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與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其他類型的作品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的客體應該作廣義的理解,不僅限于作品還應當包括未形成有形形式的表達方式。立法上應該把創作民間文學藝術地域上的群體認定為著作權主體,并且將權利主體與權利行使主體進行完全的分離。
關鍵詞 民間 文學藝術 表達 主體分離 專有性
作者簡介:李繼承,廣東伯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18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其中民間文學藝術異常豐富。民間文學藝術在逐漸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價值不斷得到體現和實現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權利紛爭。但在我國的著作權法律規范體系中,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法律規范尚未得到確立,致使權利主體無法訴諸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決糾紛,因此,如何才能保護好基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所產生的著作權,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我國這樣具有豐富民間文學藝術資源的國度來說有重要意義。
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界定
理解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眼點在于對“民間”的理解。因為文學藝術的概念早已固定明確,且其含義是完整運用于著作權法中,其詞義沒有擴大或者縮小。著作權法中的“民間”一詞卻非是其原本文義的直接運用。按照詞典的解釋,“民間”是人民中間的意思 。據此文義解釋,無法理解“民間”在著作權法中的應用含義。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沒有在《著作權法》中予以規定而要明確為另行作出規定,根本就在于其主體有別于其他一般的、傳統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著作權主體。享有著作權的一般的、傳統的作品的創作人是明確的,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自始至終都不能確定創作人,而且其作品的產生經過了相當的時間。例如民間藝人甲創作了一篇文學作品,那么按照《著作權法》這篇作品就不能算是民間文學作品了,因為其有明確的創作人,其可以直接適用《著作權法》的規定。又如有一篇世代相傳的文學作品,但不能確定創作人,那么這篇作品就可以界定為民間文學作品。
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外立法現狀
對于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等人類精神財富,我們發明了著作權制度對其進行專有性保護。民間文學藝術雖然形式多樣,但其與其他類型的文學藝術作品在內核上極度相似,因而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理想方也許就是著作權制度了。在國際上,某些國家早已嘗試通過國內立法(準確地說是國內著作權立法)來保護民間文學藝術。1967年,非洲的突尼斯將民間文學藝術列入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突尼斯于是成為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立法特別保護的濫觴。此后,許多國家如智利、摩洛哥、巴拿馬等都紛紛修改本國著作權法,將民間文學藝術明確列入本國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當中,以便對其進行特別保護。20世紀70年代,部分國際組織便意識到民間文學藝術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特別意義,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0)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指出,民間文學藝術是發展中國家的文化遺產中的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這些珍貴的民間文學藝術資源又很容易被經濟利用,以至于甚至會出現被篡改、扭曲的現象。此外,WIPO與UNESCO同時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從自身的民間文學藝術資源中受益,這些國家對自己的文化資源享有正當權益。在1976年,WIPO與UNESCO聯合制定了《發展中國家著作權保護突尼斯示范法》,其規定對于民間文學藝術采用的是著作權保護模式,但其又根據民間文學藝術自身的特點,規定了一些與傳統著作權法不同的保護條件和保護內容。
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內立法現狀
眾所周知,在我國,《著作權法》只保護作品,對于沒有形成為作品的民間文學藝術是不予保護的。雖然我國也認識到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必要性,也希望通過立法進行保護,但由于民間文學藝術所具有的許多特性與現有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有許多差異,兩者難以適用同一套法律法規。因此在立法上采取另行專門立法保護的方法。但由于理論爭議等原因至今相關法律還沒有出臺。根據1990年9月制定的《著作權法》的第六條可知,國務院有權規定針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但自《著作權法》通過,2001年10月修正后至今國務院尚未出臺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保護的相關規范。雖然國家版權局先后于1996年和2002年起草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的第一稿和第二稿,此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就該討論也舉行過多次的研討會征求意見,但后來該條例的出臺工作變得停滯不前,爾后便不了了之了。由此也可見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的特殊性和理論的紛爭的激烈程度。
四、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主體
(一)主體的認定
民間文學藝術產生于廣大人民群眾之間,是一個或幾個地域中的群眾經長時間創作、加工的結果,其著作權主體無法也不能具體確定為某個或某些自然人或者組織,否則就不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了,而是民間藝人或者民間組織的作品,作品著作權就有了具體明確的主體。但是如果不能確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主體,其權利便沒有了歸宿,討論著作權也就沒有了現實意義。不能確定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具體的主體,并不意味著其就沒有了主體,只不過其主體體現方式不同而已。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由能夠確定的區域中的群體創作,其著作權主體體現為抽象的群體,那么其著作權主體也就而且也應該認定為就是抽象的群體。如廣東梅州的客家山歌是我國民歌的一種類型,它能夠明確確定是由梅州這一區域的客家人世代創作、加工而形成。那么就應當認定它的著作權主體是梅州的客家人。
(二)主體權利的行使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主體雖然可以認定為某一類抽象的群體,但由于該群體只是一種地理或者文化上的概念,沒有意思和代表機關,不能行使權利義務,因此如果不能解決主體與其權利義務行使完全相分離的問題就會使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主體的認定陷入困境。在現行法律中,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經著作權權利人許可可以以自己名義行使權利。這是權利主體與權利主體權利行使方面實現的一個重大突破。但還不是一種完全的分離,畢竟著作權集體組織還要經過授權。民間文學藝術主體雖然作出了權利主體的認定,但該權利主體無法形成自己的意志,不能進行授權,因此無法委托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權利。為了能夠實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這一特殊的客體的權利的保護我國立法可以把著作權主體和主體權利的行使實行完全的分離,通過立法設定相應的權利行使機構來行使權利,以此來解決有權利主體但卻無法行使權利的難題。具體的權利行使主體可以是權利主體的所在的政府或者有關的民間藝術保護組織等相關的組織。其實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已經有了這樣的做法。如在《烏蘇里船歌》侵權案中,原審終審法院都認定著作權的主體是赫哲族成員,認定赫哲族人的聚居地的所在政府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人民政府具有原告主體資格。這是我國首例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糾紛被確認為侵權的判例。該判決實際認定了著作權主體和主體權利的行使可以實行完全的分離,這為從立法上設立這一保護方法奠定了實踐基礎。
五、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客體
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可知,作品必須具有某種形式。但是在現實中有許多民間文學藝術在表現為作品前是沒有有形形式的。如史詩《格薩爾王傳》長期是靠民間藏人口述相傳,那么按照現有的著作權法律在沒有形成為有形形式前是不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的,這對于事實上創作的藏族人民群眾是極其不公平的,對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也是極其不利的。民間文學藝術的最大特點是世代相傳、不斷變化,沒有形成固定下來的作品 。許多民間文學藝術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形成為有形形式,也有一些民間文學藝術由于自身的特點不適宜通過有形形式來體現,因此對于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的客體的認定需要采取有別于一般的作品,這樣才能適應民間文學藝術的特點和有利于發展、保護民間文學藝術。
雖然民間文學藝術值得用著作權立法進行保護,但是其特性卻與著作權法保護的其他類型的作品并不完全相同,而為民間文學藝術提供著作權保護的國家大多并沒有為民間文學藝術專門設置特別保護條件,這就導致許多民間文學藝術因為不符合傳統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條件而得不到切實保護。1982年UNESO與WIPO通過了《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表現形式、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損害性行為的國內法示范條款》(以下簡稱《示范條款》)明確其保護對象是“民間文學藝術表達”。在界定其保護對象和范圍時,《示范條款》使用的是“表達”和“產品”這兩個詞,而非“作品”。這樣規定有兩個原因:其一,強調該條款是特別條款,其所要保護的民間文學藝術并不必然等于著作權法上的“作品”;其二,這意味著口頭表達、音樂表達等無形表達抑或是其他有形的表達,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就能受《示范條款》保護。因此對于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的作品應該采用廣義的理解,包括作品、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
六、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內容
(一)人身權
目前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著作權主體享有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四項人身權利。在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主體確定為某類群體以后,其作者署名就是該類群體,而不能是權利行使的主體,因為署名是人身性權利不能由他人行使而且署名表明了具體的實際的創作主體,是對于創作主體的一種權利和利益的認可,它無需由具體的創作主體行使也可實現,只有在立法中明確既可。至于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與創作主體的人身關系和人身利益相對沒有那么密切,民間文學藝術是一種社會文化,為了更好地弘揚民間文學藝術,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可以賦予使用人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公共利益、善良風俗等前提下進行發表、修改,但必須注明來源。
(二)財產權
保護民間文學藝術很重要的就是保護它的經濟價值,通過立法保護使它的經濟利益得到體現。財產權利的行使可由著作權主體所在的政府或者相關的社會團體等非盈利性組織履行,行使權利所獲得的利益應該用于與著作權主體有關的公共事業。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主體、客體、內容等許多方面都與一般的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難以適用現有的著作權法律體系。但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又具有其權利價值,應當納入著作權法律保護體系中,以此鼓勵和促進民間文化的發展。
注釋:
現代漢語詞典(新1版).商務印書館.1997.883.
李明德、許超.著作權法(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5.
參考文獻:
[1]黃玉燁.我國民間文學藝術的特別權利保護模式.http://fengxiaoqingip.com/ipteseluntan/luntan2/lt2wenti/chuantong/20100330/5435.html.2010年6月2日21時40分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