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付+李芳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梳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遼寧省政務微博傳現狀調查分析,得出其在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并提出微博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方略,以期為政府微博問政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政務微博;傳播;管理;方略
微博作為后博客時代的產物,正以其受眾范圍廣、信息更新及時、打破傳統交友圈建立新式人際關系等優勢在社交網絡中獨占鰲頭。2011年堪稱中國“政務微博客元年”,政務微博客進入了爆發式發展階段,經過6年的狂飆發展,目前已成為網絡問政的平臺和重要渠道,在社會管理創新、政府信息公開、新聞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樹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遼寧政務微博的傳播現狀分析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6月,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達到159320個,移動視頻直播正成為政務公開和與民互動的新常態,微博則成為“移動直播政務”的主陣地。同時,政務微博在政府信息公開和輿情應對體系中仍處于重要地位,線上線下聯動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根據其影響力、發博數、粉絲數等指標綜合計算,得出遼寧十大政務微博依次為:@平安遼寧、@沈陽發布、@大連公安、@沈陽鐵路、@遼寧交通、@鞍山發布、@撫順宣傳、@沈陽環保、@大連戶口身份證、@沈陽市公安局。地方宣傳部門越來越重視并善于通過微博來塑造公開、透明、負責的政府形象,據統計,在黨政機關微博地域分布上,南方好于北方。在黨政機關微博影響力上,遼寧名列第12位。遼寧政務微博堅持貼近民生、與民溝通,以務實、服務的精神佇立在這片天遼地大的沃土。
二、遼寧政務微博創新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得出,目前遼寧省相關單位的微博隸屬于多個機構,政府機構內部的信息發布聯動機制不足,在遇到突發輿情事件后,單兵作戰,不能形成合力,沒有建立起快速、高效的危機應對狀態;各職能部門對微博的把關和監管不到位,信息海量真偽難辨,輿論影響多元,信息傳播難以掌控,易成謠言滋生的溫床,虛假信息的廣泛流傳會對塑造政府形象具有負面影響;政府微博沒有和媒體信息傳播形成有效的合作融合機制;政府宣傳部門尚未制定針對微博的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此外,政務微博尚存在傳播內容更新滯后、缺乏深度、形式單一;互動分享不到位,粉絲關注度低,制約傳播視野和效果;管理體體制框限、媒體意識淡薄,管理規制不完善等問題。
三、我省利用微博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方略
隨著網絡微博交流平臺的日趨發展與成熟,使用與關注微博,并且從微博上獲取信息已逐漸成為了網民的習慣。緊跟全國的微博熱潮,自2012年起我省各級政府部門和各級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員相繼開設了政務微博。可以看出政府已經有了建立政務微博的意識,但如何經營和完善政務微博,使之達到最佳傳播效果還有很長路要走。
1.統一名稱,建立遼寧省政府微博輿情管理及預警機制
首先,微博名稱是網友確認微博身份的第一個途徑,作為政務微博,最重要的就是其信息的官方來源和真實程度,所以政務微博的微博名十分關鍵。在沈陽、大連、鞍山、錦州、撫順和本溪六個城市的公安部門政務微博名稱分別是沈陽市公安局、大連公安、平安鋼都、錦州公安、撫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和平安本溪。六個城市同樣的部門機構微博卻出現了四種命名方式。雖然這六個微博名都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微博的所屬部門,但這種不規則的命名方式仍然提高了網民搜索微博的難度,同時也阻礙了微博用戶及時有效地尋找信息。對于政務微博的管理者來說,如果想要橫向比較或借鑒其他地域的同類型微博的話,這樣不規則的命名方式也不利于政務微博互相間的學習。政府部門開設政務微博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微博平臺更快速、便捷地與大眾分享交流信息,指向明確、形式統一的微博名稱不但更便于網民接收信息,同時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也更易管理。同一系統的各級微博可統一微博名稱形式。其次,遼寧各級政府不僅可以通過設置專門機構負責管理網絡輿情,以提高應對效率和決策水平,更應建立政務微博輿情處理及預警機制,及時觀測并分析微博輿情,從而提前發現問題,及時應對。形成科學的網絡輿情研判機制,是政府公共管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2.政務微博信息發布要及時公開,保證民意表達渠道的制度化、規范化
無論是官方微博還是公務員個人微博,都是代表各級行政機構的形象和言論,因此,微博主體在信息發布過程中要確保表達途徑的制度化、規范化。微博上時常會有一些錯誤的甚至是扭曲的思想觀點,情緒化、非理性的思想發泄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難以對公眾情緒進行正確輿論疏導[2]。因此,制定一些措施或利用一些技術手段,對發言者進行一定的管理等。同時媒體應盡量在第一時間發布新聞,贏得話語權。先入為主,掌握主導權。網絡時代是信息透明的時代,事件一旦發生,網上參與人員多,收集和公布證據的多,監督無處不在,謊言無處藏身。面對微博輿情,政府要坦然面對,不遮掩、不忽悠,更不能欺騙。發布信息要依照統一口徑講實話,根據事態的發展主動設置議題,建立信息發布框架,進行開放式的報道、人本化的溝通,促進網絡民間力量與政府力量良性互動,產生積極效應。
3.應以溝通互動的活躍度作為主要評價標準
關于政務微博的評價,不應像個人微博一樣,以其粉絲數量、微博發布數量以及發布微博轉發數和評論數作為判斷該微博的活躍度和影響度的標準,而應更加重視溝通與互動的表現,以原創信息數、溝通信息發布數、溝通信息轉發、評論數作為該微博活躍度和影響度的主要評價標準更具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凡菲.體育微訪談的傳播學探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5):89.
[2]孫逸璠.“微博”的發展與傳播格局的重建[J].新聞愛好者,2012(4):9.
作者簡介:
李明付(1971—),男,漢族,遼寧新民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沈陽大學教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李芳(1972—),女,漢族,遼寧新民人,博士,教授,沈陽體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