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成
內容摘要:本文簡要概述了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作用,并探討了具體應用策略,以期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
關鍵詞:影視資源 語文教學 具體應用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體教學中應以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為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其中影視資源具有明顯優勢,其并不單純是娛樂生活的組成部分,而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夠將簡單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最終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身的判斷標準和審美情懷,最終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1.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作用
影視資源內容新穎,數量豐富,將其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作用明顯,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①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將影視資源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音頻和視頻,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事物的美好,長此以往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身的評判標準,達到較高的審美水平;②有利于增加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影視資源中具有強烈的情感感染力和號召力,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容易產生思想共鳴,從而明確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最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傳統高中語文教學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按照大綱要求講解具體知識點,學生進行記憶即可,嚴重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而影視資源的應用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將文字轉化為生動的形象及畫面,從而為學生呈現視覺沖擊效果,并在與文字的交叉作用下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
2.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具體策略
2.1合理應用影視資源,創設具體教學情景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日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在具體培養過程中情景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創設恰當的情景有利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產生思想共鳴,進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主人公林黛玉為例,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刻畫描寫林黛玉神態、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接下來為學生播放《紅樓么夢》影視作品,讓學生將文本描寫與影視畫面進行對比,在分析二者區別的基礎上加深對作品內容的記憶,更為直觀地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場景。教師通過影視資源為學生營造了真實的學習場景,學生通過視頻畫面真切地感受了林黛玉動作及申請的變化,并且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變化原因,并在分析過程中感受文字語文描寫的精妙之處。
2.2科學融入影視資源,開展探究鑒賞活動
影視資源多為經典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學價值,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學中科學融入影視作品,以此達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其中探究鑒賞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不同版本的影視作品,以此為學生呈現多樣化的觀看角度,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鑒賞能力。例如在《水滸傳》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熟讀課文,了解主要人物、基本情節和文字特色,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觀看不同版本的影視作品,在欣賞之后組織學生開展探究鑒賞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并結合自身興趣愛好選取角度,對觀看的不同版本的影視作品進行評價,指出其中存在優點和缺點,并且還可將學生分成小組,以此小組探究模式深入探討“影視作品對文學作品改編形式”這一話題,學生通過自行收集材料、下組討論和觀點論述等環節形式鍛煉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分析解讀文學創作意旨的良好習慣。
2.3有效切入影視資源,開展作品改編模仿活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受升學壓力影響,很好有機會系統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導致高中生語文素養普遍較低。而影視資源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具有形象生動等特點,將其應用于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雷雨》教學過程中,教師意識到學生對話劇語言的生疏,便以此為契機開展語言表達能力專項培養,為學生播放《雷雨》應試作品,要求學生在觀看后對其結尾進行改變,在改編過程中可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并參考文本語言風格進行創作,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和文字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影視資源作為一種新型資源,將其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在日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綜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并開展有效的鑒賞活動和改編活動,保證在具體氛圍下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改變傳統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影視作品和語文內容的有機融合,最終提升語文教學整體水平。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通鋼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