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東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起了大家的關(guān)注。所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由此可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關(guān)注學生入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yīng)當用生動的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用深刻的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用適當?shù)木毩曥柟虒W生的收獲。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關(guān)注學生;有效性;策略
于文森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這句話未必能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概念,但卻道出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重要的的特點,即以學生的收獲為課堂有效性的最終評價標準。
下面,我將結(jié)合高中語文學科的特點,來探索一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
一、用生動的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就一堂課而言,最好的調(diào)動學生情緒的時機(也是最重要的時機)是在課堂的開頭。因此,如何引入新課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
例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見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一文時,有一位老師這樣設(shè)計“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有人說我國原子彈之父錢學森抵得上一個師。從你們學過的物理知識的角度,你知道錢學森為什么有那么厲害嗎?
生:因為他頭腦聰明,能夠制造出原子彈來。
師:對,因為錢學森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能夠幫助一個國家研制出具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原子彈。
師:錢學森是生活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當代人。如果說,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有人比錢學森厲害——可以抵得上“兩個師”甚至更多的軍隊,大家相信嗎?
生:不相信。難道古代就發(fā)明了原子彈——是誰呀?
師: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生活在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能人,他的名字叫“燭之武”。
師:板書題目——《燭之武退秦師》。
這個“新課導入”從學生熟悉的物理故事入手,讓一貫不太喜歡語文(這是中學語文尷尬的現(xiàn)狀)的學生眼前一亮——語文課也可以像物理學科一樣有趣么?(學生認為,物理等許多學科都比語文學科有趣。這是我們不愿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經(jīng)意間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而“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有人比錢學森厲害”這一新命題的拋出,則是在物理學常識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一個與語文新課有關(guān)的問題,用好奇心驅(qū)動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使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這里首先表現(xiàn)為好奇心)參與到即將開始的課文教學中。由于“情緒具有感染性和傳遞性”,接下來的《燭之武退秦師》的正式教學便在學生濃重的好奇心理(情緒)中順利開展,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用深刻的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得少。新課程改革極大的扭轉(zhuǎn)了這一趨勢。然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沒有因此得到顯著提高。
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在啟迪學生思維上下功夫。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思維呢?
以《林黛玉進賈府》(見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為例,不同老師的不同的設(shè)計會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
一位剛參加工作的語文老師是這樣設(shè)計教學活動的:
1.觀看87版電視劇《紅樓夢》。
2.讓學生演唱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插曲《枉凝眉》《葬花吟》等。
3.分角色(林黛玉、王熙鳳、賈母、賈寶玉)朗讀課文。
4.討論:林黛玉和賈寶玉以前有沒有見過面?
前兩個活動的設(shè)計,讓課堂顯得輕松而熱鬧,但是由于學生只是“看”和“唱”,思維活動幾乎得不到開啟。第三個活動由于學生閱讀“古白話”的能力不強,耗時不少,但收效甚微。最后一個談?wù)撋婕暗綄W生思維能力鍛煉,但是因為討論內(nèi)容與本課的學習沒有直接關(guān)系而使整個討論的意義大打折扣。這樣,講完整篇《林黛玉進賈府》之后,學生對真正應(yīng)該掌握的“人物形象”和“小說語言”卻幾乎一無所獲。不管表面多熱鬧,語文課的教學有效性都是低下的。
同樣是《林黛玉進賈府》,另一位特級教師的做法卻完全不一樣。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名著導讀》中關(guān)于《紅樓夢》的相關(guān)材料后,這位老師沒有急于講解課文,而是向?qū)W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1.林黛玉為什么會進賈府?
2.林黛玉進賈府有哪些重要經(jīng)歷?
3.本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請說說你的感受,并做簡單分析。
這三個問題沒有一個有現(xiàn)成答案。學生必須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對人物的命運(黛玉喪母)、故事情節(jié)(黛玉行蹤)、和人物形象及語言(印象最深的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中的任何一人的形象及語言)等內(nèi)容進行篩選、分析和總結(jié),才能得出初步的答案。
隨著師生共同探討以上三個問題的活動的結(jié)束,學生對于《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人物、情節(jié)以及重點角色的特點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這位特級教師還因勢利導,告訴學生,以上分析本文的三方面實際上就是分析小說這類文章的基本方法——這就使學生由一篇文章的學習而獲得了一類文章學習的能力。
三、用適當?shù)木毩曥柟虒W生的收獲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僅與教學開始時的“新課導入”和教學過程中的“啟迪學生思維”密切相關(guān),同時還與適當?shù)木毩曥柟叹o密相連。
事實上,課堂教學的完成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步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具有滯后性,即學生學到了知識只有不斷鞏固之后才會變?yōu)樽约旱臇|西。這就像我們吃飯長身體一樣,吃飯結(jié)束只是完成了“飯食”被人體利用的一個重要步驟,“飯食”的營養(yǎng)有多少能夠最終被吸收并轉(zhuǎn)化為人體的一部分,還要取決于腸胃對營養(yǎng)的吸收情況。
所以,真正有經(jīng)驗的老師,一定會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用適當?shù)木毩曥柟虒W生的收獲,以最終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今時代,日新月異,人們生活和各項社會事業(yè)飛速發(fā)展。人們對工作效率的追求不斷提高。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也必然的反映出了上述時代特征。
作為一位一線教師,我順應(yīng)時代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初步探索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策略。只有同時做到了課前“用生動的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課中“用深刻的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課后“用適當?shù)木毩曥柟虒W生的收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于文森.有效教學十講.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于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北京:中國教師成長網(wǎng),2007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萬達學校 61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