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健
摘 要 在信息爆炸的微時代,人們習慣使用微博、微信、微視頻、微新聞等,“微”形式表達思想和內容、學習新知識和了解社會新動態,隨著“微”形式的流行,其在實際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比如在學前教育中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文主要介紹了微課程的基本特點,然后對計算機基礎微課程的設計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關鍵詞 計算機基礎 學前教育 微課程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現階段,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所以在幼兒師范學院中計算機基礎課程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在“微時代”的影響下,幼兒師范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也引入了微課程,通過制作微課程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將書本上枯燥的知識以動畫操作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可以清楚的觀看操作步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晦澀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1微課的特點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首先,培養幼兒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其次,幫助幼兒教師掌握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再次,訓練幼兒教師具備幼兒引導能力,比如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培養幼兒聲樂和繪畫技能等。
1.1形式的趣味化
學前教育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包括許多抽象晦澀、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微課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將需要講解的內容闡述清楚,通過計算機基礎微課程的設計,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運用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對此幼兒教師要掌握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1.2內容專業化
為了培養幼兒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教學與藝術技能,學前教育課程的微課內容需要緊緊圍繞專業特點,不僅需要選擇一些專業性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涉及一些專業技能的講解,更要突出彈、唱、畫、跳的專業特長。
1.3場景的情景化
微課的場景不會局限于一個地方,既可以是傳統的課堂,也可以是幼兒園,還可以是社區和家庭。微課能夠輕易地實現情景學習,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完美地呈現出需要講解的相關知識,使學習者在學習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此外,微課充分地運用了視頻剪輯技術,通過多場景的切換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視覺與聽覺盛宴。
2計算機基礎微課的設計
2.1微課的設計流程(如圖1)
圖1:微課的設計流程
依據學前教育課程的主要特點,計算機基礎微課在設計過程中往往以學習者為主體,既注重培養學習者的專業技能,也注重培養學習者的實踐能力。下文從選題設計、媒體制作方式等方面展開分析。
2.2計算機基礎微課選題設計
2.2.1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和內容
面對學前教育課程的學習者,微課主要是鼓勵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與思考,教師需要利用已有資源完成情景創設,以探究的形式尋找個人感興趣的知識點,也可以運用其他方式尋找個人感興趣的知識點,如小組合作學習。學前教育課程中也有許多偏重實踐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取一個主題,然后提出感興趣的知識點,再由教師完成微課設計。
2.2.2學科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學前教育課程在教學中更加偏重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選題時,可以選擇學習者通過自學很難理解或理論知識非常繁雜的內容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進行加工,然后從專業角度展開論述,例如“學前教育學”與“學前教育”課程中的概念辨析。
2.3媒體制作方式
2.3.1屏幕錄制型
屏幕錄制型微課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即內容演示型微課、啟發型微課及練習型微課。這幾種微課都可以通過屏幕錄制軟件實現,制作此類微課需要事先準備好PPT課件和麥克風,再用屏幕錄制軟件錄制PPT內容的講解過程,在錄制過程中,主體不需要出現在屏幕中,只需要進行旁白講解。通常來說,這幾種類型微課對于PPT制作的要求特別嚴格,不僅要求PPT的文字描述較為簡單,而且需要插入一定的動畫來渲染氣氛。
2.3.2情景拍攝型
情景拍攝型微課主要分為兩種,即課堂講授型微課和探究實踐性微課。課堂講授型微課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根據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關鍵知識點進行實景拍攝,經過后期的視頻剪輯和加工處理完成微課的制作。探究實踐性微課以學習者為中心,由個人選題或小組合作形式選題設計計算機微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是專業團隊完成計算機基礎微課制作,也可以是教師通過手機或單反相機等設備進行錄制。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的計算機基礎微課程設計中,教師要靈活掌握微課的設計方法,將計算機基礎中難懂的或難以用文字講述出來的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是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學生日后畢業深造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潘秀萍.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2):81-82+119.
[2] 李燕.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基于遠程開放教育模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19-120.
[3] 李少梅,羅喆.微課在高師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91-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