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平
摘要: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深知課堂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教學環境中一切條件,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上課沒有教學藝術,那么課堂就會枯燥乏味,學生就會呈現被動而僵化的狀態。就執教者而言,課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訣”都歸功于“教學藝術”。 以下是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一、新課的導入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先導。各項工作如此,教學也不例外。做好新課導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有經驗的教師上課,非常重視新課導入的藝術。巧妙地新課導入,可以強化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善于思考問題,以及培養學生的定向思維。具有導課藝術的教師,往往能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活躍課堂的氣氛,收到優異的效果。所以,善于新課導入,是講好課的重要一環,是教師應掌握的基本功。導入新課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教師可以靈活掌握。常用導入新課形式有以下幾種:
1、設疑提問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講課一開始,教師要善于提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使學生注意,積極思考。這樣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求知欲去聽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通過直觀演示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使知識形象地進入學生的頭腦,也是教學的一門藝術。一些抽象的知識,通過直觀演示的導入,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為學生提供和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有的學科的教師,通過掛圖、模型、實物等引入新課,能使學生引起興趣,充分感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有效地發展智力。如教學中,我利用錄音機放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效果來感染學生,將歌詞內容記熟后學唱歌曲,進行新課導入。
3、通過激發感情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借助于情境的刺激作用。在教學環境中,教師善于創設情境,正是引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新課導入時教師如果能充滿情意,感染學生,學生便能主動學習,增強學習興趣。在語文、政治、地理等文化課中,教師可以滿懷感情訴頌我國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著名的旅游勝地。這樣為新課導入創設一種情緒氣氛,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帶著一種激情來學習。
二、倡導民主平等、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與學生平等。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老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不能在課堂上隨意的指責他們,要讓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他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1]
三、通過運用媒體,引入故事,激發興趣
小學生愛聽故事,教學時緊密結合教材,運用故事形式組織教學,運用故事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生產生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從而激發學生興趣,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可收集一些古代書法大師和其他名人少年時代刻苦練字的故事,從這類故事片中,學生領悟到練字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如在教學課文時,先將課文內容用故事講出來,講述中著力復述精彩片段和曲折精彩的情節,突出人物形象,通過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再分析新課,自然能抓住學生的思維。如教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借生日》、《小熊住山洞》等。
通過多媒體和教學掛圖,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欣賞優美的畫面教師在學生觀察畫面時,通過吟讀畫中的景物描寫,從而巧妙的將學生引入課本學習。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文,而且培養了小學生的鑒賞力。如教《桂林山水》以及古詞類之類的課文。再如,在寫字教學中運用,可以使抽象的起筆、收筆等過程直觀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深奧的內容通俗化,學生看的真切,感受完整,易于理解,便于記憶。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通過動畫、音響,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總之,教學有法,然無定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方法,創設情境,活躍氣氛,精心設計課堂,用親切的話語融合愛的激情,多表揚,多贊賞,不斷的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新理念要求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一定會不斷的展現再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 陳玉琴.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 閱讀與鑒賞(下旬),2010,(11):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