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摘 要:經濟增長始終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追求和動力,對于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國內將保持經濟增長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積極采用多種手段和策略,促進社會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速度。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方面的理論過于重視資源和技術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沒有充分考慮到空間產業集聚效應在其中的作用。從產業集聚效應的內涵和重要意義以及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機制入手,針對產業集聚效應的相關情況進行說明,同時在分析區域產業集聚程度的測度的基礎上,展開產業集聚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產業集聚;效應;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43-02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研究理論的不斷深入和豐富,將空間集聚效應積極作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已經成為了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共識。產業集聚效應在空間集聚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對于區域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針對產業集聚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對于提升人們關于產業集聚效應的認識和重視具有良好效果。
一、產業集聚效應的相關情況
1.產業集聚效應的內涵。產業集聚,主要是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之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同類企業集聚在一起,相應的為了有效配合這些企業的生產、發展,所能夠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的上下游企業和一些相關的服務業高密度的集聚在一起。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是因為這些同類型企業自身的影響力和帶動力較強,有效促進了這一區域范圍的經濟發展[1]。
2.產業集聚效應的重要意義。產業集聚效應的出現,本身是依靠一些相同類型企業的集聚情況,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具有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不僅能將企業和行業之間的分工進行有效的細化,同時還能將生產建設的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促進當地的區域經濟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果[2]。在產業集聚效應的影響下,能夠促進不同企業和行業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主要是這種效應能有效解決分工專業化和交易便利性之間的矛盾,逐漸形成多種高效率的生產組織方式。在這種發展形勢下,產業集聚區域內部企業的競爭力在不斷地提升,能逐漸成為當地經濟具有競爭力的良好代表[3]。產業集聚效應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同時還能夠有效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不僅帶動當地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同時還會吸引其他落后地區的人,這對于有效促進城市現代化的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4]。
3.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機制。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不僅需要依靠當地同類型企業的良好經營發展效果,同時還依靠著當地社會文化、地理環境以及初始發展的各項情況。產業集聚效應在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第一,交通因素,交通是產業集聚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交通的中轉站和樞紐,將會給當地企業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給企業的生產、運輸和流通環節提供較大的幫助[5]。第二,政府的扶持作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將能夠有效促進產業集聚效應的良好形成。尤其是在一些企業的初期發展階段,當地政府的人良好扶持,將會給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會吸引到更多的資源和勞動力。同時,政府還能對企業之間的競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6]。第三,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基礎設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前提,大凡產業集聚效應較為明顯的地區,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較為完善合理的[7]。
二、區域產業集聚程度的測度
針對產業集聚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需要針對其集聚的程度進行全面評價,這就形成了相應的測度,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熵指數;第二,行業集中度;第三,哈萊—克依指數;第四,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數;第五,空間基尼系數;第六,空間集聚指數。在這些指標之中,針對產業集聚情況進行全面衡量過程中所能采用的主要工具是區位熵法,這種方法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操作十分簡便,能夠較為容易地獲取到多項數據,同時還能夠針對當地的產業特性進行全面反映。區位熵,又被稱為地區專業化指數,其能夠針對地區中生產結構中某個產業和全國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對優勢進行全面測度,使用了以下的計算公式。
LQ=■
在上述公式之中,i是第i個產業,j即為第j個地區,Xij則是代表了第j個地區中第i個產業的產出指標,其中的指數指標能使用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至以及總資產和產品收入等多方面的數據。將LQ和1進行比較,如果其處在大于1的狀態,則表明所計算的該產業在當地占據的專業化程度較高,否則即意味著該區域的產業集中度不夠高。
三、產業集聚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1.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模型的設計。產業集聚效應的全面健康發展,將會對區域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針對這一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積極設計出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的模型,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針對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進行分析和研究,都能使用不同的產業集聚指標進行表示。本文主要是選取了國內某省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反映指標,同時選取了該省內的化學纖維制造業的企業數量、固定資產凈值、勞動力雇傭數、工業總產值、稅前利潤和全國的比值等多方面來表示出產業集聚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2.具體的實證分析情況。本文想要對某省產業集聚效應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進行全面研究和論證,首先需要針對實證模型之中需要的各項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將數據進行有效處理之后,能夠得到下表。
針對上述數據,針對該省的人均經濟總量指標和產業集聚指標的實證進行全面分析,主要是使用了Eviews3.1回歸,能得出相應的關系模型為以下情況:
RGDP=-21 700.0116+923.8715379*AQY+87 521.74461*AZG-
t (-0.65) (0.07) (10.64)
52306.30956*AGD+117 751.5946*AGZ-6 071.772877*ASQ
(-2.13) (8.50) (-0.98)
從上述模型可知,當職工的平均人數增加1個單位的時候,該省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會增加約88 942單位,說明職工人數越多,經濟增長情況也越加明顯,同時平均工業總產值的增加,該省內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在增加,有效說明了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的增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該省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加強產業集聚效應的良好發展,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效果。
結語
經過產業集聚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情況,能有效得出,產業集聚效應對于區域經濟的增長,具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從這一角度出發,在開展經濟建設工作,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的優勢和作用。想要積極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可以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作用,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不僅需要市場自身的發展,同時還需要有政府自身的良好調節和引導。同時,還需要積極有效地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外資,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研發力度。資金和科學技術依然是經濟發展的良好支撐和重要基礎,將兩者積極應用在產業集聚效應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區域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袁立斌.淺談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黨政教育如何互補[J].企業文化旬刊,2016,(5):90-91.
[2] 何飛.簡論有效控制建設成本在項目建設中的重要性[J].中國房地產業,2013,(3):408-409.
[3] 戚悅,張曉艷.區域產業集聚的判別及其競爭力測度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1,(2):201-205.
[4] 張鳳巖,王劍.發展臨空經濟對大慶市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作用及對策探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2,(3):72-74.
[5] Gan Z,干中學,Meng B,et al.smart energy network for achineving optimum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ergy
trading and service:us,wo/2011/134432[P].2011.
[6] 吳小香.淺議企業家與企業文化的關系——以趨勢科技“4C+T”文化的形成為例[J].企業導報,2015,(4):166-167.
[7] 李秀玲,孫明海,劉珊,等.大道至簡——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2015年工作巡禮[J].通信管理與技術,2016,(1):88-89.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