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路祺
【摘 要】在軍工設備生產企業中,安全生產是最為重要的管理目標之一。軍工設備生產企業的本質安全性分析,則是以實現軍工設備生產企業本質安全為根本目標,推動企業生產活動能夠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對本質安全的定義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本質安全性分析做出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安全生產;本質安全;定義;本質安全性分析
企業生產安全管理工作經歷了經驗管理、制度管理到預控管理的三個階段,其中本質安全則是預控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制度完善、文化構建等綜合性的方式,從生產安全事故的產生因素入手,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預防與控制。在此背景下,對本質安全的定義與本質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做出研究與探討,對于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言具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一、本質安全的定義
本質安全的定義具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從狹義角度來看,本質安全是通過設計、技術等途徑,確保生產系統和生產設備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即使在出現人為失誤的情況下,也會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產生。廣義的本質安全則涉及到了更多的要素,即生產過程中的工作人員、機械設備、管理制度與安全文化等,這些要素的和諧統一,能夠讓可能產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潛在因素都處在可控狀態,從而實現恒久型、本質型安全的目標。本文所探討的本質安全為廣義上的本質安全。
二、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本質安全性分析
(一)生產人員的本質安全
在生產安全事故產生原因當中,生產人員的行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生產人員不僅會受到心理與生理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自身安全意識與思想覺悟的影響。
從生產人員所造成的安全生產事故及其原因方面來看,專業生產技術水平以及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生產人員所具有的安全生產意識以及安全生產態度也是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產生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人員的本質安全,主要受到以下幾點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教育因素。生產人員在上崗之前是否接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與安全生產培訓,直接決定著生產人員的勝任力以及安全生產意識;其次是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如生產人員具有職業禁忌病或者對工作內容具有極度反感的情緒等,都會為生產人員的安全生產行為帶來困擾。
從減少生產人員失誤的策略方面來看,首先,企業有必要針對生產人員強化安全技能與安全意識的培訓,從專業素質與思想態度方面對生產人員的生產過程做出優化,從而有效抵御潛在的安全生產風險;其次,企業針對生產人員開展心理素質培訓與疏導,確保生產人員能夠在生產過程中,特別是在面臨安全生產隱患的時候,可以對事態做出冷靜的處理;最后,企業有必要對員工崗位及你想過合理安排,做到因人施崗、人盡其才,對于受到生理因素影響而無法從事某一生產活動的員工,則應當安排到其他崗位為企業生產和發展做出貢獻。
(二)機械設備的本質安全
機械設備是開展生產的重要工具,為了能夠確保機械設備在安全生產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必須對機械設備的質量與可靠性提出更好的要求,同時機械設備也應當為本質安全型。
從機械設備所具有的可靠性來看,機械設備的設計是影響機械設備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機械設備在使用中也會產生耗損。從機械設備在不同階段所產生的故障來看,可以分為初期故障、隨機故障與損耗故障三類。初期故障一般是由于機械設備正處于調試期,設計階段沒有某些生產需求做出充分考慮,因此需要通過調試來提升其可靠性;隨機故障則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偶然因素的影響,在工作期間出現故障;損耗故障則出現在機械設備已經使用較長時間以后,故障率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提升而增長,這種故障主要表現為機械設備的老化、腐蝕等現象。
從提升機械設備可靠性的策略方面來看,首先,生產單位需要憑借自身在以往生產中的經驗,對機械設備經常出現的故障做出總結與分析,從而為機械設備在設計階段的革新提供依據;其次,生產單位需要重視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面臨損耗,而重視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則能夠降低機械設備的使用損耗,并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這對于提升機械設備的可靠性發揮著重要作用;最后,生產單位有必要重視針對機械設備安全生產設置安全防護裝置,從而為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保護層”,實現機械設備可靠性的提升。
(三)生產管理的本質安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安全生產問題得到了國家與企業的高度重視,但是在生產管理工作中,仍舊存在著一些為安全生產帶來負面影響的因素:首先,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有待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不僅要設置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同時還要強化這一部門之外的監督力量,只有如此,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才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實;其次,安全資金落實問題。落實安全資金能夠為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開展構建保障,但是一些企業僅僅對安全資金的發放和使用做出了規劃,但是落實情況卻并不理想;再次,應急救援方案的欠缺。對應急救援方案做出科學的制定,能夠有效控制安全生產事故所帶來的損失,然而一些企業卻沒有制定相關方案或者欠缺對相關方案的演練,從而導致應急救援方案形同虛設。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要求企業能夠調動全員參與,而且需要將所有與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相關的內容落到實處。首先,企業有必要定期舉行安全生產報告會議,在對上一階段的安全生產情況做出評價的基礎上,傳達新的安全生產方針,布置下一階段的安全生產任務;其次,對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完善與貫徹。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求企業將安全生產任務布置到人,從而對企業中個人的安全生產行為產生約束力,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企業需要針對潛在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預案,并對預案進行演戲,確保應急預案具備可操作性,從而促使應急預案在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四)生產文化的本質安全
企業對自身安全生產文化建設重視,不僅能夠讓自身的企業文化得以豐富并塑造其良好的企業形象,而且也能夠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提供文化保障。在企業構建安全生產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對自身生產實際以及外部環境等作出充分的考慮,在強化安全意識、安全行為培訓的基礎上,積極接受政府部門與法律法規的監管和約束,從而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的順利開展。
當前,企業安全生產文化建設仍舊存在一些有待優化的問題,首先,安全生產文化建設中的形式化問題客觀存在,如企業中的安全生產文化體現在口號和標語上,卻沒有體現在規章制度上;其次,安全生產文化建設工作重視理論的完善與宣傳,對安全生產文化在企業中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欠缺考慮;再次,安全生產文化建設沒有形成完善的評估體系,這不僅是因為文化評估難以進行量化,而且也是因為企業在評估體系的建設方面沒有給予較高的。
從安全生產文化的構建策略來看,首先,企業需要將“安全第一”作為基本的生產理念。重視宣傳與落實“安全第一”的生產理念,不僅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而且也是確保企業員工人身安全、彰顯企業生命關懷的必要路徑;其次,企業需要在安全生產文化的建設中強調整體規劃與可操作性。安全生產文化不能僅重視理論的完善與創新,還應當在生產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因此,企業需要針對自身生產實際,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做出持續的優化和落實,從而促使安全生產文化真正發揮出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的作用;最后,企業有必要構建起完善的監督機制與獎懲機制。監督機制的構建是為了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文化落到實處,而獎懲機制則是通過激勵與約束,提升企業員工對安全生產文化做出踐行的積極性,從而在企業中打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張愛玲,趙柔嘉. 李家民: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民提升本質安全[J]. 中國安全生產,2017,(03):14-15.
[2]孫剛. 更新設備管理理念提升設備本質安全[J]. 化工管理,2017,(02):272.
[3]丁健.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應用[J]. 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07):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