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麗
【摘 要】紙質媒體是公信度以及關注度較高的重要傳統媒體之一,在新聞報道、社會紀實以及引導公眾輿論方面具有權威的引導性,對于一些特殊事跡的深入報道也具有顯著的優勢。紙質媒體的整體報道質量與編輯工作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內容和形式的選擇和制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體環境下,各種新式媒體應運而生,編輯工作的開展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若要進一步提升紙質媒體的報道質量,就必須對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工作的多樣化進行探析,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尋找有效的提升策略。本文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編輯工作;多樣化
新媒體近年來迅速發展和崛起,對電視媒體以及紙質媒體等傳統媒體的沖擊巨大,因為其開辟了新式報道途徑[1]。在新媒體環境下,數據信息的獲取渠道更廣泛,觀看新聞以及其它報道的新途徑不斷增多,對于傳統紙質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新媒體環境下,紙質媒體的編輯工作應該結合時代趨向多樣化發展,實時進行動態更新,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度和權威性,展現傳統媒體的優勢,進而使紙質媒體穩定發展。
一、加強編輯工作多樣化的必要性分析
編輯是紙質媒體報道的一大支柱,紙質媒體雖然不如電視媒體以及網絡媒體能夠以視頻形勢報道,但其報道內容眾多,報道形式也多種多樣,因此紙質媒體對于社會新聞受眾群體而言是具有權威性的傳統媒體之一[2]。紙質媒體的報道內容不僅將社會乃至國際的實時信息傳遞給受眾,同時能夠客觀公正的引導社會輿論,將國家的新政策和新精神有效傳達,因此加強編輯工作的多樣化,創新報道內容、形式、觀念,都是先進紙質媒體發展的重要任務。在社會日趨變化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工作者應該更好地應對科技發展以及時代發展的需求,進行完善的自我調整,以清醒的頭腦和辯證是非的意識,做好編輯工作,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
二、當前編輯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編輯職能上的轉變
在新的網絡技術的影響下,互聯網、物聯網以及移動端技術均得到了快速發展,利用移動設備隨機性地進行閱讀成為越來越流行的閱讀方式。現今對于新聞的報道已經趨向“碎片化”形式,“私人訂閱”等新的宣傳營銷方式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在此形式下,編輯職能向發生了轉變,除了要進行傳統的文字加工,還要進行數字文件處理、客戶端維護、宣傳信息推送等工作。
(二)出版方式多樣化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環境下,紙質媒體的發展已經從郵局、快遞等傳統物流形式轉變為“信息流”傳播,而且也不再是單向出版傳播,而是面向社會,雙向互動,也可以以對話、交流的形式傳播和出版。現今紙質媒體的發展將吸引受眾“注意力”作為主要目標,從而提升報社的影響力。在新媒體環境下,多數報社已經啟用了網絡采編平臺,甚至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時代的傳播媒介進行宣傳和推廣,擴大影響力。因此,出版方式的多樣化發展也給紙質媒體帶來了新的挑戰,但也在出版時間以及期刊時效性方面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因此紙質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編輯工作者而言,應該抓住契機,優先出版[2]。
(三)傳播方式帶來的挑戰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紙質媒體的編輯、讀者、作者是相對獨立的,各自完成自身的工作或需求,界限分明。但在新媒體環境下,電子郵件、騰訊社交軟件、微信、微博等軟件和平臺的沖擊下,使各類新聞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雖然節約了新聞制作的成本和時間,但讓傳統紙質媒體遭受了劇烈的挑戰。且現今更多群眾可以通過瀏覽器的搜索功能隨時搜索關鍵詞,知曉一切自身關注的話題,這無疑大大減少了紙質媒體的傳播量。由此對目前報社編輯出版來說,新形式的崛起和發展,阻滯了紙質媒體的傳播,但也為紙質媒體獲取信息的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雖然壓力倍增,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契機,由此編輯理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三、加強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工作多樣化的途徑
(一)在編輯工作中融入新媒體的觀念
設置專欄,融入新媒體觀念,是突出紙質編輯特色的有效方式,不同地區紙質媒體的排版不同,也就擁有不同的特色,有效發揮特色,將理論版面向社會推進,以新式的觀念吸引多層次的讀者群,增加受眾[3]。對于報道的內容,理論性的內容本身是嚴肅的,甚至可以說苛刻,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理論性排版和報道都是一成不變的,刻板嚴肅,版面四平八穩,且長篇大論闡述同一種觀點的版面只會使受眾感覺厭煩。因此編輯工作者應該結合現時代發展的特色,設置特色的新時代專欄,滿足不同群眾對于報道內容的關注需求,包括“政策漫談”、“實踐動態”、“新論集萃”等等較為特色的專欄,并且配上新穎的標題,合理搭配內容、圖片、色彩,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
(二)創新新聞的內容與形式
紙質新聞是傳統媒體中的一種,與電視新聞不同,也與網絡新聞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創新紙質新聞報道的內容,使其更貼近于受眾的生活實際,以更大程度的滿足受眾的需求為主要原則進行創新。對于編輯工作者而言,不僅要緊跟時代發展的需求,了解現代信息的熱點,尋找大眾普遍關注熱點話題,還要有針對性創新新聞專題、內容以及形式。但在此過程中對于大眾偏好的專題不能模仿和以為選用傳統形式,大范圍的使用固定的語言和形式,如此會讓受眾感受到僵硬和無法理解[4]。從受眾的角度來說,了解新聞所要傳達的信息,引導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才是重點,因此要求紙質新聞編輯要了解現代社會發展模式下人們的喜好和關注問題的方式,如此針對性的、有依據的創新新聞內容,展現新聞內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另外,編輯在工作過程中應該不斷轉換自身的視角,以受眾的眼光看問題,感受問題,站在不同受眾群體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時政新聞的編輯,則以國家和政策的角度思考問題,而社會性新聞則切換到大眾的視角,注重新聞之間的銜接,保障所有新聞能夠連貫性播報。
(三)依托不同的新聞傳播方式
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為編輯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契機,對于紙質媒體而言,各類專題以及新聞報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但僅僅憑借紙質媒體的傳播,不足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凸顯優勢。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新聞信息的獲取途徑增加,傳播方式也趨向多樣化發展。所以,新聞傳播方式不應該被傳統的模式所局限,應該融入新媒體元素,依托不同的傳播方式將新聞傳播出去,同時還要創新新聞形式,更深度、更廣泛的進行報道和傳播。現今網絡已經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必然媒介,與網絡以及其它能夠傳播的工具為擴散媒介,將新聞傳播出去,如此可有效擴大新聞社會輻射力。
四、結束語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工作趨向多樣化發展,新信息時代的融入為新聞編輯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展現出新社會發展的全新魅力。如此要求編輯工作者在新時代環境提供的機遇中找尋提升的方式和策略,以不斷地滿足現代人獲取信息的必然要求為主要目的,創新內容和形勢,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紙質媒體,使紙質媒體更快更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俊紅,王蘭英. 新媒體融合環境下科技期刊編輯與作者關系新探[J/OL],2016,29(06):82-86.
[2]高瀛. 試論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化[J/OL]. 新絲路(下旬),2016,(06):128+139.
[3]王福軍,冷懷明,郭建秀. 新媒體環境中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模式的轉變[J]. 編輯學報,2015,27(05):464-467.
[4]劉釗.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發展[J]. 科技傳播,2015,7(09):28+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