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摘要:為了讓教學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服務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在堅持貫徹國家“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以湖北財稅職業學院英語教學為例,進行自我診斷,從課程建設規劃、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教學、教師發展等發面發掘自身問題,從而進行整改,找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英語教學;自我診斷;改進
為推動建立常態化人才培養質量自主保證機制,按照“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引導英語教學切實履行內部質量保證,建立完善常態化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和可持續的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讓教學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結合湖北財稅職業學院英語教研室實際情況,總體診斷情況如下:
一、基本現狀
本教研室主要負責全院英語類課程的教學工作,現有專職教師8名,校內兼課教師7名,兼職教師1名,其中副教授1名,講師6名,專業教師皆為“雙師型”教師。本教研室秉承“研究、服務、參與、指導”的理念,將教學定位從過去單純的“素質培養”轉變為綜合的“職業應用”。在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同時,突出“研究”,認真完成科研工作,發表論文百余篇,主編、參編教材二十余本,相關研究成果已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2015、2016連續兩年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中,我院學生的通過率達到60%以上,我院學子在全國高職英語寫作技能大賽與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均喜獲佳績。為豐富學院學生課外活動,創造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持續兩年開展英語角活動,以此增強了學生說英語、聽英語的機會,提升了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
二、存在問題
1、課程建設規劃。英語課程圍繞高等職業教學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服務于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在堅持貫徹國家“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即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從事有關涉外工作的能力,堅持以培養能力,特別是以培養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為主。在課程建設目標和課程建設標準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1)學生生源質量良莠不齊,英語水平差異較大,很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求。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材內容基本以鍛煉基礎英語能力為主,尤其是閱讀能力。對于學生們薄弱的聽、說能力訓練不足,教學內容單一,不能體現高職英語的特色,而大班教學的方式,不能顧及到所有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基礎差又害羞的學生,在口語的實施過程中,很少有機會能開口,致使學生在完成了十多年的英語學習后,仍舊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收英語資訊,無法開口說英語。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缺乏英語學習的主動性,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有的同學擔心自己的英語口語太差,缺乏自信。對于英語學習中需要涉及的背單詞、語法等內容容易有厭煩情緒,而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運用到英語的機會,從而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2)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提升教學質量。
2、課程內容。高職英語教育的培養目標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定向性、應用性、整合性和適應性。目前,本教研室主要開設的英語課程有《大學英語》、《財經英語》、《IT英語》、《酒店英語》、《英語讀寫》、《英語口語》、《專升本英語》等課程[1]。現有課程將語言學習的基礎能力與職業應用能力相結合,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1)對于英語學習的多元化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在現有課程上提升了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缺乏對英美國家文化元素的了解,不知如何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現實生活中能夠熟練運用的能力。(2)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缺乏與系部間信息及時反饋的平臺,尤其在企業招聘時,對學生英語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不了解,無法及時調整課程內容。
3、課程資源。在推廣數字化教學的大背景下,我院主要擁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設備,但沒有優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軟環境,無法產生最佳的英語教學效果。
4、課程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有兩點存在一定的問題,即教學實施和課程考核。(1)在英語教學中,初步的設計思路是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以聽說能力的培養為教學的重點,鞏固英語基礎知識,做好中學英語和高職英語的銜接與過渡,使學生能夠“學一定、會一點、用一點”和邊學邊用、學用結合。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異較大,部分同學難以完成教師原定設計的教學環節,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2)在課程考核上,目前的做法是平時成績(課堂考勤+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和聽力、口語、期末筆試測驗成績相結合,但聽說分值含量占總分值比例的20%,在激勵學生對英語聽說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存在力度不夠的問題。
5、教師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知識儲備的更新,對培養學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學生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首先要將教師自身培養成一名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與科研中,缺乏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所有知識的更新都是由教師自己尋求學習的途徑,對于學術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十分有限。
三、改進措施
以上問題的存在始終制約著高職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通過認識存在問題,結合教學開展的目的和人才培養的方向、目標,才能有效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構建相對應的解決思路,才能推進我院英語教學不斷發展前進。改進措施具體如下:
1、以培養應用性職業人才為目標,以“育人為本,授人以漁”為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在英語課程的設置上可以多元化,比如開設《英美文化課》、《英美影視賞析課》等。針對有實用需求的專業,增開相關英語課程[2]。
3、及時更新教材,改善教法。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教材應該及時更新,選擇更貼近社會現狀的教材。可以積極組織英語教師參加英語出版社組織的英語交流年會,便于教師與教材主編面對面的探討教材涉及的內容,有利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把握教材的風格特點,教師也可以建議出版方編寫趣味性、故事性的對話和閱讀材料,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4、加強與各系部之間的溝通,對于學生在英語能力上的不足與需求進行跟進了解,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5、將“考級”與“提能”并重,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國內外大型英語考試,使教學適應社會需求和學生未來求職就業的需求。
6、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立體化、可操作性教學體系。將學習模式改進為以課程學習為中心,多媒體課件、自主式學習、課外綜合素質實踐為一體。
7、在教學中,突出“聽說”能力的培養。例如《大學英語》課程中,計劃通過8個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具體分配可調整為聽說(4課時)+讀(2課時)+寫譯(2課時)。
8、建立包括英語在線、英語學習資源庫、時事新聞、課程平臺的學生網上學習資源庫。將資源庫作為日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的有益補充,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9、課程考核方式在原有考試模式的基礎上,加大聽說考試的分值比例,完善考試評估體系,將英語相關考試證書也作為評價方法。
10、打鐵還需自身硬,隨著國際化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教師專業化素質標準要與時俱進,提高英語教師自我拓展能力、專業化素質、專業化技能及專業化水平,全面提高學校英語教學水平及師資力量。
增加教師專業培訓機會,鼓勵教師參與多種形式的學習,提升教師專業及自我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賀天柱,黎煒. 高職實踐教學“自診斷”過程監控評價研究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0):49-51.
[2] 文冬林.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下教學質量提升中教師自我診斷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 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11):3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