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摘要:排球運動是學校體育課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長期以來一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階段如何有效實施排球教學。
關鍵詞:初中排球教學;有效性;因材施教;興趣
排球運動作為一項大眾體育運動,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初中排球教學課程的設置,既是普及排球運動的應有之義,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方式。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要提高中學排球教學的效果就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因此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前提,因此,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排球過程中,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完成排球課堂的教學任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取得的進步要給予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績要進行適當的肯定。
二、重視教學中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在傳統的排球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輕理論,重技術”的現象。技術教學強調訓練學生的技術而忽視理論內容與技術的結合,易造成學生對技術只是簡單的模仿,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將每部分教材內容歸納出理論重點和難點,并在技術教學過程中按照介紹內容、分析原因、提示要點、糾正錯誤的順序,通過提問、講解、布置作業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理論的指導作用。這樣可以根據課程的任務讓學生開動腦筋,弄清技術的關鍵,從理論角度把握技術環節,抓住技術要點,進而促進學生對排球技戰術的理解式學習。
三、多管齊下,激發學生運動的積極性
初中排球教學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更為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初步養成正確的體育觀念,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初中排球教學,要學生主動參與排球訓練,教師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據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排球訓練中,且在課余活動中也能參加體育運動。
第一,根據學生實際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靈活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量化與質化相結合,單項運動技能目標的制定,要兼顧技評目標和量化目標。如正面雙手墊球教學第一課時的技能目標為:70%的學生能掌握正面雙手墊球的擊球部位、用力方法、擊球點;80%的學生自墊球不低于15次。量化了目標,才能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達到了目標,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產生學習熱情。
第二,根據學生年齡確定訓練方法。初中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長,教師要運用多種訓練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傳球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持球慢跑,邊跑邊拋球。然后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指轉動,然后相互搶球,雙手拍球,再用球做活動肢體練習,最后,做有要求的拋接球練習:頭頂上、掌心朝上、控制接球聲音接住球,這樣的活動簡單、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實施多元教學評價。排球教學評價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互評、師評相結合。例如,在教傳球技術時,第一課時的評價方法是自評和互評相結合。評價內容如下:①連續自傳6個以上的球;②在拋傳過程中做到各傳6次球不落地的組合;③小組內傳球技術最好的2位同學。這樣多元教學評價,學生既可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又能進行直觀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還能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在對他人練習情況的觀察、比較中找到了差距,調整了心態,改進了學法,明確了前進方向。教師對全班學生的發球、傳球、墊球等系列技術動作的訓練情況有了全面、客觀地了解,并從技術層面給予評價總結,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階段新的學習目標。處在這樣的評價環境下,學生對于排球訓練的參與熱情自然會大大提高。
四、利用網絡資源增強學習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資源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利用網絡教學系統我們可以做到資源共享,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網上答疑、交流,及時解答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另外,我們可以制作設計精良、生動有趣 ,具備良好的吸引力的網絡電子課件和網絡多媒體教材向學生演示,輔助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教師可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仔細觀察教師及圖像、多媒體教學中的示范 ,增強大腦形象的貯量,使學生腦海中能重復演練教師及圖像、多媒體教學中的示范動作。現代研究證明,當練習者在頭腦中反復演練動作的過程中,其相應的肌肉群也產生與之相應的變化,非常有益于加快學習和掌握動作,從而使學生在自覺練習階段里能運用已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生在整個課堂會主動地學、主動地練、主動地探索。體育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潛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增強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體育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因而提高全民素質,提升全民身體健康水平成了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但是現階段的初中排球教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根據上述的相關分析,初中體育教學應該以人為本,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讓學生學習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同時還應通過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建設,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來改變現在的初中體育排球教學現狀,提高排球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新課程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顧錦華.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3(24):38-39.
[2] 王賽偉.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初中體育教學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3.
[3] 胡永紅,周登嵩,吳邵蘭.有效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8).
[4] 費敏偉.新課程呼喚高效的課堂教學管理[J].小學教學參考,2007,(33).
[5] 徐淑聰.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11).
[6] 胡永紅.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8] 劉昌偉.排球教學現狀與教學模式的變革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11).
[9] 邱衍東.排球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時空:上半月,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