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艷
摘 要:當下,農村的各個小學各個班級中都有學困生的存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將自己全部的愛投入到工作中,對所有的孩子不離不棄。轉化學困生,就要走進學生心靈,轉變學生主體,找尋“學困”的根本原因,改變教學環境,多方協調,還孩子學習的權利,通達的人生。
關鍵詞:學困生;教育;愛;責任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曾說:“只要有哪怕極少數的‘學困生在我們教育者的視野之外,那么,我們所標榜的任何‘素質教育都不是科學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而只能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的恥辱!”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僅是對弱勢群體的關心、關愛,同時也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更有利于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的和諧發展。
當下,農村的各個小學各個班級中都有學困生的存在,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回想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歷,有過不少轉化學困生的成功案例。記得2015年5月底,學生李壯向我報告:“老師,云青不上了。”此時,離小學畢業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正是全力以赴,奮力拼搏的時刻,聽到這樣的消息,我既震驚又痛惜,我深知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我面前。作為老師,怎樣發揮教育者的作用來轉化學困生,挽回輟學的孩子,并讓孩子對未來充滿自信、陽光呢?
一、走進學生心靈,轉變學生主體
李鎮西老師曾說:“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師愛,首先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農村的學困生成因有多種,要想對其進行轉化,就要用心溝通,真誠相待,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云青是一個聰明、熱情、仗義而又十分敏感、防御心理較強的男生,與其他孩子相比,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二年級時父母離異,所以母親帶著他和哥哥從青海回到河北老家,母親改嫁,六年級時母親再次改嫁。我校是一個只有五六年級的鄉級聯合小學,所以對每個學生最多只能接觸兩年。大概是因為我對每個學生都能用心溝通,真誠相待的緣故吧,所以以上這些云青在課下我倆聊天時早已坦誠地告訴我。
據我觀察,云青的特殊經歷和特殊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人生目標,他曾一度萎靡不振,所以我經常與其談心,排遣他心中的不快;與家長不僅面談,電話聯系,更是推心置腹的進行書面交流;課上關注,捕捉其偶爾閃過的積極性,并小心呵護,努力使這種積極性生根,發芽,并逐步擴大,成為穩定的學習狀態。
二、找尋根本原因,改變教學環境
云青輟學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學業負擔過重,喪失學習興趣,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的負擔:
負擔之一:一直以來,農村的英語教學條件落后,缺少專業的師資隊伍,這直接導致了一些學生英語成績特別差,云青就是其中一個,他幾乎是一點基礎也沒有,由于成績差,天性好強的他受到了嚴重打擊,完全喪失了學習信心。
負擔之二:復習階段,學生面臨的科目多,任務重,壓力大,這當然會使一些學生尤其是男生喪失學習興趣,令他們感興趣的是那些新鮮的、靈活的、有挑戰性的內容,而每天機械地重復舊知會使他們日趨消沉,興趣全無。而恰在這時,一位老師的懲罰更是把他一棍子打入深淵,他覺得一點樂趣都沒有,干脆不上,飛出牢籠,自由自在。
根據上述情況,我協調各科老師關注學困生。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讓他們從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成績考差了,不批評,不歧視,用古人名言:“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來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奮斗;平時注意作業的有效性,不要為了留作業而留作業,注意復習形式的多樣化,針對學生差異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三、多方協調,還孩子通達的人生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雖然學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與優等生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數的學困生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閃光點,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學好,都希望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發現。
作為班主任,我不能讓幼苗就此夭折。我首先到云青家走訪,這才知道他以“沒有本地戶口就不能上初中”的謊言在家長面前取得了名正言順的輟學理由,加之家長本來就對孩子的學習持“無所謂”的態度,所以云青就輕而易舉的輟學了。鑒于這種情況,我要求并鼓勵家長堅決制止并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同時要對孩子樹立信心,相信孩子的潛力,經常督促,及時鼓勵,從而使孩子樹立目標。還要經常和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和內心想法,從而更好的把孩子教育好。
針對他的英語學習情況,我找來初中英語課本在他面前翻看,目的是讓他相信自己還有希望,進入初中,英語還會從a、b、c開始學起,像他這樣聰明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學好英語,進入初中將會是新的開始,中學將是他大顯身手的舞臺,現在不要喪失信心,盡力學好就行了。并且請他們的英語老師幫忙,多多關注他的內心需求和心理變化,適時鼓勵。
同時我鼓勵云青,要虛心和各科老師溝通,讓各科老師了解自己的巨大潛力;平時認真思考,規范書寫,這樣自己的正確率提高了,查漏補缺時要補的內容就少了,負擔自然就小了。
經過耐心的工作,終于使失學少年重返校園,重新步入校園的他對自己、對學習更加認真負責,成績自然不斷提高,這時我從他身上看到了陽光和自信。在畢業考試中,該生成績優異,其中英語距滿分只有4分之差,并且被我縣某重點中學錄取,現擔任該班副班長,前景光明!現在云青正滿懷信心的向往和憧憬著美好的高中生活。
李鎮西曾說:“離開了對‘后進學生的研究和關注,‘素質教育不但是虛假的,而且是虛偽的。轉化‘后進學生的途徑、方法當然是很多的,但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卻應該充滿‘民主、科學和個性的精神。”作為教育者,我們就要用民主還給“學困生”民主、個性、身心的解放,用愛心解凍“學困生”冰封的情感,喚醒他們求知、求真、向上的美好心靈。
云青正是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教師博大的愛進行轉化的成功案例。在此我呼吁所有老師,讓我們以對孩子的愛與責任走進孩子的心靈,對所有的孩子不離不棄,還每個孩子學習的權利,通達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漓江出版社.2008.
[2]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漓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