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慶華+鄧慶
【摘要】在高中語文眾多板塊中,閱讀是其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需要教師花費足夠多的精力進行教學。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以及閱讀能力,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流于表面的教學形式,意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基于此理念進行閱讀教學。只有如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才能得到提升,閱讀興趣也才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高漲。本人結合自身多年實際經驗,針對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對探究性閱讀教學提出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帶來一定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閱讀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流于形式、探究盲目以及探究方法單一的教學弊端,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以及閱讀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重視此類教學現象并積極做出應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把握探究性閱讀教學理念的內涵,結合自身班級學生的閱讀實際能力以及教材實際內容進行理論的合理運用。由此,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恰當的指導下進行高效的閱讀學習,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一、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自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在此理念下進行閱讀教學,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從而能夠發揮主人公精神,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并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有效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實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情境下進行探究閱讀。此類教學方法既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探究閱讀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究閱讀效率,一舉兩得。
例如我在講述《再別康橋》相關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到作者—徐志摩對母校濃濃的依戀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情境:我要求學生假想自己處于劍橋大學中,并且已經在此度過了美好的四年時光,如今就要離開劍橋了,臨走之前,最后再看了一眼劍橋大學的康橋。學生結合此類情境進行相應閱讀內容的探究,就能夠充分感受到為何作者要輕輕地走:這是因為作者對學校飽含情感,所以就連離別也不想打擾到它。由此,學生就能夠結合情境配合教師高效率完成探究閱讀。
二、把握不同年級學生的特性,分階段進行閱讀教學
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都有極大差異,倘若不能很好地區分,在教學中反而易使學生閱讀效率降低,不利于閱讀教學高效開展。對于高中三個年級學生的探究性閱讀教學,教師需要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式,幫助三個年級的學生都能高效完成探究性閱讀學習目標。對于高一學年的學生而言,教師主要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學習的興趣。只有在高一階段就形成探究性閱讀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夠顯著提升自身的探究性閱讀能力,從而為今后的閱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高二學年的學生而言,由于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閱讀素材,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此時教師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需要將課堂留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針對高三學年的學生而言,此時學生所有的努力都要指向高考,具備極強的針對性。在此階段,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閱讀學習的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訓練,幫助每一位學生都獲得閱讀能力的全面培養。
例如我在教高一學年學生時,為了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會給學生介紹相關的閱讀內容,供學生課后閱讀,如講述《哈姆雷特》后,會給學生介紹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等其他文學作品。我在教導高二學年學生時,每一節探究性閱讀課都會給學生提供20分鐘的時間進行自由探索,20分鐘以后,我要求學生回答課前我所設計的問題。此外,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我都會一一解答,由此,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閱讀學習興趣也能夠持續高漲。針對高三學年學生,我會首先提供不同類型的閱讀題進行針對性訓練,通過學生的訓練結果分析得出不同學生探究性閱讀學習的薄弱環節,從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確保每一位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
三、總結知識點,引導學生歸納不同題材閱讀內容的分析思路
高中階段學生接觸的探究性閱讀題材是有限的,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為了幫助自身班級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備上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同一類型閱讀文本進行大量探究,在針對性練習之后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大量不同類型閱讀文本的探究性閱讀訓練過程中,能夠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分析思路,以最短的時間最大程度地掌握相應的文本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從而做到閱讀效率的最大化。當學生掌握一種類別閱讀文本的分析方法后,再進行其他類型文本內容的學習,其效率自然也就大大提高。
四、結語
高中階段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重視自身班級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結合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以自身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基準進行合理優化,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理念的功效。只有如此,學生的探究性閱讀能力才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5.
[2]劉亞元.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究性閱讀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編輯:張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