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岳清
摘要:和諧班級建設對于班級管理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因材施教具體闡釋和諧班集體建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因材施教;班集體;構建
促使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在我十幾年的從教生涯中,有兩件小事終身難忘。它讓我看出了自己的淺薄、庸俗,并溫暖了我的整個教學生涯,增長了我在遇到挫折時的信心和勇氣。
幾年前,我教了一屆初中,我的政治課代表是一個戴眼鏡的高個女生,活潑開朗,對老師特別有禮貌,幾年后,她又來到了我們學校復讀,好幾次在校園與她相逢,這個我昔日的學生面對她初中的政治老師總是傲慢地昂首而過,竟然從未喊過我一句“老師”,這讓我很尷尬,也讓我很傷感,心中不由得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就在這個學生畢業前夕,有一次,我和她在校園中再次不期而遇,我正想避開,出乎意料地是,她甜甜地叫了我一聲“顏老師”,這聲曾讓我期待過無數次的“老師”竟讓我手足無措起來,她幾步跑過來,熱情地與我攀談,我于心不在焉中終于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她脆聲回答:“老師我眼睛近視得很厲害,如果取下眼鏡,我僅能看見一點模糊的人影,今天我戴了眼鏡出來,這不,我老遠就看見您了。”學生的答案頓時讓我汗流浹背,羞愧之余,我不禁自問,三尺講臺,我到底能教給學生什么?我們總喜歡扛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牌匾,讓學生匍匐在我們的腳下,以維護所謂的師道尊嚴。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被社會這個大染缸浸泡的心竟不如一個中學生來得純潔、干凈。
還有一次,我教了一個所謂的“差班”,當第四節課鈴聲響時,我毫不遲疑地宣布下課,夾著教本快步走向門口,一個冒失的學生恰巧沖過來,我下意識地后退了一步,隨口說:你先走。沒想到這個讓老師們厭惡的學生一下子滿臉通紅,退到我身后,張開手臂,“老師,您先走!”于是,在周圍一大圈高大魁梧學生的注目下,我享受到了一次特殊的禮遇,榮光的同時又讓我惶恐。因為離下課還有幾分鐘,我的心已不在教室,只想早點回家,給兒子做飯,我其實也是在和學生搶先離開教室。為人師者,為人之表也。莽撞的“壞”學生居然在老師有口無心地“你先走”中驚覺到了自己的失禮,并迅速改正,這次小小的讓道,讓我羞愧莫名。
這些小事常常引起我的反省,中學生品質的下降,打架斗毆、無禮謾罵、拉邦結派,甚至流氓習氣,除了社會、家庭的影響,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學校教育是不是也難辭其咎呢?是不是教師一次次“搶道”,一次次給予學生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把本該純真滾燙的心變得冷了硬了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慎之、戒之。
戈登曾在《教師效能訓練》一書中指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具有以下的性質:
1.開放性或透明性。師生之間可以直言不諱,坦誠相見;
2.關愛性。師生雙方都感到被對方看重;
3.依存性。師生雙方互相依靠;
4.獨立性。師生雙方都允許對方發展自己獨特性、創造性及個性;
5.互惠性。師生雙方決不以犧牲對方的需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作為一個班主任,應該執行一個“職業道德底線”,這就是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堅決擯除“暴力”或“冷暴力”,也可以說這個“底線”就是把學生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可以塑造或者可以改造的人,眼中有人,老師的心中才會有愛,一個班級才能和諧健康地發展。
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往往以成績評判學生,往往為那些成績差,厭學情緒重而又目中無人,調皮搗蛋的學生頭疼、惱怒,但是我們如果站在“人”的角度上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地改變我們評判的標準,我們會發現教室里的每一個熟悉的面孔都顯著圣潔的光芒。
教育家馮杰斯曾指出:在那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師身上,突出地表現出另一種行為,我把這看做是贊譽學生。贊譽學生的觀點,贊譽學生的感情,贊譽學生的個性。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關心,但不是一種施舍式的關心,這種關心把每個學生當成獨立的個人,承認每個學生的特有價值,站在“塑人”的角度上,從建立一種撫育和同情學生的溫馨關系上來全盤考慮所有的紀律和教學。這就是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實施因材施教的最精辟的論述。而在具體的實踐中,我把它概括為四個字,即“底線”“高度”。
對那些基礎特別差或悟性不高,學習不刻苦,厭學情緒重的學生,我們很難讓他們在成績上有所突破,這時,我們不一定要讓他們吊死在高考這棵脆弱的樹上,清華、北大這些重點院校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心向往之,而力不足也,做他力不能及的事,他既不感興趣又反感沮喪。這時我們不妨調整一下傳統的評判標準,不單純的以成績去看待學生,而是引導他,給他一個“底線”,這就是教導他們做一個“人”,這個人也許將來庸庸碌碌,平平凡凡,只有一份在別人看來很卑微的職業,只有一個平平淡淡的生活,他們難以成為偉人、杰人,難以成為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但這個人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雖然平凡,但能通過勞動實現自己“卑微”的人生價值,他即使庸俗,但絕不危害社會,他雖然有著諸如懶惰、脾氣壞等很多缺點,但他有責任感,在特定的場合,他也能挺身而出,為正義吶喊。這個我們所培養出來的人也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如果能達到這個目標,我認為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成功。
孟子曾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如果我們有幸遇到那些資質稟賦異于常人的學生,我們也不妨給他一個“高度”,這個高度也不一定是進清華、北大,也不一定是每個人都成為牛頓、愛迪生,從班主任工作的角度來講,就是激勵他們做一個“大寫的人”,古代文化中有所謂“大人”與“小人”之別,這個“大人”,我認為就是做一個頂天立地、俯仰無愧于天地的“大寫的人”。為此,我們要培養他們做一個“大寫的人”的高貴品質,諸如堅忍、勤奮、毅力、恒心、勇氣,讓他們有健全的高貴的人格魅力,要不斷地啟迪他們的智慧,開拓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學問,讓他們有更高遠的理想、奮斗目標,有悲天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與氣度,讓他們去實現我們不曾實現的夢想。總之,就是給他們一對健全的雙翅即高貴的品格、過人的智慧,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一言以蔽之,班主任工作任重道遠,它需要教育者不斷地提高自我的修養,增長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它更需要教育者的耐心、細心和愛心,需要教育者也給自己一個職業道德的“底線”與“高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激發每一個學生,形成和諧健康的教育氛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祖國育人,育好人,育“大寫之人”。
參考文獻
[1] 劉茹.淺談如何構建和諧班集體[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0):155-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