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華
[摘 要] 低段寫話訓練是整個作文教學的起步,對習作教學起著重要作用。看圖寫話是低段寫話訓練的重要手段,教師應立足文本,精選圖畫內容,讓學生掌握有序觀察、連貫說話寫話的方法;要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寫話素材,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教師還要結合教材編排,豐富語言積累,使語言表達具體生動,架設說寫的橋梁。這些措施旨在提高寫話訓練的效果,提升學生寫話的能力,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段寫話;策略;案例
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在小學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三學段為“習作”。但在對低段學生寫話現狀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喜歡隨心所欲地說,不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語言積累貧乏,不會寫;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龐大的識字教學量使教師只能把重心放在字詞教學,教材也只在二年級第二學期個別單元練習中編排少量書面表達練習,寫話訓練沒有充足的教學時間,學生的口頭語言向書面表達過渡得不到充分的訓練,給孩子后期寫作造成畏寫、厭寫的情緒。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特點,立足文本,聯系生活,進行寫話訓練。
一、立足文本習得寫話方法
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觀察事物,語言表達很大程度上是無序、隨意的。寫話教學應以課堂為主陣地,抓住教材資源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1.從插圖入手掌握觀察方法
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文本是寫話訓練的依托。人教版低年級教材,特別是 “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插圖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課文插圖用的都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風格,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更富有童真童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指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
對于單幅圖的觀察,重在引導觀察順序,明白觀察有主次之分,以期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以一年級下冊古詩《池上》配圖指導為例:這是一幅以人物為中心的水墨畫,通過對人物四周圓圓的荷葉、盛開的荷花以及展翅的蜻蜓等景物的觀察,孩子不難聯想到這是正值夏日的荷塘,從而知道特殊的時間、地點是可以通過圖片的提示加以判斷。
時間、地點得到基本確定后,就要重點觀察人物。從人物的身材、穿著、發式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年幼的孩子,他獨自一人撐著小船,而小船的船頭擺放著一堆蓮蓬,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這個頑皮的孩子瞞著家人偷采蓮蓬,臉上的笑容可以猜出他內心的得意。學生們在觀察中明白了可以根據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推斷人物的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又可以推測人物的思想:他在干什么,怎樣干,想什么。
2.從文本入手提高說寫能力
從文本入手,先練說再練寫,這是寫話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寫話教學的重點。學生在比較準確、全面有序地觀察畫面以后,訓練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生說完整的話,比如要素概括法: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干什么、結果怎樣。也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句式模仿,讓表達更完整生動:荷葉圓圓的,綠綠的;荷花 , ;湖水 , 。還可以示范使用一些關聯詞,使表達更為連貫緊湊。學生通過說寫的練習,逐步掌握和運用語言,提高寫話能力。
二、貼近生活挖掘寫話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這話道出了生活與作文的密切關系。寫話教學要努力貼近生活,挖掘寫話素材。可以通過畫一畫、拍一拍、曬一曬等方法,捕捉生活中一個個精彩畫面,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使寫話富有生命和活力,逐漸能達到“對寫話有興趣,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的要求。
1.畫一畫
低年級的學生思維跳躍性極大,一天經歷的事情很多,卻又常常感覺無話可寫。但如果讓他們把最感興趣的畫下來,他們畫的一定是印象最深的一幕。因此,教師可多鼓勵學生把自己每天最感興趣的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最值得寫的事物先畫下來,再寫一寫,讓他們有物可說,有話可寫。
比如,獨特的成長體驗——《我換牙了》,孩子在一張嘴巴里畫了一排缺了門牙的牙齒,旁邊寫道:“我的門牙生氣地跑了,上課回答問題,話變成一陣風從門洞溜了,坐下來的時候,口水又像關不住的水龍頭,往下流。門牙,門牙,你什么時候能回來呢?”
豐富的集體活動——《升國旗》,“紅紅的國旗在紅紅的太陽下飄,我站得像一棵筆直的小樹苗。”“國旗在我們的歌聲里飄,小朋友的眼睛紅紅的,心也紅紅的。”多么有趣的童言稚語,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
2.拍一拍
受年齡的限制,低段的學生觀察事物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很美麗;下課時,和小伙伴們做了好玩的游戲等。對于花朵開放時的顏色、樣子、姿態,游戲是怎么玩的、怎么想的,游戲后心情如何,都不會留心觀察。教師可以拿起手機,把大自然美麗而神奇的畫面、生活中精彩的瞬間拍成一組圖片,利用“班班通”設備,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發現事物的細微之處,逐漸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經過指導后,學生寫道:“花蕊睡醒啦,往外一探,花瓣就一層一層地打開,就像我的蛋糕裙。”“春風一吹,花兒一起從綠葉間冒出來,紅的、黃的、粉的,什么顏色都有。”“我躲在到樹后面,感覺只有眼珠子在動了。”“我認為自己躲得很好,沒想到長長的辮子就像條小尾巴留在外面。”童心和大自然親吻,碰撞的火花是多么的美麗!
3.曬一曬
課內習得方法,課外創建平臺,激發寫話興趣。部編書小語教材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的內容編排,教師與此同時也可以創建一個《和大人一起寫》的班級微信平臺,學生和家長一起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潺潺的流水、嬉戲的魚兒,也有成長的陣痛、成功的喜悅,還有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進行“微寫話”,在群中曬一曬,互相評一評。“微寫話”平臺與課堂教學互補,引導學生發現、欣賞自己與他人寫話中的閃光點,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寫話的積極性,又能幫助他們增強寫話的信心,提高寫話水平,讓寫話走進學生的生活,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
三、積累語言架設寫話橋梁
低年級的孩子因為自己積累的字詞不多,想說的話不知如何用文字表達,寫話時常受其擾。教師可以通過給圖片配上好詞佳句的形式,讓學生積累語言,實現無障礙表達,輕松寫話。
1.圖畫式積累。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以及學生喜愛的繪本大多配有一幅或好幾幅主題圖。我們可以以這些插圖為藍本,結合故事內容,為這些插圖或配上幾個成語,或詩句,或幾句話,積累在插圖旁邊。這樣不但能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又能在具體情境中積累詞語。看了《小貓種魚》的故事,就可以指導學生為“小貓種魚時和收魚時”的圖畫配上詞語,于是“靈機一動、奇思妙想、異想天開、垂頭喪氣”等詞在說話中就巧妙地收錄進學生的詞庫。
2.主題式積累。人教版小語教材大多都是主題單元式編排內容,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不同主題的組圖,請學生配上相關的詞語、詩句:或是春來百花齊放、鳥語花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是夏時驕陽似火、蟬聲陣陣,“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或是秋日天高云淡、碩果累累,“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又或是冬至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也可以配上行文流暢優美的詩歌,生活中的俗語,甚至是精彩的廣告詞,拓寬語言積累的深度和廣度。
孩子們在精美的圖畫中習得寫話方法,用有趣的語言去描繪精彩的生活,不是比單純的寫話更多了一份情趣和吸引力嗎?
參考文獻
[1]王云.依托教材,吹響習作“號角”[J].小學教學參考,2017,(1).
[2]田利川.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教研版,2013,(14).
責任編輯 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