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康
摘 要:對職業體育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之間關系的探索有助于實現體育經濟價值,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基于體育經濟學理論,對體育競爭和經濟收益的內涵、關系、轉化進行探究。研究結果顯示: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間存有必然聯系,經濟收益應始終圍繞職業體育俱樂部的體育競爭;而經濟收益是隨體育競爭的變化而變化,一旦競爭達到峰值狀態(即競爭平衡),經濟收益也將實現最大化。
關鍵詞: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經濟收益;關系;轉變
中圖分類號:G80-0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31-02
引言
探索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之間的關系是我國體育經濟學的核心課題之一,對于國家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極具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利于提升體育經濟的研究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地實現體育經濟價值。現階段,對該課題的探究仍處于初始狀態,從理論層面研究體育經濟較為薄弱,并且存在“理論遠遠落后于實踐”的問題,尤其在世界體育經濟的不斷沖擊和影響下,中國體育經濟發展正面臨著更為殘酷的競爭環境。因此,協調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之間的關系,增強我國整體體育經濟競爭力,理應成為體育經濟學領域十分重視的一項任務。本文基于理論分析,概述了體育競爭以及經濟收益的內涵,著重探討了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關系,并對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的轉化進行分析。
一、體育競爭以及經濟收益的內涵概述
由于職業體育俱樂部對體育競爭成果的高度重視,使體育競爭的“贏利性”(經濟收益)、“贏勝性”(競爭勝利)結伴而生,進而導致職業體育俱樂部的體育競爭處于白熱化狀態。經濟收益指的是職業體育俱樂部成員在參加各類賽事過程中,通過勞動消耗與財務投入而獲得一定的利潤。換言之,就是職業體育俱樂部成員在賽事參與中實際投入和產出的經濟比例。實際投入內容不僅包含于成員的勞動損耗,而且也包含資金、資源的投入;產出內容則涵蓋了賽事價值及其使用價值。我國職業體育俱樂部成員通過對體育賽事的激烈競爭來獲取相關經濟收益,該收益既包括獲勝收益,同時又包括價值提升,如增加企業贊助和產品銷售、提高電視轉播率等。所謂體育競爭,就是指職業體育俱樂部成員通過合理安排各類體育賽事,并以嫻熟的運動技能以及體能為對抗基礎,以此帶給觀眾精神層面的享受與滿足。體育競爭作為職業體育俱樂部賽事的重要標準和原則,其不但關系到職業體育的發展方向及空間,而且也直接關乎到俱樂部在職業體育界的地位及作用。將體育競爭視為參與職業體育賽事的高層次標準,主要取決于職業體育的本質屬性,它也是推動職業體育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關系研究
在職業體育比賽中,獲得競賽成功是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最終目標。經濟收益作為任何一個俱樂部的生存需要,其與俱樂部自身發展息息相關;體育競爭作為各俱樂部間的綜合實力對抗,其與俱樂部自身利益息息相關。“贏者通吃”是職業體育競爭市場的核心法則,要想取得體育競爭成功,就必須受到市場的歡迎和青睞,逐步獲取豐富的經濟收益,但對失敗者而言卻無人問津。這樣的現狀導致了職業體育俱樂部為求生存與發展,將體育競爭結果置于首位。加之,任何一個體育俱樂部在各類賽事中都不能表現出太強或者太弱,而鶴立雞群的俱樂部往往會使比賽結果變得毫無懸念可言,無法吸引廣大觀眾的聚焦力,更得不到商業企業的大力贊助;軟弱無力的俱樂部由于不具備同其他俱樂部對抗的實力,所以也不能令觀眾及贊助商青睞,自然得不到經濟收益。
各職業體育俱樂部之間的收益競爭完全依賴于體育賽事競爭,所以應以體育競爭作為發展目標,若無體育競爭為必要前提,那么收益競爭將是無源之水;若無體育競爭為根本目標,那么收益競爭將毫無意義。收益競爭為俱樂部的體育競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體育競爭則為收益競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職業體育俱樂部的體育競爭與收益競爭之間存在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此二者的辯證關系,既是職業體育界的真諦,而且還是職業體育的發展指南。俱樂部收益競爭貫穿于體育競爭中,如果不存在體育競爭,那么收益競爭將失去原本內涵,所以收益競爭植根于體育競爭的土壤。體育競爭的貧瘠勢必會造成收益競爭的枯敗,低層次體育競爭致使收益競爭走向衰敗與滅亡。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職業俱樂部的體育競爭與收益競爭又有著很多矛盾的地方,但是更多地表現在相互依存以及促進等方面,二者存在必然聯系。具體體育競爭與收益競爭之間的辯證關系為:(1)體育競爭彰顯職業體育的宗旨,指引職業體育的前進方向,同時還決定職業體育事業的發展命運。就某個層面上來說,體育競爭對于職業體育俱樂部收益競爭具有決定、支配等諸多作用。所以,評估職業體育是否存在價值,其關鍵之處就在于有無具備體育競爭平衡。(2)體育競爭不僅可以贏獲社會對體育事業的信譽,而且也可以增強公眾對職業體育的認可與支持,因而體育競爭對經濟收益具有極強的拉動作用。(3)兩者是部分—整體的關系,體育競爭包括多種要素,其內涵非常豐富。若將體育競爭視為一個系統,那么收益競爭則為其中的一個核心要素。(4)收益競爭作為經濟收益的基礎,而體育競爭則是職業體育俱樂部整體經濟的客觀反映。
三、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的轉化分析
經濟收益始終是市場機制所追求的重要目標,倘若任由市場自發調控,那么很多職業體育俱樂部將受到贏利動機的影響而逐漸熱衷于追求體育競賽結果。然而,不公正的體育競爭時常會因市場效益的阻攔而面臨排斥局面,使其無法得到有效發展,人們所獨有的競爭精神也逐漸萎縮,預示著職業體育比賽的瓦解。因此,為進一步鞏固職業體育競賽的發展,俱樂部應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嚴格遵循各項章程原則,實現最大限度上的公平競爭。此外,在價值導向方面應順應社會價值發展趨勢,協調俱樂部利益最大化與競爭最大值之間的關系,不應以眼前的小恩小惠破壞長遠的經濟利益,這盡管亟須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整治智慧和制度設置,但是更需要職業體育機制的科學化運行。
市場機制雖為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提供了長期的動力制度,但是自行擬定的市場機制對于體育競爭所產生的作用并非開始時就能取得良好的市場效益,普通層次的體育競爭和市場化要求很難吻合。只有那些大型職業體育競賽才能迎合廣大觀眾的正常消費心理,引發轟動性作用,進而得到豐富的經濟收益。一般而言,在理想化的職業體育聯賽中,幾乎所有的體育俱樂部都擁有均衡的綜合競爭力,每場競賽的對抗雙方致勝率為0.5,整體上呈現競爭平衡狀態,此時經濟收益將達到峰值。實際上,職業體育俱樂部賽事結果多處在0.5~1之間,其競爭平衡徘徊于理想與極不平衡狀態之間,具體可參考下圖。
在上圖中,橫坐標表示“體育競爭”,縱坐標表示“經濟收益”,整體競爭平衡范圍處于在0.5~1之間,理想化的競爭平衡(0.5)是任何一個職業體育俱樂部的致勝機會,此時經濟收益最大;還存在另一極點,即競爭平衡趨于1,體育競爭極不平衡,各職業體育俱樂部綜合實力相差懸殊,觀眾對這種體育賽事毫無興趣,一旦市場不存在,經濟收益則為0。從長期而言,競爭平衡應維持于合理的范圍內,以此促進職業體育俱樂部的快速發展。
體育競爭愈平衡,賽事觀賞性則愈高,繼而吸引更多觀眾的廣泛關注,自然觀看的人數遞增,總體收入也會大幅度增加。因此,我們可得出兩點結論:(1)經濟收益與體育競爭存在聯系,收益變動往往隨競爭變動而發生改變。若體育競爭極不平衡,那么經濟收益也將下降。(2)經濟收益與體育競爭的一切關系都是客觀產物的具體存在,當然二者關系隨條件變動而變動,可能會走向原先關系的對立面,此時就需要探討二者關系的發展規律、條件變化、關系產生以及作用結果等,以此進一步有效協調競爭平衡,充分滿足廣大觀眾的觀看需求。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關系的探索和研究,筆者初步總結出二者存在的關系:經濟收益應以體育競爭為核心,通過不斷競爭而產出;經濟收益是隨體育競爭變化而變化的,一旦競爭達到峰值狀態(即競爭平衡),經濟收益也將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張兵.職業體育競爭平衡的經濟社會學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1).
[2] 潘小玲.我國職業體育聯盟體育競爭與經濟競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
[3] 李江帆,張保華,蔡永茂.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爭與經濟收益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0,(4).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