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蓉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不斷調整,可以預料,在今后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將有大量的適齡兒童進入校園,這既使教師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對教師的各方面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期間,教師的職業倦怠不是個別問題,而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小學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狀況的比例不斷上升。
在小學教師中,班主任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比起別的教師,身為班級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教學中遇到的沖突和矛盾更大,承擔的責任也更重,班主任更多地擔負起班級日常紀律管理、學生發展及升學率提高、個人安全及品德培養教育等一系列額外任務,因此,更容易受到職業倦怠的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小學班主任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以及應對方式。
倦怠(burnout)本意是指耗盡,燃竭,這一概念首次于1974年由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佛魯頓伯格引入心理健康領域,職業倦怠包含三個維度的指標,分別是: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降低,其中以情感衰竭為核心。反映在班主任這個特殊群體,職業倦怠一般表現為:缺乏一系列科學管理評價體系;各種考核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工作消極敷衍,豪無激情;喪失職業目標,毫無理想,安于現狀,得過且過,在情緒上則常常反映出如下特征:經常性的緊張、焦慮,嚴重的自責、猜疑,并伴有強烈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一、小學班主任職業倦怠產生的主要原因
小學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可以分為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分別是班主任工作強度超載,班主任教師心理壓力過重,社會對班主任期望偏高,班主任勞動回報太低,學校對班主任管理顯得機械,班級學生教育難度大,當代社會產生負面影響,教育界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個體因素
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職業者中的特殊人群,班主任工作往往在傳統的光圈下又有了細化,班主任往往代表著社會的代表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級的領導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和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因此,班主任職業要求教師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扮演不同角色,而且要面臨多重矛盾沖突,很多班主任在角色轉換和應對方面會覺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在不同學生問題的處理上,知識和方法的匱乏最終造成教師的職業倦怠。
(二)社會因素
教師職業被公認為是一項高強度高壓力的職業。教師職業倦怠感造成的危害,使教師職業倦怠感問題受到普遍關注。班主任是特殊的教師群體,其工作主要涉及對班級的具體管理,承擔德育的主要任務,還要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和監督,班主任工作便成為連接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具有全面性特點的連接者。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面臨著比普通教師更多的壓力,工作倦怠感要比一般老師顯得更為嚴重,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二、小學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后的應對方式
1.創建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
培養優秀的班主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學校創建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為班主任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工作環境是外界對班主任工作最強有力的支持,使廣大班主任能積極參與教學管理,建言獻策,提高在學校的責任感、歸屬感、自豪感,進一步提升工作熱情和滿意度,防止職業倦怠的產生。
2.提高社會支持度,將社會期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社會支持來自家長、學校和整個社會,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一件小事也能掀起驚濤駭浪,班主任工作上的任何失誤都會被放大,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指責,而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度越高,教師的職業倦怠就越少,因此,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有效緩解職業倦怠帶來的危害。同時,對小學班主任的期望值也要合理,要意識到班主任也是普通人,有著正常人的喜、怒、哀、樂,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對班主任的工作多一分寬容,少一分指責,多一分支持,少一分干涉,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將會大大降低。
3.改善自身心理素質,提高抗壓能力
很多教師最容易產生倦怠的是工作,在形成任何有效的應付策略之前,首先作為教師個人,要對職業枯竭有明確的認識和接受的態度。每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認識到自己在壓力之下所做出的反應并不是個人能力差的表現,而是人人都可能會有的正常心理現象,不要過度苛責自己,要知道,有時適度的壓力反而是進步的原動力,正是有了壓力才會使工作充滿了刺激與干勁,壓力是毒藥還是良藥都在我們自己的一念之間,不妨將自己的思想做一個大轉變,化消極回避為積極運用,相信壓力反而是勝利成功的特效藥。
4.掌握緩壓技巧,提高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班主任在受到社會壓力或工作壓力威脅而產生倦怠情緒時,不妨與家人或親友同事一起討論目前壓力的情境,說出內心的困惑和苦悶,尋求切實可行的建議,在他們的幫助下確立更現實的目標,以及對壓力的情境進行重新的審視,同時,一些消極情感如憤怒、恐懼、挫折等也應及時傾吐,以得到某種發泄,這對舒緩壓力和緊張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應當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抓緊一切空檔適當地放松和休息,保持適度的、有節奏的鍛煉,持續5~30分鐘,就能夠緩解倦怠,換來舒暢而平穩的心情。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