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君+鄭曉露+那力榮+王剛
摘 要:隨著臨床醫藥改革的不斷深入,臨床教學基地的作用也逐漸凸顯。通過對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問題,探討對策,協同新形勢下的醫學生臨床教育,使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質量從本質上加以提升,進一步加強臨床基地的育人教育作用。
關鍵詞:高等醫科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新形勢下,我國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面臨眾多挑戰。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給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醫學院校不斷擴招,給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帶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存在多種多樣難以與當前形勢相適應的問題。只有大學校園的醫學教育不是真正的醫學教育,沒有臨床教學基地,就無法完成醫學教育的全過程,更談不上培養高質量的醫學人才[1]。探索新形勢下高等醫科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提高高等醫科院校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形勢下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常見問題
1.學校與臨床教學基地對學生的管理職責不明確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開展,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經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高等醫學院校與其臨床教學基地對于此類工作實現“雙管制”,管理職責不明確,導致學生“有事無處問”現象嚴重,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2.臨床教學基地教學管理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臨床教學基地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其大多為兼職醫務人員或僅具有醫學背景的技術人才,缺乏專業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投入不足,導致對臨床實習學生管理缺位、不到位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缺乏對帶教老師的綜合考評制度,也是當前臨床教學基地建設面臨的問題之一。
3.臨床教學基地缺乏教學輔助設施,教學能力不足
醫療機構作為臨床教學的主要承擔者,往往以營利創收為目的,更加注重臨床業務發展,忽視了對基礎教學設施的投入。同時,臨床教學基地管理人員對教學輔助設施需求了解不足,導致教學輔助設施配套較差,教學能力明顯不足。
4.學生在臨床教學基地缺乏學習主動性
學生進入到臨床教學階段后,面對從學生到實習醫生的轉變,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與此同時,臨床教學基地管理工作松懈滯后,加之部分教學基地條件較差,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現實狀況,不能正確對待工作、生活中面臨的困難,都是造成其學習主動性降低的原因。
二、新形勢下加強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的對策
1.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學校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主體,對教育教學工作起主導作用,負有統籌規劃的職責,承擔學生整體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的制定,基地師資的選拔、培訓與考核,教學檢查等任務。臨床教學基地則是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需要按照學校的整體部署,制定具體教學內容,接受學校的指導與管理。學校成立基地辦公室負責對各個臨床教學基地進行統一管理,在統一管理的模式下,充分發揮各個臨床教學基地的自主性,實現雙向對接,使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2.規范教學基地帶教老師選拔、聘任與考核制度,提高師資能力
針對目前臨床教學基地存在教學意識淡薄,教師重醫療、輕教學的現象[2]。學校與各臨床教學基地共同討論制定帶教老師選拔與聘任制度,完善帶教老師考核評價標準,規范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師資能力。首先,必須對帶教老師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后經過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擔教育教學工作。其次,將帶教老師教學質量納入到績效考核工作中,建立一套可供量化的考核評價指標,通過適當的獎懲激勵帶教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最后,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帶教老師提供更多進修與學習機會,鼓勵帶教老師不斷增強臨床技能與教學能力,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3.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針對臨床教學基地管理人員對教學輔助設施需求了解不足,教學輔助設施配套較差,教學能力明顯不足的問題,可以由學校制定教學基礎設施配備清單,作為臨床教學基地申請的必備條件之一,由臨床教學基地劃撥專項資金統一采購安裝,由學校對各個臨床教學基地進行考核驗收。同時,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的臨床教學基地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各個臨床教學基地以學生需要為本,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條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學生進入臨床教學階段初期難免出現難以適應緊張工作、學習積極性下降等心理波動,這就要求學校與臨床教學基地協同配合,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提高學生對于“臨床實習醫師”身份的認識,明確自己的責任,擺正自己的位置,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責任感[3]。
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在醫學生教育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所高校賴以生存的強大支柱,因此,臨床教學基地建設應該納入醫學院校的建設計劃中去,提高建設水平,進而提高以學生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線福華,陳蠊,蔣建明等.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教育,2005(1):43-44.
[2]顏關明,楊紅忠,周巧玲.臨床教學基地師資隊伍培養的思考[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71-72.
[3]王健,魏笛,李洪波.高等醫學院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常見問題與對策探討[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208-210.
作者簡介:
宋勇君(1988—),男,遼寧大連人,大連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輔導員,助教。
通訊作者:
王剛(1986—),男,遼寧大連人,大連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生處輔導員,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