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保障學前教育的質量、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主要基于現階段學前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出發,論述學前教育對于幼兒發展成長的重要性,以及當前教育體制的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以教育制度作為切入點,探討提升學前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教育制度變革;學前教育;幼兒成長;教學質量
1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1.1學前教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影響
學前教育時期,幼兒的身體還處于正在發育、成長的階段,身體各項機能還比較脆弱,很容易遭受損傷;同時對于外界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強,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弱。除此之外,由于幼兒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導致其肢體動作的協調性不強,自主獨立性比較差。而這些特性都是要在幼兒階段進行培養和引導而形成的,幼兒接受正確地學前教育能夠鍛煉了身體,還能夠掌握和學習各種技能。根據有關的調查發現,與很少鍛煉的幼兒相比,經常進行身體鍛煉的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疾病的抵抗力更強。學前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集合所有的幼兒,引導他們進行相互協調、合作,培養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活動,提升幼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1.2學前教育對幼兒的人格品質發展的影響
學前教育是針對六歲之前的幼兒,該時期的幼兒的行為方式、性情、思維的發展都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幼兒很容易遭受到外部復雜因素的影響,一旦沒有正確地引導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性情等特性,對幼兒的人格品質的確立產生非常不利的作用。學前教育的根本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格品質。具備良好的人格品質對幼兒未來的成長、發展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的。因此,必須要重視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
1.3學前教育對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學前教育時期,實際上也是幼兒智力發育和成長的關鍵時期。一旦這個階段沒有對幼兒的智力進行科學、有效地開發,就很容易導致幼兒的智力發展速度下降。學前教育的重點是針對幼兒特征,開展有計劃、有目的合理的智力開發活動,培養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借助各種游戲、活動等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正確、良好的學前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未來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然而由于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有所不同,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智力進行開發時,必須要重視幼兒的個性特點,組弄幼兒的個性差別,這樣才可以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開展良好的學前教育,能夠引導和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有利于其身體健康茁長的成長;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開發幼兒的智力,進而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學前教育還能夠培養和增強幼兒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2學前教育的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
2.1政府職責總體定位不清
在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的控制下,政府采用行政方法開展管理工作。但是隨著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方向深入發展,必須要重新審視、明晰政府在學前教育體制方面的管理職能和職責。然而,因為政府的職責和職能的重新確立并沒有得到及時的實施,并且其對學前教育的工作的重視不夠,造成了存在一些地區的政府管理職能被弱化,進而出現了權責交叉不明現象。除此之外,學前教育明顯地表現出了社會性、市場性等特征。然而在實行的學前教育制度中,政府承擔的職責該怎樣充分地發揮主導作用是不清晰的。
2.2各級政府的職責不明
現階段國內的學前教育在管理方面采用的管理體制,主要是地方管理、分級管理體制。然而在各級政府的權責、職能方面的定位和劃分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確立,導致各級政府在管理上出現了權限混亂,進而產生了權力交叉集中現象。各級政府在學前教育方面的管理職責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制定和執行的教育制度、規模建設方面都有各種依據,導致各個地區學前教育質量不均衡;還因為各級政府在面對問題時,都相互的推卸責任,造成了問題的嚴重化。如果再出現問題時不能夠被快速地確定責任主體,就會造成很多補救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2.3政府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清
根據現階段實行的教育規章制度,不能夠有效地對學前教育的有關工作、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這樣就很可能會出現重復管理,甚至出現管理空白現象。與此同時,在有關學前教育方面的管理文件、規章方面,并沒有明確的定位、指出政府的各個部門的職能,因此,一些地區的學前教育的發展出現不同的混亂問題。
3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
3.1政府部門必須要大力扶持學前教育工作
現階段國內的學前教育發展已是普遍承認的一種教育風氣,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產生的。一方面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愈發地重視,迫切期望孩子處于幼兒階段可以接收到最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是,現階段的工薪階層的父母占大部分,父母平日需要上班工作,沒有多余的時間來陪伴和教育孩子。因此,父母通常都會將孩子托付給幼兒園,這樣不但能夠減輕父母的教育負擔,同時還能夠引導孩子適應社會、學習更多的知識。針對國內的學前教育工作狀況來說,普遍都是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社會開設的幼兒教育所開展的。根據有關調查發現,經歷學前教育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質量、環境的適應能力、都要大大超過沒有經歷幼兒教育的孩子。由于學前教育對幼兒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必須要加大力度扶持學前教育工作。要給予學前教育充足的教育經費補助,增強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根據現階段的學前教育發展狀況而言,城市開設的學前教育質量要明顯高于基層地區的,兩者的發展是非常不平衡的。政府必須要努力地縮短基層與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基于全社會的視角,增強國內學前教育質量。
3.2合理配置全國教學資源
現階段國內的大部分幼兒園都制定非常嚴苛的入院條件,導致“入園難”、“入院貴”成為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普遍問題。中國是一個人口非常龐大的國家,現階段幼兒教育機構設置的入院限制規定,也只能夠滿足一小部分的孩子的教育需求,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沒有獲得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這樣的做法不僅影響了這一大部分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而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未來社會的良性發展。因此,必須要將全社會的學前教育資源都進行合理的配置,同時政府必須要增強對幼兒教育機構的監管和扶持的力度,盡可能地保證全國絕大多的幼兒都能夠接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教育工作、活動的開展必須要基于社會實際,堅決避免出現教條主義,重點培養和強化幼兒的實踐能力,進而引導幼兒能夠快速地適應社會環境,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
3.3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養
就針對學前教育質量而言,還有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幼兒教師。幼兒教師的素養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處于學前階段的幼兒,極大可能遭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幼兒教師是幼兒除了父母、家人之外相處時間最多的人。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時刻影響到幼兒的性情培養、習慣的形成、行為方式等。因此,幼兒教育機構在選擇幼兒教師時,必須要重點考察其品質、性格、教學能力等綜合方面的素質。同時幼兒教育機構還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強化培養,增強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幼兒教師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有效地確保學前教育質量。
4結論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深刻影響了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發展。因此,在新課標改革環境中,必須要重視學前教育制度現存的問題,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而促進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32):219.
[2]高紅偉.淺議提升學前教學質量的策略[J].新西部(理論版),2015,(03):133.
[3]黃晶晶.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牟健(1992~),男,土家族,湖北利川人,教育學原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