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東
摘 要:必修課減少、嘗試豐富多彩的選修課、職普融通、高一就能親臨企業體驗職業的魅力,在不久的將來,省內中職學校的學生們將能享受到這些“優厚的待遇”,這就是由各方努力構建的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職教育“選擇性”課程體系所帶來的變化。
關鍵詞:選擇;課改;學生
一、課改背景
近年來,隨著中職升高職的學生人數大大提高,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進一步融通,為適應國家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浙江省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主要突出的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在內的全面發展,核心是將選擇‘升學或‘就業的權利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來選擇所學的專業和課程。這里重點是學校的規劃,教師的提升,學生的選擇發展。
二、課改主體
1.學校需要打破原來的教學模式
學校作為課改的主體之一,應該首先調整結構,適當減少必修,切實增加選修。必修課是面向全體,選修課著眼于滿足不同學生的選擇,雖然兩者是緊密連接的有機整體,但是我們可以調整它們的比例,多向高校和國外職業教育看齊,為學生打好全面基礎的同時又為發展學生各自的潛質提供幫助;其次整合教育資源,擴大選課空間,鼓勵選課走班。企業人員經常說我們的學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因為學生在學校里都是按照學校統一的教學計劃完成學業,無非就是語文、數學、英語和相關專業等,沒有一點學生自己的特色。確實,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今后面對的是企業,學校應積極與相關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可以請企業的相關人員做兼職教師,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企業輸送訂單式人才;最后改變考試機制,建立完善的學分制度。以前的考試都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成績通過就給學分。我們是否可以實行同一門課一年有兩次考試機會,最后取成績高的那次記錄檔案并給予學分。另外相對職業院校來說,學生考出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是不是能獲得一定的學分獎勵。因為有些學生在理論學習這塊確實不太理想,但是在專業技能上又很出色,如果能抵理論的學分,相信學生在技能上會更加努力。
2.教師需要與課改同步改變
教師是課改的另外一個主體。在選擇性課改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需要將自己準確定位。各個學校應本著“專業方向細化、專業技能對應企業工作崗位、就業升學兩次自主選擇、學生興趣培養引導、教學內容實用高效”的宗旨,將選修課分為知識拓展、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興趣特長等四大類。教師需要選擇一類或幾類最為自己的主攻目標。選擇知識拓展方向發展的,教師需更多的去高校取經學習,了解高校的課程結構以后今后高職高考動向等,這樣能更好地為我們那些需要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服務;專業技能教師可能要選擇多參加企業的技能比武來提升自己,只有自己不斷提高了,我們才能更好的傳授學生技能;職業素養這塊的教師就需要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這樣能真正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工人,回來可以在學校將各種人才培養以便輸送到企業中去;興趣特長這塊就需要我們有經驗的教師去擔任了,如成立興趣小團體等。選擇性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課程內容上體現 “喜歡學,學有用”,又要補充規范課程的漏洞,還要跟進當下的職業要求等等,這些都是職校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三、課改對象
作為本次課改的對象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知識應該是自己建構的,而非教師教會的。課改的目的就是要讓 “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通過選擇性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興趣,進而讓他們自主學習。另外課改需要強調學以致用的重要性,要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或者多去企業實踐,把學到的知識馬上應用到實際,從而獲得久違的成就感、成功感;還要以“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為切入點,讓學生“做,然后知不足”,工與學兩者相互促進,從而使學生實現從不想學到想學,從不想升學到想要升學的主動轉變。
選擇性課改,重點是要學生自主選擇,我們需要做的很多,因為學生會有太多困惑。學生困惑一:這門選修課講什么?如果這門課是由職業院校教師自己制定的,就需要教師做一詳細的介紹,講明這門課主要講什么,以幫助學生了解這門課是否適合自己;如果這門課是和企業合作的,那么就可以由學生去企業實地了解來決定。學生困惑二:我也不知道應該選什么課?這個可以由學生先試聽幾節課,若學生確實沒興趣或者教師覺得這門課并不適合這個學生,則可以調劑到其他學生有興趣的選修課上。學生困惑三,我為什么要選這門課?這門課對我有什么幫助。還是一樣,如果這門課是學校教師開設的,老師一對一幫學生回答,如果是企業合作的選修課,則可以由企業說明這門課學習后可以為我們企業某一職位服務。只有解決了以上三個困惑,我們才能說做到選修課把興趣和時間交還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點亮職校學生心中的燈,還可以進一步自主定位專業方向和提升專業能力。
四、結束語
當然我們明白,要實現教學模式從以前的教師講授向選擇性課改轉變,其前提還是要減少必修科目,壓縮總學時,增加選修科目,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活動時間。只有這樣,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個性化的學生,同時學生也能更主動,從而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素養全面發展。
課程調整涉及方方面面,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便會顧此失彼。所以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特別是在學生的選擇性上,我們服務的是學生,只有學生的選擇性課改成功,我們才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韓驊,董琴.增加學習的可選擇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7月第四期.
[2]樊淑俠等.國外職業教育與我國職業教育的比較[J].職業教育研究,2005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