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湛
[提要] 在城市化發展背景下,借鑒耕地非農化和經濟增長的Kuznets曲線效應分析,提出城市土地與經濟之間的Kuznets曲線效應假說,用四川省18個地級市1998~2013年數據為例進行驗證,選擇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對兩者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該曲線效應在理論上可行,同樣也在四川省18個地級市以及成都經濟區5市中得到了驗證。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本文認為四川省應采取差別化的城市土地擴張管控政策。
關鍵詞:城市土地擴張;經濟發展;庫茲涅茨曲線;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5日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眾多經濟學家認識到城市化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并把城市化當作發展中國家超越發達國家的必要途徑。但城市化自身并非是一種直接的生產要素,而是通過一種間接渠道作用于經濟增長。其中,作為城市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投入要素——建設用地的不斷擴張,使土地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呈增長趨勢。因為土地的不可再生性與不可自由移動性,僅僅依靠土地要素的單純擴張顯然不具有可持續性,所以可以說城市土地要素的擴張狀況是否得到集約利用對研究城市土地擴張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據《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981年的7,438km2增長至2014年的36,450km2,35年來增長了近五倍。雖然說城市土地面積的擴張使經濟發展迅速,但也造成了許多負外部性問題,諸如耕地的流失、生態環境的破壞等。所以,在調配好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關系的前提下,重視對城市土地的管控,以改變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狀態,進而使生態環境、土地高效利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十分緊要。
二、實證研究
(一)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本文按經濟區劃即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和攀西經濟區(剔除涼山州),對四川省18個地級市進行考察。選取1999~2014年數據,用建成區面積表示城市土地擴張的情況、用市轄區二三產業GDP表示經濟發展的情況。數據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1998年為基期進行平減以消除價格變動(限于篇幅,需要者可聯系筆者),并分別對四大經濟區的城市土地擴張與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庫茲涅茨曲線驗證。
(二)實證檢驗。首先,對四川省所屬18個地級市、成都經濟區5市、川南經濟區5市、川東北6市和攀西經濟區2市等五組數據進行時間序列回歸。先對其分別進行單位根檢驗,以便確定時間序列的平穩性,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四川省、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的兩個變量均為二階單整序列;川東北經濟區數據存在較高程度的波動,因此取對數后進行單位根檢驗,此時兩個變量均為零階單整;攀西經濟區的兩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然后,采用EG兩步法對回歸殘差序列的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只有川南經濟區的隨機誤差干擾項未通過10%顯著水平(-1.604392)下的單位根檢驗,可能不存在協整關系;其余地區的T統計量分為四川(-2.686326)、成都經濟區(-1.785923)、川東北經濟區(-4.273905)、攀西經濟區(-4.121105),均能在10%水平下拒絕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假設,即認為存在協整關系。
運用Eviews8.0軟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數據進行回歸,本文對幾乎所有模型都進行了自相關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主要結合自相關圖和偏相關圖進行檢驗,確定模型的自回歸項,此時DW值僅為很有限的參考價值。結果顯示:四川省18個地級市、成都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修正后的可決系數均在0.9以上,說明擬合優度較高,F值較大,說明模型中各個解釋變量是顯著的,D-W值均已通過了10%顯著性水平下的德賓-沃特森檢驗,基本已經不存在自相關性。
(三)結果分析。四川省18個地級市一次項系數為正,二次項系數為負,表明城市土地擴張總體上具有Kuznets曲線效應,且呈倒U型。市轄區二三產業GDP于2,921.72億元首次迎來拐點,也就是2005年的2,861.35億元之后。但隨后又平穩上漲,之后幾年經濟增速比較緩慢,這也許和2008年地震所造成的經濟動蕩有關。隨后,城市建成區面積和市轄區二三產業GDP增速較快。可以判斷,目前四川省仍處于快速擴張階段:(1)成都經濟區5市一次項系數為正,二次項系數為負,表明城市土地擴張曲線呈現倒U型,基本出現Kuznets曲線效應,并在5,578.51億元時迎來拐點。城市土地規模將很快趨于穩定,這種穩定可能來自于經濟發展的消除效應,還有來自于經濟發展的結構效應;(2)川南經濟區5市一次項系數為負,二次項系數為正,三次項系數為零。所以川南經濟區整體呈U型,并不存在庫茲涅茨曲線效應。觀測值在715.98億元出現拐點,呈N型分布,2006年市轄區二三產業GDP為693.62,與拐點十分接近。區域間合作機制較完善,基礎設施和交通網絡發展較好,工業生產及其配套設施對城市土地資源需求較大;(3)川東北經濟區6市一次項系數為正,二次項系數為負,三次項系數為正,說明川南經濟區呈N型,不存在庫茲涅茨曲線效應。城市土地面積擴張的主要區域為南充和遂寧兩市,經濟發展也以第二產業發展為主。導致城市土地快速增長的原因有政策導向和區位條件的優化;(4)攀西經濟區含攀枝花、雅安兩市,一次項系數為正,二次項系數為負,三次項系數為正,整體呈N型分布,不存在庫茲涅茨曲線效應。城市土地面積擴張的主要區域以攀枝花市為主,經濟發展主要靠攀枝花市第二產業拉動。
三、啟示
城市土地擴張的庫茲涅茨曲線效應具有不確定性。從攀西經濟區兩市來看,2005年出現拐點后又反彈,且反彈的程度還較大。城市土地擴張不單單受經濟發展的影響,還受其他多因素影響,并且它僅僅是一種對變化規律的概括,不一定會根據理論所闡釋的路徑發展。因此,基于這種動態發展的屬性,對已出現Kuznets曲線效應的地區,仍然要對城市土地擴張的管控加以重視,如嚴格把控建設用地供地標準,正確處理城市建設用地與經濟増長的關系。
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消除效應三者共同作用于城市土地擴張與經濟發展的Kuznets曲線效應。但是截至目前,對每個效應所產生的背景、機制、作用及其地位的研究較為缺乏。對它們的深入探討也是相當有必要的,以便將Kuznets曲線效應更好地應用于城市土地擴張的管控當中。
主要參考文獻:
[1]鐘林坤.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分析——考慮土地因素的再考察[D].廈門大學,2013.3.
[2]程必定.從區域視覺重思城市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3]于靜.中小城市用地擴張對城市生態安全的影響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1.5.
[4]黃礪,王佑輝,吳艷.中國建設用地擴張的變化路徑識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9.
[5]尹鋒,李慧中.建設用地、資本產出比率與經濟增長——基于1999~2005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