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劉丹
【摘要】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占據著很大比例,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是增強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但其藝術性與實效性并未得到有效統一。本文將通過簡述情境創設的內涵,分析在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的意義,并為如何有效結合兩者的統一性提出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情境創設;藝術性;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發展推進,創新出許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其中“情境”一詞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出現,情境創設逐漸受到教師的關注。情境創設教學法就是結合教學內容創建具體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傳授教學知識,并以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特點,逐漸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樹立完美的人格,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但目前情境創設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效果并不顯著,語文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過分追求美感,忽視了情境創設的實效性,或者創設的教學情境過于牽強,缺乏藝術性,這都是難以達到藝術性與實效性相統一效果的表現。
一、情境創設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形象的具體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教學的核心目的在于,通過語言描繪、角色扮演、詩歌朗誦、音樂欣賞等方式,把教學內容融入這些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在情境創設中兼具藝術性與實效性相統一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兼顧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統一,可以轉變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以新穎的形式帶給學生新鮮感,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語文課程的積極性。
(二)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
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既體現藝術性,也體現實效性,才可以使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著。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展現出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同時幫助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語文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進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時,情境創設中具備的藝術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并且情境創設中具備的實效性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只有兼具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在情境創設中兼具藝術性與實效性相統一的策略
(一)正視情境創設教學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情境創設,主要目的是帶動課堂教學氛圍,保證課堂教學的開展,并沒有全面認識到情境創設教學的作用,偏離了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核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文章的中心主旨,創設相應的情境教學課堂,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例如《種子》這篇課文,教師不僅以播放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小女孩交樹種、撿樹種的行為,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要讓學生通過視頻仔細觀察對小女孩撿樹種的具體描述,學習怎樣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的細致描寫,以及如何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從而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為了兼具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相統一的教學情境,小學語文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精力準備情境教學的教案,但學生的學習效果依然不明顯。原因在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通過欣賞的角度被動地接受教學知識,沒有體現學生的參與性,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該創設可以體現學生參與感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奇異的琥珀》這篇課文,對于這種科普文章,通常條理清晰、用詞嚴謹,學生對這些知識也比較陌生,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師就可以先通過展示琥珀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印象,然后在對課文進行教學時,可以選取部分學生以朗讀的形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后通過小組交流探討理解琥珀的形成,并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深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豐富情境創設的形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對任何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年齡,傳統的以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方法,已不能滿足作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情境,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例如對于對話部分比較多的課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于詩歌類的課文,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對于寓言類的課文,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總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符合學生的教學情境。《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篇童話故事,小黃鶯想組織一支合唱隊,他找到了“嗡嗡嗡”唱歌的小蜜蜂、“呱呱呱”唱歌的小青蛙、“吱吱吱”唱歌的蟬來加盟。
在尋找歌手過程中發現,蜜蜂是靠翅膀振動發出聲音,青蛙是靠聲囊發出聲音,蟬是靠肚子上薄膜振動發出聲音,它們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要形式,介紹了小動物有趣的故事,富有童真童趣,正好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開展情境創建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特點,并且要注重兼顧藝術性與實效性的有效統一,以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以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嬌.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新教育時代,2015(1).
[2]馬育春.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5).
[3]蔡淑蘭.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課外語文,2014(14).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