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摘 要:在高校大力推行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 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教師運動技能水平與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質量的關系、提高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盡力為高校體育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尤其是在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下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運動技能水平 體育俱樂部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8-0-01
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科學健身的技術能力,以及大力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和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為最終實現學校教育的教育目標,培養出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采用專項俱樂部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為了使教與學能夠達到更高協調發展的要求,就對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專項俱樂部課程教學要求體育教師具有更好的、更專業的運動技能
專業的運動技能是指按照本項目的技術特點的要求,去完成專項技術動作的能力。“專項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是當前高校比較新型的體育教學管理模式。“專項俱樂部制”是指根據高校培養高級人才的目標,針對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方式的需求,進行的培養和建立終身體育意識,真正地掌握1-2個項目的鍛煉方法,自覺的長期從事自我體育鍛煉的技術和技能,完全發揮每個人的體育運動能力、興趣以及愛好。其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讓他們養成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專項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我體育能力的培養,重視每位學生的自主選擇,投其所好,擇其所長,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特有功能。“專項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組織形式,主要是由學生進行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老師;自主選擇自己的上課時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參與體育活動。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和運動訓練的直接組織者和管理者,他們承擔著傳授學生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主要任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起著主導作用,所以體育教師自身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好壞。
“專項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師技術水平提出來更高的要求,由其教學模式的特點決定了俱樂部課學生相對其他學生技術水平更高、興趣更濃,如果體育教學僅僅維持自身大學時期所學的技能水平,就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特別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項目,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經常出現學生選不上的現象,這就對其他專項教師提出了掌握其他項目技能的要求。此外,體育教師還要加強傳授運動技能方法的學習,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
二、體育教師運動技能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體育教學的質量
體育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大學生對自己任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總體印象、理論課、技術課、教學方法與手段、單項指標評價等等) ,領導、同事對任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同行專家對任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和任課教師自我的教學評價。體育教師專項運動技術水平是好的教學質量的前提, 良好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夠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1.“專項俱樂部制”課程教學的需要
高校大學生在體育選課階段遵循“三自主”的選課原則,大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某個項目的愛好、個人的身體素質水平和個人對某位體育教師感興趣的原則,自主選擇課程項目、上課教師和上課時間。由于學生自身的運動能力水平等存在個體差異性。這就對教師提出了“一專多能”的要求,不但要具有較高的專項運動技術水平,而且要掌握其他更多的幾個運動項目的教學技能。培養大學生獲得體育運動的樂趣, 最終使他們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步入社會后讓體育鍛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需要
以河南部分高校為例,根據學生認為體育教師專項技術水平高低對體育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影響程度進行問卷調查,共給2010級學生發放問卷500 份,有效問卷466 份。
調查結果顯示,68.24%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師的專項技術水平對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大,27.25%的學生認為影響較大,3.64%的學生認為影響不大,0.87%的學生認為沒有影響。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體育教師的專項技術水平是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體育教師技能的方法
1.加強身體素質訓練,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大學體育教師的任教途徑有三種:專業運動員退役到高校任教、全國體育院校學生及各高校體育學院畢業后到高校任教、聘請社會專業人員兼職任教。專項技術基本功都比較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訓練強度的下降,體育教師的各項身體素質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以根據教師年齡來制定不同的達標標準,盡力提高體育教師的身體能力。近幾年,河南各高校都先后開展了體育教師身體素質測試、單項技能競賽等活動,來提高廣大體育教師自身鍛煉的積極性。
2.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專業知識水平
科學研究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探索客觀真理的過程,是一種艱巨的創造性勞動。通過人的思想和鉆研,發現并解決新的問題。江澤民在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上指出:“無論從世界的發展變化還是國內改革和建設的要求來看,我們都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注重加速科技進步,加強科技創新”。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訓練之外,應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鉆研。用科研理論指導教學、訓練實踐,用教學、訓練實踐豐富科研理論。
3.加強與體育教學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學習
學生上體育課,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必須要有強烈的內在需要為前提。大學生認為體育課最主要就是玩、娛樂,注重體育成績次之,最后才是學習運動技能、培養終身體育習慣。因此,最終導致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較少,大部分以應付為主。這是因為學生還沒有意識到體育的作用。體育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還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培養人的意志品質等。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就充分體現了健康的身體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動機。大學生很喜歡體育課,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但是他們對相關的運動專項的知識和技能不了解,在自我鍛煉的過程中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預期效果,通過體育教師的指導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毛振明. 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 M] .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邵偉德. 體育教學心理學[ M] .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3.
[3]李秉德. 教學論[ M ]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謝輝. 課程改革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 J ].體育與科學,2010.(5)97-99
[5]陳明坤.適應終身教育的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結構體系的建構[ J ].繼續教育研究,2011.(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