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老年駕駛人數量不斷增多,由老年駕駛人引發的交通事故數量也呈現上升趨勢,本文通過對老年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特點和交通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結合我國老年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問題發展趨勢,提出交通安全對策,提高老年駕駛人管理水平,為老年人駕車出行提供安全和保障,進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老年駕駛人 交通特點 發展趨勢 交通安全 管理措施
作者簡介:劉蕾,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警察管理與戰術指揮教研部助教。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8
據統計,我國自2000年起就已屬于老齡化社會了。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機動車駕駛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2016年1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對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的統計分析,超過60歲的駕駛人有7791439人,占駕駛人總數的2.36%,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16863人,增長22.23%。老年機動車駕駛人數量的增加,對交通安全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老年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特點分析
(一)老年駕駛人的行車特點
老年駕駛人在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 老年駕駛人在駕駛車輛時,車速往往較慢,并且不易受其他車輛及駕駛人的影響,當老年駕駛人駕駛的車輛在交通流中較多時將會影響車輛的通行效率,降低車流的平均速度,也會擾亂車流的正常行駛秩序。
2.老年駕駛人通常駕駛行為比較規范,能很好的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通常情況下,老年駕駛人行車比較平穩,不隨意超速、不隨意變道,對于安全帶的使用率也高于其他年齡段駕駛人。據美國 2003年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統計顯示,70歲及以上老年駕駛人和乘員中有71%使用了安全帶,而其他年齡段只有61%的駕駛人使用了安全帶 。
3.老年駕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情況的不斷變化,大多會患有一些疾病,需要服用如感冒藥、降糖藥和降壓藥等藥物,但是這些藥物會影響駕駛人的精神狀態,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影響交通安全。
(二)老年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的特點
交通事故的高發,使得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駕駛人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其中老年駕駛人的死亡人數也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上升的趨勢,這一現象表明老年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水平不容樂觀,呈下降趨勢。我國老年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前方路況注意力較差,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老年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常常是由于忽視前方道路狀況,特別是駕駛時打瞌睡引起的正面碰撞事故率較高。
2.白天事故發生率較高。老年人的生活規律一般是白天出行,因此老年駕駛人也通常集中在白天出行。據統計,白天是老年駕駛人交通死亡事故的高發期,一般占全天的79% 。
3.交叉路口是老年駕駛人最易發生事故的地點。通常交叉路口是沖突點最多的區域,當老年駕駛人在行經交叉路口時,需要對交叉路口進行信息搜集和行為反應決策,如果未能搜集到足夠的信息,或者作出行為反應決策的時間不足,則不能采取有效的避讓或減速等行為,則極易發生碰撞或剮蹭等事故。據統計,當老年駕駛人在交叉路口左轉彎時,所需的信息量和反應時間更多,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與其他交通事故類型相比較,如超速、超車、酒后駕駛等,老年駕駛人更容易在交叉路口發生交通事故,并且高于其他事故類型比例。
(三)老年駕駛人行車的心理特點
有些老年駕駛人具備多年的行車經驗,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對于一些道路上的緊急情況,能下意識地進行處理,但從心理角度看,老年駕駛人存在下列心理特征容易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
1.驕傲自滿心理。有的老年駕駛人駕齡較長,開車時間也比較長,事故率低或者根本沒有發生過交通事故,因此對自身的駕駛技術過分自信,產生了驕傲自滿心理,放松了交通安全意識,容易出現酒后駕駛、超速駕駛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駕駛行為,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2.負擔過重心理。老年駕駛人閱歷豐富,人生經歷較多,受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誘發不良情緒的因素也較多,諸如家庭生活出現矛盾、親人生病、事業的成敗、婚姻不如意、工作不順心等,都能觸發消極情緒,如心情不佳、厭煩、焦急、怨恨、消沉等。人的機體活動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抑制,產生自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對思維和動作的反應和準確性產生影響。與正常情緒駕駛時不同,帶情緒駕駛往往會導致對方向盤的錯誤操作、狠踩油門、制動控制不及時以及對緊急情況的錯誤判斷。起步猛、車速急、轉彎快、剎車狠、不考慮道路條件高速顛簸行駛,容易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
3.過分自信心理。老年駕駛人由于駕駛經驗豐富,常常會對自身的駕駛能力過高的估計,不按駕駛規范進行操作,如轉彎不打轉向燈、逆行、超車、隨意變道等,或者在車內與車上成員聊天、吸煙、看手機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時有發生,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將不能很快的做出反應,容易導致交通事故。
二、老年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問題發展趨勢
公安部第139號令關于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決定,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將原第六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年齡在70周歲以上的機動車駕駛人,應當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在記分周期結束后三十日內,提交縣級或者部隊團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有關身體條件的證明?!蔽覈蠖鄶道夏耆说纳钏接兴岣?,身體狀況也已經有大幅的改善,因此基于我國老年人的身體條件得到改善,公安部決定對老年駕駛人的體檢要求做出適量的放寬,將老年人每年的體檢年齡由60歲調整為70歲,經過調整,我國60歲至70歲的老年駕駛人大約有600多萬人將不必每年進行身體檢查。
目前中國老年駕駛人數量雖有所增加,但在總體數量上與其他年齡段駕駛人數量比較仍屬于少部分。但我國現階段擁有的中年駕駛人數量眾多,當這些中年駕駛人逐漸年老時,就會導致老年駕駛人數量越來越多,屆時老年駕駛人的交通安全問題將更加凸顯。石京等人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54名中青年群體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針對未來老年后保有小汽車和使用小汽車的意向。研究對象由包括119名女性被試和135名男性被試組成。研究結果表明:在65歲以后有68%的被試將繼續保有小汽車 。通過石京等人的調查研究,可以預見我國未來將會有更多老年人擁有駕照,小汽車也會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出行方式,老年人對于小汽車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強。
三、老年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老年駕駛人由于其交通特性與其他年齡段駕駛人有很大區別,屬于一個特殊的駕駛群體,因此對他們的駕駛安全保障措施也應該有別于其他年齡段駕駛人。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整體水平,改善老年駕駛人在交通環境中的弱勢地位,應針對老年駕駛人的獨特性,為老年駕駛人制定一套合理的、符合需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務措施。
(一)完善老年駕駛人體檢制度
目前,我國的機動車駕駛人的體檢項目主要是針對中青年駕駛人,對老年駕駛人的體檢項目還不具備針對性,在檢測內容上也不全面,缺乏對老年駕駛人視力、認知功能、神經肌肉疾病等方面的專業性醫學檢測。今后,公安機關的駕駛人檢測機構應加強與社會醫療機構的就醫信息互通互聯工作,及時有效的篩查出身體狀況不符合駕駛機動車的老年駕駛人,并對這類老年駕駛人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避免其由于身體原因駕駛機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對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二)完善道路交通設施
道路的規劃設計部門應加大力度改善現有的道路交通環境,增加適合老年駕駛人的特點的交通設施。我國在設計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時,應充分考慮老年駕駛人的視力障礙、反應較遲鈍等特點,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字面含義簡單明了;符號選用更形象化、更標準化;文字與符號之間的間隔距離應加大;填充色應選擇色彩鮮亮的顏色,增加與背景色的對比度。
(三)大力開發適合老年駕駛人的智能化交通
智能化交通應加強老年駕駛人群體的科技開發和應用。例如,開發提高老年人的駕駛舒適感以及安全系數的輔助駕駛系統,交叉口防撞和停車標志輔助綜合系統,或者結合老年駕駛人的駕駛方式開發具有更高的自動化特點的老年駕駛人專用車輛。這些智能化交通的開發和應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老年人駕車出行,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駕駛效率 。
(四)開展針對老年駕駛人的駕駛適宜性檢測
通常駕駛適宜性是指人具備能圓滿地、不出差錯地完成駕駛活動的素質以及經過駕駛培訓可獲得從事駕駛工作的潛在性能 。針對老年駕駛人,除現行定期身體檢查外,還應定期對其進行駕駛適宜性檢測,以保障行車安全。另外,在老年駕駛人多次發生相同違法行為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對這類老年駕駛人進行駕駛適宜性檢測,分析其生理和心理是否存在某些影響駕駛安全的特質,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學習,糾正其不良駕駛行為。通過駕駛適宜性檢測,可以排除具有事故傾向性的老年駕駛人,使老年駕駛人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得到有效減少。
(五)加大安全宣傳教育的力度
針對老年駕駛人的安全宣傳教育,應結合老年人的實際交通需求,可以以社區、街道為單位,邀請老年駕駛人參加交通安全宣傳講座,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引導老年駕駛人避開早晚高峰出行,避免在擁擠路段因心情緊張而導致駕車動作失誤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老年人盡量減少在夜間能見度低、視線模糊、惡劣天氣等情況下駕車出行;老年駕駛人自覺身體不適時,也應盡量避免駕車出行,如在行車過程中,發現身體不適,應盡快就近在安全路段停車,避免盲目自信繼續行駛引發的交通事故。
注釋:
劉東、馬社強、韓鳳春.老年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7(12).150-153.
賈果玲、肖貴平、聶磊,等.中國老年人駕車安全問題及其對策.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30(11).42-44.
石京、菅美英.老年人駕駛特性和未來中國老年人交通安全問題分析.交通信息與安全.2014,5(32).20-24,35.
游小青、萬義國.淺析駕駛適宜性檢測對駕駛培訓的重要性.山西科技.2010,25(5).127-128.
參考文獻:
[1]石臣鵬.駕駛適宜性檢測與機動車駕駛人管理探析.交通企業管理.2011(10).
[2]李文權.中國老年人交通事故分析及預防對策.道路交通與安全.2005,5(5).
[3]伊蘭.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評價研究進展.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
[4]張殿業、金鍵、楊京帥.老年人駕駛反應行為分析.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