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娥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小學教育基礎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與素養的重要途徑。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我國教育部門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非常重視,對教學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新課改指出,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要突出信息技術的應用性,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到教學的創新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科學;知識的有效性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的課前準備不充分。備課是教師日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備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只有備課充分、有效,教師在課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才能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沒有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備課不認真或根本不備課,只是在課前簡單準備一下。這就導致教師講授的知識顯得非常凌亂,不成系統,而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也無法形成完整而系統的知識體系。
2、教師對課堂時間的分配不合理。演示教學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教師存在時間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教師在課上花二十多分鐘進行課堂演示,之后才讓學生自己在計算機上操作。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只能記住教師的最初的幾步操作,其他難度比較大的操作總是記不住。此外,除了演示時間過多,教師還要花費一些時間用于講解和回答問題,所以事實上學生只有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用于上機操作練習。
二、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的,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痛苦的。興趣是人們情感的體現,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對所學知識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將心理情感傾注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興趣上下功夫,想辦法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自覺主動,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效果。
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學生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又不牢固,在學習中常常遇到各種障礙,使得他們心中的激情很快就會被澆滅。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隨機應變,激發并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力求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2、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可以使其求知欲望得到有效的激發,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也是這樣,通過借助小學生對于一些美好事物的向往,充分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學生能夠明確信息技術課堂學習的目標,學習有了方向,學習的效率也就會大大提升。
3、結合教學實際,開展游戲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喜歡的莫過于游戲。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想要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要求教師應該注重結合教學實際內容,開展游戲教學法。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教師應該加強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和了解,把教學內容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例如,在學習《鍵盤操作》的時候,為了避免枯燥地利用鍵盤圖示讓學生了解鍵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打字游戲,使學生逐漸熟悉鍵盤的每個按鍵。例如常見的熟悉鍵盤打字游戲有打地鼠、青蛙過河和拯救蘋果等。通過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保證。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鍵盤打字知識的過程中,很好地實現了在玩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4、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品嘗收獲樂趣。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評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進行充分的肯定與表揚,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一個創作成功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在平臺上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衡量學生的發展與提高,以便讓學生的創作熱情更高,創作能力更強。
如在學習《舞臺任我秀》一課的時候,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編程的興趣,學習導入新角色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當學生看見軟件中的小貓時,興奮極了。我趁機提示學生:“只有一只小貓在舞臺上,它多孤單啊?讓我們邀請更多的朋友來這個舞臺上吧?”然后我為學生介紹了邀請的方法,還有背景的設置。最后我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自己的舞臺和角色,并且說出自己的故事思路,并相互間評價。這樣的展示不僅讓學生們互相學習對方的優勢,還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對于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和操作技術很有幫助。
5、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所以,創新教學方法非常重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一,應用游戲教學法。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尤其非常關心新事物,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特點,為學生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與技能。其二,應用生活教學法。計算機對大部分的小學生而言比較陌生,而信息技術又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運用這些知識,教師應實施生活化教學,即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講解相關知識,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其三,運用合作教學法。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多,而這些人大多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枯燥乏味的信息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教師還要改革教學方式,深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每一堂信息技術課的質量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景.對 “現代信息技術” 在小學科學課堂導入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5,(z1):286-288.
[2] 段躍輝.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新通信,2015,(23):82.
[3] 王玉璽,張妲,鐘紹春等.基于電子書包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設計— —以小學科學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4,(2):95-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