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薇薇 牛夢宇 閆俐宇
摘 要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網絡貸款平臺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與此同時,這些平臺也通過各種渠道逐漸進入了大學校園,大學生作為一個較特殊的群體,自然成為了不可忽略的借貸者。由于相關體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問題,網絡貸款在大學生借貸群體中發生了不少的惡性事件。本文以P2P網絡貸款平臺為例,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做了調研,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貸款 高校
作者簡介:許薇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牛夢宇、閆俐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5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中圖分類號:C91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4
由于大學生群體對新鮮事物抱有較強的好奇心,需求旺盛的同時又沒有固定的收入,使得很多網絡貸款平臺將目標“客戶”定位為高校大學生。各種“網貸”平臺蜂擁而入,而國家還未建立相應完善的法律法規,導致了大學生網絡貸款惡性事件的頻繁發生。本文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對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并發現了一些在借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解決方法。
一、我校大學生網絡貸款現狀分析
(一)網絡貸款平臺的使用情況
我們對大學生網絡貸款行為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了143份有效問卷,在調查的主體中,有35人有過網絡貸款的行為,約占總人數的24.48%;有108人沒有網絡貸款的行為,約占總人數的75.52%。同時,在沒貸過款的學生中,有17.59%的人是了解網絡貸款,由于了解其風險性而不敢嘗試,有59.26%的人是沒有相關需要,僅有23.15%的人是完全不了解網絡貸款的。我們對沒有貸過款的同學進行調查發現,74.07%的人認為網絡貸款會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
通過數據可以了解到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對新型消費的需求旺盛,而網絡貸款平臺在大學生中的宣傳較為廣泛,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廣,大部分學生都知道網絡貸款,同時對其發展前景表示肯定,并且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有過網絡貸款行為,可見大學生網絡貸款市場仍是十分廣闊的。
(二)大學生對網絡貸款安全性存在顧慮
在108位沒有過網絡貸款行為的學生中,有81.49%的同學表示,如果將來進行網貸,其最關心的是貸款平臺是否可靠是否能保障他們的資金安全問題,其中有12.96%的人最關心約定期限內的還款利息,有3.70%的人最關心最遲還款期限以及逾期利息,有1.85%的人最關心擔保公司的實力。
可以看出,由于網絡貸款與傳統實體銀行貸款相比屬于較新型的貸款方式,許多相關政策還不完善,大部分學生對網絡貸款了解不夠,也對其安全性存在較大顧慮。但即使存在著較多的顧慮,也有學生大膽選擇網絡貸款,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借貸。
(三)大學生貸款多為短期小額貸款
根據調查可以發現,大學生網絡貸款的金額多為2000元以下,占總體的55.56%;貸款金額在2000-3000元以及3000-4000的人數基本持平,共占總人數的24.07%;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借貸金額為4000元以上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占總人數的20.37%。
此外,貸過款的學生中,94.28%的大學生會在一年內還清貸款,其中,一個月內還清貸款的占大多數,約為57.14%,一年以上貸款期的僅占5.72%。可見,短期小額貸款比較受大學生青睞。除此之外,在需要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學生每年可能的貸款頻率是1-3次,約占62.86%,3-4次的占14.28%,頻次在5次以上的占22.86%。借貸金額較少,還款期限較短讓許多大學生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一定能還清貸款,與此同時又節省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另外,大學生借貸頻率與其還款能力相適應,研究發現還款能力越強,其借貸頻率越高,說明對于還款能力較強的學生,網絡貸款非常容易成為一種“習慣”。
(四)取得貸款后的貸款使用情況
大學生進行網絡貸款的目的大多是用于需要集中資金的“活動”或“項目”。由于大多數大學生本身沒有收入來源,生活費大多來源于父母,數額基本固定,即使平時部分學生會做一些兼職,但是仍然無法滿足生活需求,所以有41.69%的學生表示貸款主要目的是滿足超前消費,用于購買一些自己目前想要卻又無法承擔其價格的物品,調查發現,女生消費主要是化妝品、衣飾,男生則主要是電子產品;同時,由于一些學生特殊的家庭狀況或生活發生了變故,分別有11.11%的人選擇用貸款的方式來減輕家庭負擔和應急;除此之外,由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創業現象的日益普遍,為解決創業資金問題,有近36.09%的大學生選擇用網絡貸款的方式來滿足創業投資需求。
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旺盛的購買力,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們有賺錢的意識,想要通過兼職來滿足自己的額外需求,但是即使是這樣,在父母提供的資金有限、自己的能力又不夠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選擇網絡貸款平臺進行借貸。
二、大學生網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
(一)大學生自制力差,易發生無法按時還款的現象
“網絡貸款”在高校迅速發展擴張,為大學生消費提供了新的路徑,在幫助部分大學生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也讓個別學生陷入了“泥潭”。
1.大學生消費欲望強烈
在本次調查中41.69%的學生表示進行借貸的目的是滿足自我需求進行超前消費。但是大學生并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而“網絡貸款”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恰恰合適的借貸平臺,以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然而,一旦大學生消費欲望膨脹,不能按時還款,便會深陷其中,甚至演變成悲劇。
2.大學生維權不當
在許多“高校網貸”平臺中,高利息陷阱都隱藏其中,大學生很容易陷入“利滾利”的境地。而許多貸款公司往往會采取威逼、追索、甚至是違法逼債的行為來回收貸款,在本次調查中,20%的學生表示有過被借貸公司騷擾的經歷,他們表示這些公司會成立專門的小組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催債。一些大學生礙于臉面,經常選擇忍氣吞聲,甚至“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還債,而沒有意識到通過正當手段維護權益,解決問題。
(二)網絡貸款平臺風控不嚴
如今多數的網絡貸款平臺看準了大學生市場,為了提高市場營業額,推出簡單的風控手段來吸引貸款者,大學生貸款大部分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這樣雖然保證了學生身份的真實性,但卻無法從根本上篩選學生,很難辨別借款的學生是否有能力承擔如此數額的貸款并保證按期還款。
另外,各個平臺追討貸款的方式有很多,如上門催收等方式。而學生自身也害怕逾期還款會對自己個人名譽和未來前途造成影響,最后依舊選擇求助父母,由他們幫助還款,這也是目前學生貸款壞賬率較低的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對整體社會來看可能微不足道,但對于一些貸款學生及其家庭卻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三)網絡貸款平臺缺乏監管,自律性差
某些貸款網站推出只需用身份證和學生證就可貸款的低門檻,看起來簡便,實際上卻暗藏危機,如高利息、高違約金、高服務費、費率不透明等。一些網絡貸款平臺打著半公益和低利息的旗號,擔保金卻很高。這些平臺雖然向貸款學生承諾:只要按時還款,最后這些錢都會退還給學生。但實際上這部分資金學生并沒有使用到,如果沒有按時還款,這筆擔保金更不可能返還給學生。
在大學生分期付款消費平臺中,很多平臺仍然存在著欺詐、消費信息安全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除父母聯系方式之外,貸款申請人的同學、班委、室友、甚至學校輔導員的電話號碼也都成為了客戶資料中的必填項。這種做法的目的是一旦產生滯納金,所有人都將成為被“追債”者。另外,未經他人許可,私自泄露他人私人信息,無形中也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
三、對大學生網絡貸款現象的應對措施
(一)大學生提高自制力,學校加強風險教育
目前大學生會進行網絡貸款的原因中占比例最大的是“超前消費”,可見大學生進行網絡貸款并不是必要的活動。而在調查的35名借貸者對借貸平臺的了解程度時,僅有4人深入了解過,25人并沒有了解過。
此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對借貸平臺認識程度還不夠。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說,大學生應提高自制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有選擇地購買商品,合理地控制消費。站在學校角度,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分析大學生“網貸”的利與弊,避免學生中出現因不良貸款而發生惡性事件。
(二)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謹防虛假的貸款公司
在對大學生對借貸平臺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在進行“校園網貸”之前基本不了解網絡貸款的信息,如借貸平臺的背景,借貸利息,逾期利息等,這種不透明的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受騙的可能性。
此外,目前從事校園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服務商大部分是一些小型企業,而這些公司由于綜合實力較弱,極易造成提供假冒偽劣產品及服務等問題,甚至存在開辦者攜款潛逃的風險。因此,大學生應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對私人信息進行安全保護,警惕虛假貸款公司,避免上當受騙。
(三)政府應加強監管措施
目前,由于“網貸”平臺收益大,各種各樣的網絡貸款平臺如春筍般破土而出,而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明確如何治理這些平臺,實現網絡貸款平臺的安全化。首先,在貸款之前,政府應對借款人的信用等級進行多次審核,確保借款人信息的真實性,這極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因誠信問題造成的利益沖突;其次,政府應嚴格進行信息披露,加強風控體系。大學生雖已成年,但仍涉世未深,缺乏危機防范意識。政府應加強制度監管,切實為大學生利益著想,有效地保護大學生的隱私權。政府還應限制資金池行為,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保證大學生和網絡貸款平臺的雙方利益。
四、結語
大學生網絡貸款是一把“雙刃劍”,它拓寬了大學生的資金來源,對學生自主創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縱容了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消費時一定要量力而行,不過度追求自己能力之外的商品。如果必須要通過網絡貸款解決問題,在貸款時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在貸款之前考慮清楚以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在約束時間內還清貸款,保證信用。因為信用關系到一個人的一生,如果留有不良的信用記錄,對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同時,學校應當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政府應及時的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限制不規范的網絡貸款平臺的滋生;另外,網絡貸款平臺方更需要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嚴格控制平臺的運營體系,為投資人和借貸者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借貸環境。
參考文獻:
[1]何文顥.我國 P2P 網貸風險管理研究.廣西大學.2015.01.07.
[2]胡超.我國 P2P 網絡借貸規范發展研究.浙江大學.2015.08.20.
[3]季振華、鄭依晴.大學生P2P網絡借貸風險研究及其管理對策.現代經濟信息.2016(4).
[4]劉松岳.大學生網絡貸款機會與陷阱并存.中國青年報.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