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嘉言
【摘 要】網絡輿論是網民熱切關注的聚焦點,是民眾議論的集中點,反映出一個時期網民的所思所想。網絡輿論緊扣社會民生,往往是社會重大事件,或是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引起網民廣泛關注,甚至產生強大的輿論壓力,對現實社會產生深刻影響。而且,網絡輿論表現形式的多元化,網絡輿論所具有的雙重效應,給網絡輿論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伴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網絡本身秩序化發展的要求、占領意識形態領域高地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所有這些使得網絡輿論的管理變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評論;媒體運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進步,輿論場一分為二,一個是以報紙、廣播電視等為主流媒體的社會輿論場,一個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民間輿論場。現代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不僅將互聯網作為“第四媒體”推向歷史舞臺,使其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為社會輿論傳播提供了空前的便捷空間。
一、網絡評論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
隨著網絡和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用戶總量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使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受眾可以通過網絡轉載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網絡評論作為一種新興評論形式,在現實的生活中呈現出越來越豐富的狀態。它不再僅僅包括傳統媒體所具備的評論專欄,更重要的是它以讀者及時評論和論壇的形式,已經逐漸被各大新聞網站設置和應用,助力觀點公開市場的形成、推動社會進步,因此也逐步成為學界近年來關注的熱點。
但是,社會化網絡評論在整體上呈現出海量化、良莠不齊、非結構化等特點。網絡評論形式上無規范性、觀點傾向明顯、專業性不強、往往有感而發、隨意性強,存在很多問題。每天天有成千上萬、各式各樣的人網民瀏覽網絡信息,網絡的平等性使得普通公眾包括弱勢群體、邊緣群體也擁有了某種話語權,許多網站同時有幾千上萬的人同時在線或特定的“熱心”群體,人氣極旺,一旦認可某些觀點,幾千個網站上的成千上萬網民相互轉載、跟帖,很快就形成非線性、爆炸式的觀點炒作。
二、網絡評論發展混亂的原因
(1)網絡媒體本身的特點造成的網絡媒體的自由性!快速擴散性,導致網絡媒體不易管理,網絡輿論不易控制。
(2)網民的構成目前我國網民中的主要群體是年輕人,其思想活躍,崇尚自由,卻又不愿承擔責任,因此敢于傳播一些不實或不健康的信息。
(3)相關的管理弱化。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的新聞把關人的職責被削弱,網站往往注重經濟效益而不重視新聞內容,這給不良信息的傳播帶來可乘之機。
三、創新網民評論的運營模式
(1)內容團隊齊心協力,人工篩選評論。設置“頻道+作者”雙重管理機制,允許評論所在的頻道管理者與相應的創作者對評論進行篩選。一旦被選中,評論將會在評論區呈現。面對數量隨時可能爆炸的用戶評論,媒體應當設立專門團隊負責篩選評論,并且有主管進行監督。本著“像對待內容一樣對待評論”的態度,選擇有見識、機智的評論,以及反對觀點、少數觀點。另外,媒體應及時的進行整合,并將精選評論的合集展現。
(2)技術驅動和產品升級,凈化評論區。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空間,評論的裂變增長速度快,因此尋求更加快速便捷的技術做好評論區清潔工作,成為各家媒體的必要手段。借鑒國外經驗,引進先進技術水平,采用更加自動化的評論體系,新系統依靠算法對不同用戶的評論進行優先級排序,從而增加優質評論的數量。人工輔助與技術的加持,使得媒體對塑造健康的評論區生態建立起不少信心。而擁有健康的媒介意見交流平臺,也成為媒體品牌信譽提升的捷徑之一。
(3)積極引導讀者生產,打造評論社群。媒體積極在建設評論區社群,塑造與讀者之間的良性對話關系。鼓勵用戶積極發表評論,提高用戶黏性,形成更為積極的互動群體來為口碑升值。
(4)運營評論,開發評論區盈利模式。雖然評論區的維護前期需要投入較高的人力與技術成本,但是運營得當,不僅能凸顯內容的價值,反過來也能幫助媒體開發新型盈利模式。例如,充分利用原生廣告在評論區的滲透為媒體提供新思路,不僅最小限度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同時還能增加媒體的收入。
廣播電視網站是一個在時代技術沖擊下誕生的一個新興媒介。從優勢方面考慮,它既對廣播媒介進行吸取雜糅,又對于互聯網技術應用融合,使它成為了新環境下的舊媒介形態的過渡期。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目前我國廣播節目的收視率處于持續偏低的境遇,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勇于創新、革故鼎新,才能逆流而上,成為被大眾廣泛接受的媒介。
四、結語
媒體建立評論區有助于建立與用戶的信任。在社論方面,評論區有助于建立與用戶的信任,網絡評論內容可以轉變為報道的線索或者來源,直接對媒體的報道給予反饋,從而把媒體和人們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有利于增加粘性和參與度;在商業方面,根據媒體研究和用戶調查顯示,評論和參與討論有“很強的聯系”。媒體運營評論區有利于接觸到非目標人群的用戶,并讓他們的聲音傳進來。因此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探索網絡評論創新方法。
【參考文獻】
[1]鄭麗霞.重視網絡“草根”的評論 構建和諧網絡文化[J].記者觀察, 2014(02).
[2]彭蘭.碎片化社會背景下的碎片化傳播及其價值實現[J].今傳媒,2011(10).
[3]申玲玲.網絡新聞評論的特色[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12).
[4]王怡.網民新聞評論的多維審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