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卓宏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國未成年人普遍可以接受最為基本的教育,但是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逐漸增多,初中特困生也漸漸增多,目前我國的貧困生在學生中所占的比例是30%,而特困生有在貧困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幫助特困生已經成為了一項非常突出的工作。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協調者、組織者與實踐者,所以班主任對于幫助特困生有著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應該發揮好這種作用,保證特困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特困生
一、初中特困生的特點
1、存在錯誤的思想。有很多特困生的家庭來自農村,學生隨父母一同進入城市,進入學校學習,但是由于其家庭的原因,他們認為學習是無用的,自己不應該在學校里浪費時間,所以,他們考慮的可能不是怎樣學習、怎樣提高成績,而是自己不應該在為家里浪費錢,應該出去打工,幫助家里分擔沉重的負擔,所以總會有特困生出現逃學打工的狀況,還會有特困生的父母要求孩子從學校退學進行務工,這種錯誤的思想已經根植于特困生以及他們所處的家庭中,而“學習無用論”這一觀點在他們的家庭中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中甚囂塵上,所以幫助特困生,首先要糾正的就是他們錯誤的思想,讓他們投入到學習中去。[1]
2、學習成績的降低。倉廩實而知禮節,想要讓人靜下心來學習,就要保證他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很明顯,特困生想要擁有這些只能是一種奢望,國家對貧困的規定是人均月收入不足120元,貧困尚且如此,特困就更加艱難了,120元人民幣在中國的鄉鎮都不足以支付生活費用,更不用提在一些一線、二線的大城市了,家庭的經濟狀況讓特困生根本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這就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在成績下降時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不在會對學習抱有希望,對于學生來說,失去希望是最為可怕的事情了,因為貧困,因為家庭導致成績降低,甚至導致放棄學習,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3、存在心理自卑。沒有人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家里是貧困、貧窮的,很多特困生因為自尊的原因而“羞于言貧”,甚至有關貧困生、特困生的補助評選都拒絕參加,這就是自卑現象,他們了解自身的狀況和家庭的狀況,但是害怕其他同齡人的嘲笑而羞于提起,也因此會疏于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和同學進行交往時也會不夠自信,性格也會變得更加孤僻,容易產生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明知自己家庭的經濟條件還要和其他學生進行攀比,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父母、對家庭的不負責,心理問題是特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應該得到解決和糾正。
二、班主任幫助貧困生的途徑選擇
1、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班主任要幫助貧困生端正自己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對于他們人生的意義,了解學習是改變他們命運的法門。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有很多的外來思想涌入中國,這些思想中有很多不好的成分,例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初中生都是未成年人,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特困生更是其中的關鍵點,因為他們比一同上學的學生更加需要錢,更加渴望好的生活,班主任在這一方面一定要發揮正面作用,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避免他們因為這些不良思想的侵蝕而做出不良的行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明白人生的道理,向著正確的人生方向邁進。
2、相互尊重與理解。在以往的教育方式中,班主任在班級中擁有絕對的權威,他們會以自己的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要求,比如學習,比如成績對普通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達到這些要求,因為他們的家庭可以給予他們非常多的東西,讓他們不需要為其他瑣事而擔心,一心撲在學習上,但是貧困生與特困生不同,他們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考慮自己的家庭,因為家庭能夠提供給他們的東西真的很有限,他們不能像同齡人那樣在結束學習后可以自由的玩耍,在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可以接受家庭教師的輔導,甚至可以因為成績的進步而對父母提出一些要求,這些是貧困生與特困生不敢想象的。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核心,應該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家庭狀況,尊重每一名學生,孩子的內心都是敏感的,如果有過激的話語刺激到了他們,那么可能影響的是這些貧困生、特困生的一生,所以班主任要尊重這些貧困生與特困生,主動的與他們進行交流,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去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并且告訴他們關于學習的道理,尊重是相互的,你去尊重學生,他們才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理解老師的想法,改變以前對待學習的態度,主動的進行學習。
3、加強思想建設工作。初中生還處于成長的階段,對待問題會有很多奇怪的看法,所以班主任對于學生的思想應該有著充分的了解,尤其是班級內的貧困生與特困生。思想的形成與身處的環境具有非常大的關聯,有些貧困生是單親家庭、有些貧困生的家庭不和諧,家庭與環境都會對這些學生的思想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性格上會表現為自卑、孤僻、偏激等,這些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所以班主任要針對貧困生、特困生的思想問題進行思想建設工作,了解他們的生長環境、性格特點、心理狀態,之后才能能夠進行深入的工作,首先,要通過聊天、談心等都通方式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讓他們能夠卸下自己的思想包袱;其次,從生活方面給予他們幫助。
4、規范日常行為。班主任應該及時的糾正學生的錯誤與缺點,對于這一點的工作絕對不能放松,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家庭條件差而姑息、原諒,因為這屬于品格問題和道德問題,在這一點上與家庭貧困與否是沒有關系的,自身貧窮仍舊遵守道德準則、道德底線是值得大家尊重和提倡的行為。班主任要堅持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信任、關懷、尊重、熱愛的同時也應該在行為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要求,對待每一名學生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可以放縱學生,同時制定簡明、正確和有計劃的班規班訓,簡明即學生可以理解并掌握,正確即要求合乎情理、合乎邏輯,有計劃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普通學生與特困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與高尚的品格,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這樣他們才能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具有優勢,為自己在社會上爭取到一席之地。
三、結語
對于貧困生,特困生的幫助與教育一直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學校無力改變學生的家庭環境,但是可以改變學生的思想品質與精神面貌,要讓學生明白,貧窮不是恥辱,但明知貧窮卻不思進取才是恥辱,讓貧困生與特困生拋棄包袱,放下心中的壓力,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進行他們人生之中最為重要的蛻變。[2]
參考文獻
[1] 張仁堂. 關于高校特困生現象的思考[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3): 45-46.
[2] 用愛心溫暖特困生——應城一中設立品學兼優特困生基金的幾點作法[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0, (5): 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