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亞偉


關鍵詞: 模仿;高、低姿爬行;游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7-0047-0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指引,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游戲活動、樂于模仿小動物的身心特征,使學生在模仿動物爬行過程中體驗學習所帶來的知識與樂趣,并引導學生善于從樂趣中找到學習的竅門,發展學生觀察與溝通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素養和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以“接近社會、貼近生活、學以致用”為原則,體現運動技能與游戲互動的地位。參照小學體育與健康(水平一)的運動技能領域水平目標要求,自主開發設計“爬行”校本課程。“爬行”按動作方法分為低姿爬行——膝蓋和手掌著地,如:模仿海獅、烏龜、鱷魚、毛毛蟲等動物的爬行;高姿爬行——膝蓋不著地,腳和手掌著地。如:模仿豬、小狗、小貓、牛、大象、老虎等動物的爬行;該教材具有濃烈的趣味性、競爭性、游戲性,符合中低年級孩子的身體承受條件,安全性極高。可以有效改善學生上、下肢力量以及協調配合的能力,提高神經控制系統的反應速度和肌肉收縮的力度。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孩子能模仿一些動物(如:狗、貓、牛……)的聲音,還能模仿動物的運動方式,了解它們的習性,本課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迎合學生活潑好奇,爭強好勝,喜歡模仿的生理、心理特征,二年級學生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能力不強,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根據這些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教育學生懂得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以多變的內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們時時有新鮮感,使學生始終保持在高昂的狀態下學習、鍛煉和娛樂。
四、實踐課教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