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英
【摘 要】縱觀小學語文課本中選摘的各文學體裁,兒童童話體裁占的百分比例很大,因為兒童童話很適合作為小學生剛剛進行學校開始系統學習的媒介,能培養小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開展童話教學來引導小學生開始系統的語文知識學習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27
如今,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競爭激烈,小學生從進入學校學習就過早的被拉入了功利性學習環境,學習的過程被過早的貼上了“學習目標”的標簽,兒童的童真、童趣,在學習過程中被消磨殆盡。而小學語文課本中選摘的童話體裁的文章,又帶給小學生一縷童年的清風,為小學生緊張的、功利性的學習,帶去了絲絲涼意,為他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筆者作為小學語文一線教師,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和與同行的交流、探討中,發現有些學校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仍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所采用的童話教學法仍存在不少亟須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引導小學生更好的開始系統的語文學習呢?在這里我想淺談一下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浪潮推進,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少學校和教師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童話學習環境。但筆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發現,在童話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文學體裁未進行區分對待
在文學中,不同的文學體裁之間有著不同的藝術價值,同理小學語文課本內不同的文學體裁代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向,但是仍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為節省教學時間、教學成本、教學精力,將童話教學與其他課文教學未區分開來,沒有根據童話本身的特性,進行因材施教。
(二)功利性教學
童話因其自身獨特的魅力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以童話為基點的教學活動豐富多樣,但是這些教學活動只是在公開課、領導聽課、參評優質課時被應用到,教師這種“功利性”的教學態度影響了童話教學效果。
(三)未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隨著科技革新,信息化教學、網絡化教學已進入了教育教學新時代,豐富的教學資源給教師帶來了教學上的便利,但是這種便利的、豐富的資源多被教師無視,沒有將現代技術與童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將學生帶入一個更好的、全方位的學習童話的世界。
(四)童話教學“成熟化”
童話是適合兒童學習的文學作品,但是有些教師在童話教學中未來突出兒童的地位,以功利性的教學目標為主,比如重視文章中字詞、修辭手法的教學,忽視了小學生與童話產生的共鳴感,沒有把學習童話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些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引導學生進入童話的世界,不利于“挽留”小學生的童趣、童趣。
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
童話教學在于將童話中的那份童真、童趣,世間的真、善、美傳遞給小學生。現代童話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分重視童話中的語言知識點,忽視了童話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忽視了童話與小學生之間產生的共鳴感,忽視了“真善美”的傳遞工作。童話教學重在讓小學生感悟童話美,帶領小學生徜徉在美好的童話世界里,讓小學生留下屬于自己的美好回憶。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營造活潑和諧、能夠互動交流、傳遞感情的教學氛圍。因此,欣賞“美”的童話教學,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朗讀式教學
童話不同于別的體裁的文學作品,它的語言生動活潑,一般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童話,語言簡練、傳意直白、句式短小,易于小學生朗讀、理解。這些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童話,比較適合小學生學習,它的語言必然充滿童趣、符合小學生的語言習慣。所以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引導學生與童話中的角色相結合,有感情的、有代入感的進行朗讀,將朗讀作為學習童話的敲門磚。
(二)對比式教學
小學語文童話中出現的形象多是小學生喜愛的,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物,都能貼近小學生的心理。比如小學童話中一般選取的出場人物都不完美,和小學生一樣,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缺點,需要通過學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來改善自己。這種成長型的童話,容易引起小學生的共鳴,博得小學生的好感。所以,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童話中的人物形象,觀察其在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的外貌、性格、行為的不同變化以及同一形象內在與外在的不同點,幫助學生對比的學習、理解童話。
(三)情感共鳴式教學
童話蘊含的感情都是美好的、積極向上的,宛如春日的陽光,給小學生帶來心靈上的慰藉。這種情感不是一開篇就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文中主角經歷了挫折、失敗、失落后,重新振作起來的一系列的感情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要引導、幫助學生體會故事角色的每個時期的感情變化,讓學生感悟角色的情感變化,幫助學生進行精神上的角色扮演,讓學生進行生動的情感體驗,與童話中的情感變化引導起共鳴。小學生與文章有了共鳴感后,更能欣賞、體味童話中的教育價值,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四)整體理解式教學
童話故事不是支離破碎的,它有完整的故事與情節,豐富的人物形象。在童話教學中,不能拆開文章,字詞句段的解讀,應幫助小學生整體把握,拓展小學生的視野。童話多是運用夸張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為兒童營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著兒童的童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跟上時代步伐,不斷革新觀念,才能更好地引導小學生整體學童話。
(五)圖文結合式教學
小學語文課本經過數次改革,現使用的是彩色繪圖本式課本,每一節都有幫助理解、學習文章的插圖。而小學生的認知結構正從表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中,因而能夠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但對事物形象的理解仍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語文課本中的插圖就是幫助小學生理解、閱讀、學習。因此,教師要善加利用插圖,以圖解意,與童話的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由的進入童話的世界。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不能僅注重字詞句段的教學,更要關注對文本的解讀,對童話中所表達真、善、美的傳遞。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本質,幫助學生找到與童話中的情感共鳴點,激發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