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全面開放的角度來看,檢察機關在保障律師會見權、調取證據權、案件進程知情權等方面還有短板,在與律師的互動方面還需要建設長效機制,在共同合作提升刑事司法實踐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檢察機關應當提升對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內部監督力度,在信息公開方面更加主動作為,同時著力建設與律師溝通合作、共同提升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 開放 檢律關系 執業權利
作者簡介:於成洋,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97
開放始終是檢察機關的追求,檢律關系的狀態是衡量檢察機關開放水平的一個重要視角。2015年檢察機關電子卷宗系統的使用為保障律師閱卷權提供了有力支撐,但總的來說,檢律關系的建設仍有短板,亟待提升。
一、檢察機關保障律師執業方面存在短板
(一)會見權行使存在人為障礙
自新刑訴法實行以來,自偵案件中就只有包括特別重大賄賂案件,律師在偵查階段會見需要經過偵查機關批準。這一例外規定雖然出于保障偵查的要求,但實踐中也有部分偵查人員借此為辯護律師會見權設置障礙。常見類型如:對于不滿足特別重大賄賂標準的案件限制會見;對于辯護律師的申請是否許可遲延答復;在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后仍不解除限制;在偵查終結之前不為律師會見預留或者預留很短的時間等等。這些做法導致了特別重大賄賂案件在偵查階段往往很難及時會見,律師申請會見的積極性收到打擊,嫌疑人不能得到更有效的辯護,同時自偵案件會見難也逐漸凸顯為檢察機關收到律師詬病的一個新問題。
(二)調取證據權實現效果不佳
刑訴法規定了律師的取證權,如:(1)申請檢察機關調取證據,主要涉及偵查機關已調取但未向檢察機關提供的證據;(2)申請自行調取證據,主要涉及向受害方調取證據;(3)提供證據材料,主要涉及向檢察機關提交嫌疑人無罪或罪輕的證據材料。但是從實踐來看,辯護人很少行使取證權,如筆者統計天津市某區自2014年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上線(2014年4月26日)以來的受理的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各類申請數據(截至2017年4月12日),如下圖所示:
其中體現辯護人行使取證權的3類申請,近3年合計數僅為30次,占全部申請1329次數的2%。律師對調取證據權行使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有取證難度大、執業成本高的原因,另一方面與實踐中申請檢察機關調取證據效果不好也有很大關系。
(三)案件進程知情權保障滯后
從廣義上說,案件進程知情權包括查閱證據材料和了解案件程序性信息。目前檢察機關規定由案管部門通過電子卷宗系統,制作電子卷宗和為辯護人復制卷宗,極大的保障了辯護人閱卷權。但就案件程序性信息來說,多數案件還停留在應申請而告知的階段,沒有實現大范圍的主動推送。因此案件早已提起公訴,但辯護人尚不知曉的事例時有發生。雖然作為辯護人,應當對案件進程主動追蹤,但檢察機關如能建立案件程序性信息推送機制,就保障當事人權利的角度來看,無疑也是很有必要的。況且目前依申請而告知的被動工作方式,檢察機關既不能節省工作量,又顯得官派十足,屢屢引起律師抱怨,還不如主動推送較為節省溝通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以及檢察機關公信力。
二、檢律溝通合作需要建立有效機制
(一)缺乏和律師溝通的陽光機制
當前,除在辦理案件時在規定的場所進行的正常交流和業務往來之外,檢律少有互動的情況。近年來,隨著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的手段更加多樣化,傳播的效率也更加迅速,因接觸律師引發不必要后果的可能性大為增加,檢察人員對接觸律師也更加忌諱,不敢互動、不愿互動。然而正如曹建明檢察長曾指出:“檢察官和律師不是簡單的訴辯關系,更不是簡單的對抗關系,而是對立統一、相互依存、彼此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要建立“良性互動”,諱疾忌醫是不可取的,必須要保障檢律之間意見建議能夠正常傳達與互通,建立檢律溝通聯絡的陽光機制。
(二)缺乏律師參與檢察機關工作效果評價機制
諱疾忌醫不可取,自說自話也需避免。近年來,檢察機關在保障律師執業、提高服務水平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工作成效如何,是否切中以往的弊病,解決司法實踐中的痼疾,并非是檢察機關自我感覺良好就可以。目前對檢察機關的工作效果主要由上級院、同級人大來進行考核和評價,很少有第三方參與。律師作為和檢察機關業務來往最密切的群體,并且是司法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對檢察機關工作是否有成效,效果是否明顯,能夠進行較為公允的評價。開門辦檢察,主動聽取律師對檢察機關工作效果的評價也應當是重要一方面。
(三)缺乏律師參與對信訪難題的化解機制
從實踐中看,檢察機關在信訪處理上存在局限性,由于個人經歷和視角差異等原因,信訪人對檢察機關的釋法說理往往持懷疑態度,而當檢察機關因管轄問題需將信訪分流至其他機關時,又難擺脫推諉的嫌疑,這對檢察機關公信力有很大的沖擊。而律師既掌握法律知識,作為中立的第三方,也能增強檢察機關對信訪人的說服力。然而目前檢察機關和律師合作化解信訪難題的示例卻較少。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拆遷、征地補償、社會保險以及衍生的村委會權力爭奪、強拆與對抗、非法集資等一系列問題也在增加,利用司法機關進行維權或打擊競爭對手的舉報、控告、申訴類信訪以及以聚眾訪、重復訪,向司法機關施加壓力等情況隨之而來,亟需建立律師參與化解信訪機制。
三、檢律應共同努力提升刑事司法實踐
(一)提升執業能力方面
檢察機關的公訴人大賽從各省到最高檢,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組織形式,而檢察機關與辯護律師之間卻沒有類似的有較強反響的競賽形式。其實無論是公訴人還是辯護人,其執業技能均考驗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對證據的分析能力、對事實的推理和判斷能力、以及對觀點的闡述能力和應變能力。雖然說庭審實戰是最好的磨練執業技能的方式,但一方面并非所有檢察人員都有出庭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庭審中檢察人員總是指控方,而律師一般總是辯護方,通過庭審難以明了對方的邏輯和態度。如能增加與律師合作,互換角色進行競賽,則對于雙方都能實現較大的提高。
(二)案例研討方面
檢察機關對于疑難案件的研究,在辦理過程中一般有部門內部的研討,主辦檢察官與部門負責人、副檢察長或檢察長的研討,檢察官聯席會討論、檢委會的研討等形式,在案后有研究室匯總發布典型案例、案例匯編等形式。研討過程很少有律師等人員參與,案例研究結果也都在檢察機關內部發布。如能參考吸收不同角度的意見,對于案件處理和案件研究應都有很大幫助。
(三)在理論研究方面
在檢察機關內部,要求定期提交調研文章并進行評選是已經堅持多年的,這種活動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對于提高理論能力和總結工作經驗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但這種理論研究多停留在檢察機關內部,或是某單個院內評選,或是某業務條線內評選,或院際評選,而和律師等其他刑事司法實踐主體之間交流較少。
四、開放視角下完善檢律關系的具體措施
(一)提升檢察機關保障律師執業工作水平
1.細化保障律師執業權的標準
對于法律和檢察機關工作規定已經有明確規定的要嚴格執行;對于諸如偵查終結前為律師保留會見的時間、有礙偵查情形消失的判斷標準、應律師申請向偵查機關調取證據的具體程序和對律師答復時限等規定較模糊的,可以在聽取律師意見的基礎上,加強內部約束控制,出臺更加明確的規定,以切實有效地機制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實現。
2.加強對保障律師執業的內部監督
依托案管辦的流程監控工作,對檢察官保障律師職業權利情況進行監控:對于律師申請處理不及時的,要進行督辦;對于確實未收集申請調取的證據,或者與案件事實沒有聯系決定不予調取的,以及不許可律師向被害人及其提供的證人收集與案件有關材料的,要督促檢察官告知律師有關情況;定期開展專項清查工作。同時加強案件評查工作,將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情況納入案件質量評查范圍,如對提請檢委會研究的案件,承辦人必須匯報律師意見,并針對律師意見作出辨析;對辯護律師提出的書面意見,辦案人員必須審查,并說明是否采納的情況和理由。
3.完善案件進程信息主動推送機制
案件信息主動推送目前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告知,在人力不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區分不同節點,對辯護權影響較大的案件信息如提起公訴情況等應當加強推送,力爭做到全覆蓋,對于延期等一般進程信息,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告知。同時應當明確推送遲滯的責任。目前高檢院開發的案件信息公開網提供了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的功能,但存在綁定案件方法較為復雜,耗時長的問題,應當簡化程序。建議已經通過當面審核委托材料并已上傳至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的,系統增加自動生成賬號密碼的功能,在受理辯護人初次申請時即生成;案件信息公開網增加自動綁定案件的功能,通過導出實現賬號密碼在內外網之間的傳遞,辯護人可隨時查詢案件進程。
(二)建立檢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
1.建立陽光檢律關系聯絡機制
因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辯護人多數為轄區內的律師,因此檢察機關可在轄區相關律師事務所建立陽光檢律關系聯絡點,聯絡點可以邀請相關律師擔任陽光檢律關系聯絡員,定期征集或由聯絡員主動反映對檢察機關的意見和建議,以此為基礎建立檢察機關和律師溝通聯絡的常態化機制。
2.主動向律師開放檢察機關工作
可以通過檢律開放座談的形式向律師群體通報年度內工作計劃和工作重點、工作進度等信息,主動接受律師的“評頭論足”,還可以定期舉行開放日活動,邀請律師代表等到檢察機關,聽取查看檢察機關工作成果匯報和展示,不僅能夠落實司法民主,提高檢察機關的公信力,而且在公開的情況下,是否有作為一目了然,也是對檢察機關開展工作的有效鞭策。
3.完善律師參與化解信訪機制
可以在檢察機關控申部門探索多種形式,建立律師參與化解信訪的機制。如律師值班咨詢或預約接訪機制、設置“訪前法律咨詢服務室”等場所,同時和律協等協商建立“值班律師首問制度”,通過首次接訪案件的律師負責后期協調和化解工作,對于較復雜的信訪難題進行跟蹤解決。
(三)在刑事司法研究和討論方面加強合作
1.案例研討會
搜集匯總典型案例,如證據較多真假難分,案情紛繁復雜難以理清思路、行為性質難以界定,有重大社會影響、新類型案件等,在進行保密處理后,組織檢察人員,邀請包括律師、大學學者、人大代表等在內人員,對案例進行研討,交流各方觀點。
2.舉辦檢律論壇
實踐出真知,刑事司法理論水平的提高無法脫離司法實踐,檢察官和律師作為刑事司法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總結,無疑對刑事司法理論水平有較大的幫助,檢察機關可以聯合律師協會或司法局,圍繞司法改革、檢律關系等主題,定期舉辦檢律論壇,從檢察官和律師中征集調研文章,并可邀請專家評委進行評審,評出等次并給予相應獎勵。
3.檢律辯論賽
庭審實質化是全面推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然而沒有較高的釋法說理能力,在較短時間的庭審過程中,很難對所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論辯賽是被實踐證明的有效提高辦案人分析、表達和反映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為檢察機關要積極組織與律師開展多種形式的辯論賽,既可以就案件的處理進行辯論,也可以就社會熱點中涉及的法律及倫理問題等進行辯論,還可以模擬對方身份進行辯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