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康復護理模式;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Fugl-Meyer(FMA)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的變化。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Fugl-Meyer(FMA)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均明顯改善,治療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減少致殘率。
關鍵詞: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腦卒中;偏癱;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2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6-0162-02
我國目前需要和正在進行的康復患者中,腦卒中患者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由于發病率的逐年增高,導致致殘率和致死率也呈上升趨勢,而腦卒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即是偏癱[1]。偏癱多指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受限甚至完全不能活動,常伴有同側肢體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等。因腦卒中患者多出現肢體運動受限和生活不能自理,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痛苦[2]。所以腦卒中患者除了積極的對癥治療,還需要加強康復護理。本文對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CT或MRI檢查,以《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卒中偏癱的診斷作為依據。所有患者急性期生命體征平穩、無精神病史、無血液病史、惡性腫瘤和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8例。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2.3±3.1)歲;腦梗死31例,腦出血17例。治療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64.2±3.5)歲;腦梗死25例,腦出血23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西醫康復護理模式。
1.2.1.1體位護理 患者的體位擺放主要以維持良肢體位為原則。在床上坐立時,可用軟枕墊于后背,使患者軀干保持正常伸展的體位。髖關節與床面保持垂直的體位,于患者膝下墊軟枕,雙膝稍微屈曲;患者臥于健側臥位時,患側上肢前屈90°~100°,腕、肘關節自然擺放,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自然屈曲向前;患者臥于患側臥位時,其患肢下墊有軟枕,肢體向前伸展,前臂旋后,健側膝、髖屈曲,醫務人員應每2 h協助患者翻身1次。
1.2.1.2心理護理 患者發病急,突然癱瘓,喪失生活能力,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向其及家屬講解康復治療后痊愈的實例,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利用暗示和鼓勵等方法對患者心理進行調節,以便患者能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1.2.1.3飲食指導 醫務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禁煙禁酒。
1.2.1.4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 肢體運動功能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由少到多,運動時間由短到長,運動強度由小到大。正確評估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程度,為其制定具體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計劃。患者偏癱肢體活動以被動活動為主,上肢主要做手臂抬起放下、肘關節伸展彎曲、手腕關節旋轉、向前向后擺動、手指的抓握運動;下肢主要做髖關節屈曲、膝關節伸展彎曲、腳踝關節旋轉、向前向后擺動、腳趾的伸展彎曲動作,10~15 min/次,2~3次/d。
1.2.2治療組 采用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模式。在常規西醫康復護理模式進行的同時,加上中醫康復護理模式。
1.2.2.1針刺治療 上肢不遂取風池、極泉、尺澤、合谷、八邪、外關、曲池等穴,下肢不遂取委中、三陰交、環跳、風市、昆侖等穴,每日晨時治療,補虛瀉時,每次留針30 min,7~10 d為1個療程。
1.2.2.2電針治療 取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風布、陽陵泉、懸鐘等穴位,每次選2~3對穴,刺入后進行提插手法,使感應向遠處擴散,然后通電30 s,停止3 min后繼續通電30 s,可重復3~4次,使患者產生酸脹、麻電或熱燙等感覺,并使有關肌群出現節律性收縮。
1.2.2.3肢體按摩護理 對患側肌肉及手指部位,下肢主要按摩膝蓋、腳踝、足部,每個關節按摩10~15次,2~3次/d。按摩從患側到健側,動作應輕柔、緩慢、穩健,避免患者出現疼痛感。對于肌張力較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宜采用安撫性按摩,使其能盡量放松;而對于肌張力較低的肌群,如上肢伸肌,宜進行按摩結合揉捏。
1.2.2.4推拿 推拿患者肢體為主,取風池、肩井、天井、手三里、合谷、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位,采用推、拿、接、擦、捻、搓等手法,1次/d,30 min/次。
1.2.2.5熱敷護理 采用中藥燙療組方(薏苡仁30 g,益母草30 g,川木瓜30 g,白芷20 g,芍藥20 g,紅花15 g,羌活15 g,膽南星10 g,制半夏9 g,細辛3 g),將藥方包于布袋中熬煮,藥包溫度保持40~50 ℃,按經絡循行方向從陽至陰、自上而下熨燙患肢,30~40 min/次,1次/d。燙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并注意觀察患者皮膚變化,以免藥包燙傷患者。
1.3評價標準endprint
1.3.1使用Fugl-Meyer(FMA)評估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情況。評分<50分:患肢嚴重運動障礙;50~84分:患肢明顯運動障礙;85~90分:患肢中度運動障礙;91~99分:患肢輕度運動障礙[3]。
1.3.2使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能力恢復情況,分為良、中、差3個級別。良:評分>60分,輕度功能障礙,可獨立或部分完成日常活動;中:評分60~41分,在協助下完成日常活動;差:評分≤40分,不能完成日常活動,生活不能自理[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前Fugl-Meyer(FMA)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ugl-Meyer(FMA)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況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腦卒中多是急性發作,發作1 w后多出現偏癱、行動困難、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影響其回歸社會的生存能力。中醫學上認為,腦卒中偏癱主要是由于氣血不通、陰虛血瘀、經絡阻塞,導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5]。研究認為,經常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可提高神經的可塑性,通過康復治療讓偏癱患者肢體由被動運動轉換成主動運動、改善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6]。近年來,針刺、電針的廣泛運用,為康復治療恢復提供的新的方法。通過電針良性刺激,激活神經細胞,促進腦血管側肢循環的建立,起到填補神經缺損作用,提高了患側肢體肌力,配合中藥,活血益氣、滋補肝腎達到內外兼修的治療效果[7]。中醫穴位按摩可改善患者的癱瘓情況,其通過穴位按摩起到活血化瘀、打通經絡的作用加速患者康復速度的作用[8-9]。另外,其他中醫康復護理如肢體按摩、推拿、熱敷等,也起到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進而增強肢體感覺及運動功能。因此,正確的康復護理需貫穿于腦卒中偏癱患者治療的整個過程。
本研究通過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結果顯示,治療療后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運動功能Fugl-Meyer(FMA)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均明顯改善,治療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減少致殘率。值得臨床應用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9):3318-3319.
[2]趙雅寧,郝正瑋,李建民,等.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改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6):691-694.
[3]李潔霞,梁妙玲.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內科,2010,5(4):429-431.
[4]劉秀.早期康復干預對腦卒中患者中遠期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4):4161-4163.
[5]陳海勇,雷振東.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FMA評分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10):2179-2181.
[6]莊藝,孫建華.針刺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的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2,4(4):3-5.
[7]馬達,和瑞欣,楚海波.針藥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50例[J].河南中醫,2010,30(1):57-58.
[8]谷敏.穴位按摩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的療效觀察[J].上海護理,2011,11(4):39-40.
[9]駱雪琴,陳春芹,朱云芳.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功能康復和抑郁癥狀影響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7):1484-1486.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