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帥
摘 要:新媒體日益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力量,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近年來,高校也紛紛加強新媒體建設,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不斷涌現,宣傳工作取得突出成績,但有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文章擬對高校二級學院新媒體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相對合理的工作路徑。
關鍵詞:高校;新媒體;文化建設;微博;微信;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2-0021-01
隨著信息時代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新媒體以不同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成為不可或缺且不容忽視的重要宣傳力量,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高等學校作為主流社會文化的重要基石和塑造者,也紛紛加強新媒體建設,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不斷涌現,高校宣傳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有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擬對高校二級學院新媒體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相對合理的工作路徑。
一、目前新媒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未能有效融合。目前,高校宣傳工作已經能夠充分注意兼顧線下宣傳和線上宣傳。但是,方式大多停留在展板、海報、條幅、微博、微信等載體或平臺各自獨立發布通知及新聞等內容,未能突破思維慣性,融合線上線下,有效整合各種宣傳方式。
(2)各類新媒體平臺建設存在交叉重復現象。面對新媒體平臺迅速流行的趨勢,各個部門紛紛在不同的平臺進行各自的新媒體建設。然而,多個平臺的運營缺乏有效的統一領導與合理規劃,忽略不同平臺信息受眾的差異性,發布的內容和發布的時間存在較多的重復。這樣,不僅不利于信息與資源整合,而且高頻率、高信息量的宣傳也對相同受眾構成一定的信息干擾,為宣傳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單一重復的工作,也使得人力資源和平臺資源遭到浪費。
(3)新媒體平臺發布內容質量不高。現有新媒體發布的內容,有時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內容缺乏規范性,審核不嚴,宣傳方向把握不準;欄目設置覆蓋性不足,過多發布學生文體活動內容,而學科建設、學術動態等“嚴肅”內容不多;多數新媒體平臺由教師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運營,有時導致排版質量不高、語言美感欠缺、錯別字與語病較多。
(4)新媒體運營隊伍建設缺少長效機制。現階段的多數新媒體平臺,由教師和學生在業余時間兼職運營,沒有一支專業隊伍。而新媒體的時效性、嚴肅性、專業性、技術性,對運營隊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對平臺運營進行長期規劃、如何對平臺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如何提高平臺運營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是高校亟待考慮與解決的問題。
二、高校二級學院新媒體建設工作路徑探索
(1)轉變宣傳工作理念,整合宣傳力量。要形成“宣傳全局觀”,各項宣傳工作應綜合考慮宣傳受眾和宣傳內容,認真進行宣傳方案策劃與宣傳方式評估,提升宣傳工作的綜合性、靈活性以及創新性。
(2)同一單位的宣傳陣地建設堅持“同一宗旨、差異定位”原則。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雖各有優勢,但新媒體建設應嚴格遵循“同一宗旨”原則,促使各平臺相互協調與配合,構建綜合型、專業型宣傳平臺,共同肩負弘揚正能量與引領主流價值觀的重任。微博、微信、官微、官網等多個陣地,應結合各自特色進行差異化定位。例如,官網主要面向校內外師生、機構,重在發布學院日常公告信息、重點工作動態以及校方重要通知;微博主要面向在校師生、歷屆校友,重在開展線上有獎互動、話題討論、投票征集等活動,發布重要工作成果及校園活動動態;官微主要面向全體在校師生及校內各級學生組織,重在進行線上宣傳、線上維權,以及學習輔導、活動預告、文明倡議等服務類信息的推送。
(3)內容建設既堅持原則又緊跟熱點。新媒體內容建設要嚴守正確、積極、安全的底線原則,把握住新媒體“開放、專業、快速”的特點,內容建設要吸引新用戶、抓住老用戶;跟緊新媒體技術發展潮流,探索開發端口、精心設置欄目、注重多媒體形式;跟緊新媒體信息量上升潮流,關注最新時政新聞,關注新媒體討論焦點,關注網絡新興文化的學習和應用。
(4)活動建設堅持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原則。新媒體平臺應力爭通過網絡宣傳,使線下活動更深入地走進學生生活,吸引學生關注,鼓勵學生參與;注重線上線下開展互動宣傳,如結合體育比賽、辯論賽、歌手大賽等線下活動,開展線上活動圖片分享、線上辯論賽、線上“好聲音”等活動。要在提升學生活動參與度、活躍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逐步探索線上育人平臺。
(5)機制建設堅持長期規劃、專業運營的原則。運營和發展網絡新媒體平臺,是一項無間斷、高強度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要形成完整的組織結構、宗旨及性質以確定新媒體平臺建設目標和發展方向,按照整體規劃確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制訂完善的工作計劃并認真執行;在人員方面,應組建成熟的網絡新媒體管理團隊,確定團隊成員職責,制訂詳細的團隊培訓計劃,并對團隊成員進行階段性考核,最終形成具備長效性、專業性的網絡新媒體管理機制和運營團隊。
參考文獻:
[1]張朱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2]王庚.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3]涂濤,李文.新媒體與未來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