”,致使項目合同簽訂、實施過程中,對相關情況把控不足,對某些狀況預判不全,容易出現合同管理疏漏,觸及當地法律法規及政策的紅線,從而導致相關的訴訟和賠償風險,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二)資金管理風險
1.資金回收風險
資金的回收受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影響較大。尤其近年來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導致很多資源導向型國家財政發生困難,在原有資源價格高峰上展開預算的很多項目,由于財政收入急劇減少,導致工程款支付出現問題,輕則出現支付周期延長,重則以各種理由拒絕支付項目的工程款,甚至單方面終止合同,給企業帶來巨大風險,很容易形成壞賬損失。
2.資金支付風險
在海外工程項目中,很多國家為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金融系統較為不發達,當地交易中習慣以現金進行支付,這就導致了大額現金交易風險,對資金安全、合規經營帶來較大挑戰;同時,很多國家的采購、分包等業務,受當地習慣及供應市場稀缺性影響,以預付款交易為慣例,這一方面增加了企業資金占用成本,另一方面加大了相關業務履約風險。
(三)外匯風險
1.匯率波動風險
近年來,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很多國家都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各國貨幣兌美元大幅貶值,這導致:第一,由于很多現匯項目所在國家或地區都要求以當地幣為合同幣種,導致合同簽訂后無形中產生匯兌損失;第二,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并引起了通脹,使得當地部分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持續上漲,對控制項目成本,實現項目利潤構成了較大的挑戰,有些原本微利的項目,很可能陷入虧損;第三,由于支付的時限性以及為項目正常生產經營需要持有一定量的當地幣,由于應收賬款中當地幣的回收時間差及持有的當地幣貶值會導致匯兌損失。如果匯率波動劇烈,則對企業造成較大的影響。
2.外匯管制風險
目前,世界上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約有90多個,比如東南亞和非洲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所在國家或地區嚴格的外匯管制政策限制了資金的回流,進一步增加了外匯風險。在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企業資金的回流難度較大,閑置資金、經營利潤難以匯回。
此外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實行部分外匯管制,這些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按正常程序實現資金回流需要辦理較多的手續、花費較長的時間,同時增加較多的稅務成本及手續費用。
(四)稅務管理風險
1.稅制差異化把握風險
由于國內外稅制存在差異,給企業海外工程項目的稅務管理帶來較大難度。有些國家的稅制不健全;有些國家的稅制較為繁雜;有些國家的市場環境較為不發達,稅務系統落后,甚至稅制朝令夕改,使得企業對稅種、政策的拿捏及計征的標準等方面把握不準,存在一定的風險。
2.稅收減免優惠條款落地風險
部分項目合同以享受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為前提簽訂,但是在實際操作及應用中,要引用相關的合同條款,合理進行避稅,進行稅務籌劃,實現相應的稅收優惠減免存在一定難度。很多優惠條款需要當地各個相關部門獲得許可通過,而很多不發達國家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不高,溝通協調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和一定的費用,這樣一方面不利于項目按期實施,另一方面增加了成本費用;此外如果相關優惠條款未能順利通過其他部門審查,則增加了項目的稅務成本,給項目經營帶來較大風險。
二、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合同管理風險的防范
1.充分研究所在國的政策、法律法規,必要時可以聘請當地有一定實力的法律事務所或律師對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解釋,對擬簽訂的合同條款進行審核,以降低由于認知不足引起的政策、法律風險。
2.通過制定相應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簽訂審批授權機制,規范合同訂立流程,要求合同條款企業內部相關方都需要對合同進行審核并提出修改意見,達成一致后方可對外簽署,以降低對合同條款把控不全引起的風險。
3.充分與業主進行溝通,爭取按照國際慣例修改相應格式條款,避免合同中存在不利于己方的條款。
(二)資金管理風險的防范
海外項目應通過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清收,對資金進行全過程管理。
1.簽訂合同時,應做好客戶方資信調查,合理評估客戶方的履約能力,并在合同中加入保護條款,對于延期付款(或供貨)應有延期期限、利率及利息計算等規定,明確違約責任,盡量避免簽訂極有可能形成壞賬的合同。
2.控制預付款項規模,盡可能說服客戶通過其他銀行中間產品的方式規避預付賬款風險。
3.積極縮短結算賬單的結算周期(或供貨、施工合作等履約周期),加快結算進度(或供貨、施工合作等履約進度),合理控制應收(或預付)資金規模。
4.明確應收款(預付款)的清收責任,建立相應考核機制,積極清收款項,以避免周期過長。
5.合同簽訂后,由于突發因素導致的履約困難,應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措施,一方面可以通過相應債務重組的方式,協助客戶完成履約;此外可以積極與客戶方溝通,拓寬融資渠道,確保其完成履約。
6.客戶方出現履約困難后,應認真評估其后續履約能力,如確實履約能力不足的,一方面采取措施,通過溝通協調促其履約;另一方面,積極準備資料進行索賠或訴訟,同時對總承包合同,減緩或停止施工,避免更大的應收賬款的壞賬產生。
(三)外匯風險的防范
1.強化風險意識,降低匯率波動風險
為了降低匯率引發的損失,企業應當對匯率進行詳細分析,掌握各個幣種的匯率變化的趨勢,并通過當地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對匯率進行預判,在簽訂合同時充分考慮匯率變動的影響;在合同價款、幣種、付款進度方式等方面通過與業主溝通,爭取對己方有利的條款,爭取簽署以美元等硬通貨幣為幣種的合同;做好資金預算,根據生產經營需要盡量可能控制當地幣存量;同時可以通過充分調研,判斷匯率貶值趨勢后,向總部申請應收款等買斷的保理業務,降低匯率風險;或可向保險公司投保外匯匯率風險的保險,當發生匯率損失時可從保險公司獲得一定的補償,使企業相對減少由于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
2.采取合理手段消耗當地幣,規避外匯管制
在合同談判時,盡量要求通過境外離岸銀行或中國國內賬戶收取工程款,在選取支付方式時,應充分預判當地幣資金的使用規模,盡量要求離岸收取美元,減少當地幣資金的支付占比,這樣可以一定程度規避外匯管制導致的當地幣沉淀風險;通過實施當地幣項目與框架項目、國際金融組織投資項目相結合的方式消耗當地幣項目的當地幣,而當地幣項目以外的項目可以通過離岸賬戶收取可自由兌換貨幣,規避外匯管制,減少稅務成本及銀行手續費用。
(四)稅務管理風險的防范
稅務管理是海外工程項目管理的重點之一,企業要合規經營,就必須要求其經濟行為符合當地政策、法律法規,稅務法規是圍繞海外工程項目自始至終的重要法律之一。項目合同報價、簽訂時,就應該充分考慮所在國家或地區相應的稅收政策、法規,稅收優惠減免條款及與中國的雙邊稅收協定等。
1.項目實施初期,應聘請當地有實力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國際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協助進行稅務籌劃、制定較為詳細的稅務管理工作安排;企業總部有條件的應專門組織稅務籌劃工作組,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對重要項目、重要國別或地區進行稅務籌劃;同時,通過合同條款或貸款協議,對擬執行的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積極與所在國財稅部門溝通,爭取最大額度的稅收減免優惠,并取得財稅部門確認的文件,以免除后續稅務糾紛。
2.項目實施中,應根據稅務籌劃積極進行稅務申報,充分利用稅收減免優惠條款完成稅務申報,并與財稅部門積極溝通,以獲得其理解。
3.項目完工后,應積極配合所在國財稅部門的稅審,積極解釋相關條款,爭取與對方達成共識,并形成有利于己方的稅審報告,降低后續稅務管理風險。
三、總結
海外工程項目風險與機遇并存,只有盡早謀劃,盡早識別風險,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策略來防范包括財務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才能實現海外工程項目合規經營,以獲得更好的綜合收益,從而實現企業在海外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婷.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財務風險控制[J].國際商務財會,2016(3).
[2]楊杰.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管理[J].經濟,2016(8).
[3]劉巍.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匯率風險管控探討[J].國際商務財會,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