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音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的藝術內涵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本文以當下高效音樂教學情況為起點,分析當代學生對音樂選秀類節目熱捧的原因,提出幾條提升高校音樂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音樂選秀;音樂教育;高效音樂教學
我國的音樂選秀節目在問題與爭議中不斷發展,2004年開始,《超級女聲》一炮打響,到現在《中國好歌曲》、《中國最強音》等節目的播出,音樂選秀類節目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社會關注度持續升高。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促進學生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是音樂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一、音樂類選秀節目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影響
2004年《超級女聲》橫空出世,引起全國衛視臺劇烈的反響。《超級女聲》是專為女生設計的大眾歌手選秀節目,憑借異于傳統選秀節目的規則,與觀眾近距離的互動方式,一舉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第二波音樂選秀節目熱潮是由《中國好聲音》掀起,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選擇有實力的選手進行比拼,為我國樂壇培養了多批優秀的歌手,留下許多傳唱至今的歌曲。
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熱潮不斷,引起全國觀眾持續性的關注,給大眾生活增添樂趣,其中,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影響十分大。一方面,可以肯定的說,音樂選秀節目對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普及起到積極作用。許多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通過觀看音樂類選秀節目,燃起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他們主動學習音樂。同時,選手演唱的曲目種類非常豐富,有搖滾、藍調、布魯斯、民族、爵士等多種藝術表現,從側面普及了許多藝術形式,尤其是觀眾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的帶有少數民族特色歌曲。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的行為受選秀節目的影響,我們應清楚的看到,部分選秀節目商業性質強,節目會帶有少量不良現象,內容低俗,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由此可見,目前的選秀節目質量不一,一些選秀節目注重商業化運作、功利化效果,夸大選手“悲情經歷”,改變了學習音樂的初衷,使高效失去音樂教學真正的意義。如果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帶有較強的功利性目的,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另外,選手來自天南海北,內容、唱法不一,學生有時會被“個性化”唱法所迷惑,導致專業的音樂教學受到懷疑。
二、高效音樂教育教學的對策
(一)利用學生對音樂選秀節目的關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當下流行音樂選秀節目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不重視音樂學習的現狀。當代流行音樂文化中含有很多的積極的元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學生逐步了解音樂藝術。同時,糾正傳統的、僅限于歌唱表演的藝術觀念,應積極拓寬藝術學習領域,如今,初中音樂教育的教材內容略顯古板,許多的音樂素材已經陳舊、落后,不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文化,能引發共鳴,陶冶情操,實現藝術和生活完美結合。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合作意識。音樂教學需要創新和多元,然而在我們傳統音樂教育中,學生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是固定的。通過音樂選秀節目可以看出,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需要團隊合作。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師生、同學間的合作,實現共同進步。同時,音樂教師應積極主動學習選秀節目傳達的先進音樂理念,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及時轉變教學方式,更好的適應隨時變化的教學環境。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滿足學生對音樂多樣化需求
豐富的教學素材為中學音樂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思路。據調查,多數學生對音樂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新手段表達強烈愿望。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多為學生開設流行音樂課,順應時代發展,迎合學生需求。流行音樂中蘊含的音樂知識、音樂文化非常豐富,中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學,可以極大的豐富課堂內容,擴展音樂教學領域,從而教師可以在豐富的課堂內容中加入更多新奇有趣的課堂教學方法,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另外,質量較高的選秀節目不僅有專業的導師評價、還有來自于媒體、觀眾、網友的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讓優異的歌手脫穎而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啟示高校音樂教育對音樂教師進行多元化評價,不應只關注科研成果,也要重視講課質量。
選秀節目播放的流行音樂容易在學生間實現快速傳播,有利于提高音樂的課程地位。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有著強烈追求個性的需求,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因此音樂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加強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營造校園音樂氛圍,培養大學生健康的身心。通過音樂賞析,大學生可以在音樂中找到棲息心靈的港灣,可以在旋律中放松自我,與自我對話,與情感共舞,并能在積極、樂觀、和睦、安定等不同的旋律中感悟到與人相處,與自然相處的人生智慧,從而可以修身養性,提升自我。同樣,通過賞析歌詞,大學生可以借助優美的文字,更好的解讀音樂的內涵,更快的進入音樂的意境,更深的了解自己的所感所想,在音樂中體會故事,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以優美的歌詞陶冶身心,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近些年的音樂選秀節目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認識到選秀節目對音樂教育普及和推廣作用,又必須看清音樂選秀節目中對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為一名高校音樂教師,應順勢而為,充分利用學生對選秀節目的情趣,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音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作用,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顯華.論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創新——以《我是歌手》為例[J].新聞傳播,2015,06:19.
[2]宋娟.從“青歌賽”到“中國好聲音”—對國內音樂選秀節目的嬗變研究[D].蘭州大學,2016.
[3]彭依伊.論中國歌唱類選秀節目對我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6.
[4]彭國坤,李燕臨.從《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探析我國音樂選秀類節目的新發展[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3:65-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