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創新教育在我們的課堂中,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就需要我們多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究,才會為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出創新人才。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創新教育;策略
創新教育需要我們學習教育新理念、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用創新思維去面對教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大江南北,讓我們從基礎抓起、從現在做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創新欲。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在創造性的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成為教學的主體。在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弗賴登塔爾曾經說:“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接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在于把知識和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學到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
3注重開放題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沿襲以久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而開放題的教學,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難度,又要為大多數學生所按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的聰明才智的余地,如調查本校學生的課外活動的情況,面對這個比較復雜的課題,一定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學生要討論的問題是用什么數據來刻畫課外活動的情況,是采用調查和收集數據。接著的問題是“可以調查哪些呢?”對此,學生可以有很多想法,對學生提供的辦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進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你這些解釋能做出什么判斷?能想辦法證實或反駁用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嗎?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4充分利用多媒體現代技術優化教學方式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創新。隨著網絡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領域。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過程體驗性,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小學數學對小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易理解,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而多媒體具有多重輸出的功能,不僅可以輸出最基本的文本,還可以輸出聲音、圖像、圖片等,使教學環境更加立體。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幻燈片,做成生動形象的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同時,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把握數學的重難點,使數學教學內容簡單易懂、生動形象的同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做到寓教于樂。
5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個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地明顯的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休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原因,并鼓勵他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根據教學需要來創新教學手段,以使自己的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
參考文獻:
[1]廖群英.關于改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可實踐性建議的分析[J].讀天下,2016(12).
[2]王詠莉.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6(63).
[3]符式姣.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分析[J].知音勵志,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