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宏
摘 要:數學教學與信息化結合,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創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轉變,信息技術的輔助使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更豐富,化靜為動,化繁為簡,使合作學習更加簡便,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未知,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的有益途徑。
關鍵詞:信息化條件;數學教學;創新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媒體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要提高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進行改革,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創新數學教學模式。
一、信息化條件
信息化條件是指在多媒體技術以及電子技術逐漸成熟的情況下,利用計算機和數學應用軟件創設問題情境,對數學問題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分析過程,感受生活化的數學,體驗知識的獲取,并以科學的研究方法求解的過程。信息化技術的輔助可以化靜為動,突出重點,化單一為多元,增加知識的密度,從而為學生學好數學架起橋梁。
二、信息化條件下的數學教學模式轉變
1.教師的課堂角色的轉變
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幫助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信息化條件下,原來一些比較難以表達的分析過程變得直觀形象,多媒體互動學習軟件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操作、學生觀看的演示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學習軟件,在實際操作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實時監控系統可以使教師同時了解多個學生操作情況,與傳統的課堂巡視相比,教師的監控效率和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便于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2.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信息化條件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改變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方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數學知識,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互動學習軟件自主進行探究、利用網絡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交流、利用互聯網搜索更多與學習內容相關的信息,從而使數學學習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通過網絡搜索相關的信息,對所學的知識加以補充,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滿足學生個體對學習的不同需求,從而獲得不同的發展。
三、信息化條件下的數學教學形式創新
信息化條件下的數學教學模式靈活機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不同的合理的教學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為基礎,進行知識的傳達以及疑點的提問,使教學重點突出,直觀有趣,化解難點,同時架起小組合作學習的橋梁,實時高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1.設置疑點,創設教學情境
好奇是人的天性,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圖文并茂的聲像,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教師邊講古希臘數學家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邊用多媒體展示情景圖片,學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師因勢利導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識應用的學習。學完新課后,再一起回過頭來思考數學家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測量金字塔高度。這樣的一個持續的問題情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地演示分析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有些習題的分析如果采用傳統的方法是比較困難的,例如傳統的手段就很難實現相向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同時行動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術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這一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優勢更加明顯。例如,在教學《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時,通過幾何畫板的演示,直觀地呈現了角平分線上任意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特點,學生大呼過癮,自然而然地看出角平分線的性質特點。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像并茂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講解《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平移》時,為了表明“點左右平移時只是橫坐標發生變化,縱坐標不變”這一規律,老師采用了幾何畫板演示,在拖動點運動的過程中,上述結論顯而易見,幾何畫板構造了一個知識的生成情境,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發現點平移的規律。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小組合作學習
在信息化條件下,計算機強大的處理能力為數學結論的發現提供了可能,它的動態情景可以為學生“做”數學提供必要的工具與手段,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務交給學生去完成。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4~6人一個小組,教師提供問題,學生利用一臺計算機提供的環境,積極思考、討論,動手演算,合作學習。比如在學習《求圓內接三角形面積的最大值》時,教師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己在動態變化中觀察靜態圖形的變化規律,對圖形進行定量的研究,通過交流、討論,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
5.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復習與作業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數學輔導課件放到網站平臺,讓學生去鞏固已經學過的重要知識和技能。課件內容一般按章節劃分知識點模塊,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取進度,系統深入地學習、復習。另外,備課組內牽頭建立智能題庫,讓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并能實時地得到教師的指導,有利于大家針對共同的問題充分討論、取長補短,既增進了師生間的溝通與教學信息的反饋,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主參與的精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融入了數學課堂,以其形象性、趣味性、高效性等特點,激活了數學課堂,使數學教學形式更豐富,更高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他們學習新知搭橋鋪路,拓寬視野,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胡安明.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研究[J].東方教育,2016,10.
[3]何力群.教育信息化條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新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