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孝忠
摘 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廣泛地運用到各行各業,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何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將其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當中去,使其為教育所用,為教師所用,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39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Colleges Based on New Media
HE Xiaozhong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College,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new media is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he huge impact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ow to spe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at present, and applies i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make its use for education, for teacher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workers.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不同的是,新媒體的傳播主體更加多元化,傳播手段更加多樣化,傳播時效性也更強。同樣,它的出現和應用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逐漸融合成了大學生活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作為一門具有引導性和前瞻性的學科,如何運用新媒體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同時防止其給大學生群體帶來負面影響,將成為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思政教育的主題之一。
1 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1.1 新媒體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
新媒體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如現在高校大多通行“校園一卡通”,充卡刷卡一站式服務,避免了紙幣交易的繁雜;網上支付平臺的發展為大學生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購、外賣行業飛速發展,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各種便利的服務。
新媒體發展為大學生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良影響,如“死宅族”的出現,天天呆在寢室打游戲,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無法自拔,到了飯點叫外賣,晚上熬夜看電子產品,白天翹課睡覺等。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任由這種不良生活態度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這就為我們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課題,如何正確引導學生認識新媒體、利用新媒體,而非被新媒體所控制。
1.2 新媒體對大學生交往方式的影響
微信、微博、QQ等公共社交平臺成為人們聯系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在虛擬網絡當中可以找到與自己志趣相同的群體,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獲得了集體歸屬感,但長期沉浸于虛擬人際關系當中,容易導致線下人際關系淡漠,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此外,新媒體的發展看似縮近了大學生與社會和家庭的距離,但實際上,心理距離更遠。當前大學生的長輩大都對新媒體的了解不多,這就更加深了兩代人之間的鴻溝,使得大學生與長輩交流溝通越來越少。如何讓大學生走出虛擬世界,在現實世界中與長輩和朋友溝通感情,也是當前思政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3 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互聯網和搜索引擎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獲取資料更加方便快捷,隨時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學專業最前沿的知識,了解所學學科的發展動向。另外,現在高校教師上課大都采用多媒體授課,增加了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網絡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大學生過度依賴網絡,遇到學術性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獨立思考、自主解決,而是先去學術網站和搜索引擎查找方法,這極其不利于大學生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另外,新媒體帶來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式的,角度不夠全面,容易固化大學生單一的思維方式,形成固定思維。由于當前互聯網上的信息缺乏有效管制,不實信息難以被鑒別,會極大影響到大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理解。
2 新媒體如何為高校思政教育服務
2.1 學校層面
2.1.1 支持并加大校園新媒體設施建設
以前,思政課是大學所有課程中最枯燥的課程之一,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教學積極性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步入新媒體時代之后,高校應當具備利用新媒體授課的意識,用新媒體技術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
高校應當支持并加大校園新媒體設施的建設,投入專項資金,如為每個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為圖書館配備電腦、平板、電子閱讀器等新媒體產品。積極建設學校思政教育網站,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推送思政教育實時動態,鼓勵大學生積極學習和了解當前時政熱點,加強思想建設。盡量使新媒體成為拓寬學生視野的工具,增加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2.1.2 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
新媒體的出現和應用,給從事思政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工作年限較長的老教師。當前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發生了很大改變,高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使用新媒體的方法和手段,將各種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去,為加強思政教育打下技術基礎。
對教師進行培訓,不僅要使他們掌握新媒體技術,也要掌握使用新媒體的規范,避免教師錯誤使用新媒體或傳達錯誤信息,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2.1.3 建立思政課程評價體系
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學校和學生聯系增強,學校可以通過學校的公共網站,建立完善的思政課程評價體系,讓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和形式作出評價、提出建議。學校收到反饋后,要及時將反饋發送給教師,與教師及時溝通,讓其了解自己授課過程中的問題,改進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式。
2.1.4 通過校園網構筑網絡“防護墻”
學校應當成立信息監管小組,對學生瀏覽的信息進行有效監管和把控。目前,高校大學生上網大多采用的是校園網模式,這就要求高校應當運用校園網為學生構建一層“過濾墻”,對不良信息進行攔截,避免學生瀏覽不良信息。
另外,可以通過培訓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正確運用權利,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要加強自律,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并提供與新媒體技術相關的通識課,教導學生如何正確運用新媒體,如何鑒別網絡信息等。此外,高校應當成立督察小組,隨時了解和抽查學生使用新媒體的情況,對于沉迷網絡的大學生加以勸導,進行教育,不能任其發展。
2.2 教師層面
2.2.1 積極學習,轉變觀念,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
為了讓新媒體更好地為思政教育服務,教師首先應當自己積極學習,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除去運用多媒體授課,用諸如PPT,FocuSky等軟件進行課程展示,還可以播放視頻,制作動畫等,增強教學趣味性。
2.2.2 加強新媒體使用素養,提高獲取信息能力
由于思政教育與當前社會、時代聯系密切,所以教師在授課前,要做好功課,了解好當前時政熱點和思政教育動向。但是由于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如何鑒別當前網絡信息中有益的部分并為己所用,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篩選信息時,要時刻注意信息所體現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對不合適的地方加以改動或刪除,避免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2.2.3 熟練使用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溝通
大學生群體的主要社交平臺為QQ、微信,教師便可以通過建立與學生的QQ群,微信群等與學生開展溝通交流。在這些虛擬的社交平臺上,教師應當淡化與學生的身份差別,鼓勵學生以平等身份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教師可以在社交平臺上隨時為學生推送當前時政熱點,與學生開展溝通和交流并加以正確引導,了解他們對當前時政熱點的看法和建議,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養成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
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公共郵箱的方式,定期給學生發送時政熱點和國家政策解析,使他們隨時了解時政動向,也可以將授課內容發送給學生,方便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也應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隨時發送到郵箱當中,供大家參考。
2.2.4 引導學生遵守新媒體使用規范
當前,新媒體對熱點信息的傳播速度呈幾何倍增,大學生作為微博等顯示社會輿論動向新媒體的一大用戶群,了解社會動態的速度也超出常人。
因此,教師在思政課上,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熱點問題,正確發表言論,要引導學生加強自身修養,利用新媒體關心國家大事,思考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提高對社會現象的判斷力,養成接受信息時的批判意識,鼓勵大學生自由發表言論,在法律和道德規范允許的范圍之內正確運用言論自由權,培養其發表言論時的理性態度。
2.2.5 線上線下相結合
雖然新媒體技術對思政教學大有裨益,但我們也不能將線下教育棄之不用。思政教師仍然要隨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通過與學生線上溝通,線下交流,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避免學生過度沉迷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缺乏與社會現實的溝通。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正面引導,把握學生思想動向,在學生面臨價值判斷的迷茫和價值選擇的困境時為學生解決思想問題,使他們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之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摒棄錯誤觀念。
3 總結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它改變著傳統教學模式,使得教育教學的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它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機遇,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傳播主流價值觀,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發展成長起來的,新媒體已經融進他們的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如何更好地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去,仍然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張朱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3(1).
[2] 徐海鑫,廖昊君.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揮作用[J].學術論壇,2011(7).
[3] 何長輝.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