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摘要: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在對初中數學教學現
狀進行分析的同時,并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現狀;建議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及問題
1.自學能力差
通過研究有關方面資料,走訪一些中學,在許多的初中數學老師那了解到: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自學能力差。學生對自己應該要掌握什么不清楚,至于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也不能透徹的理解,只停留于皮毛,無法透析問題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很多的失分點是答題步驟不規范造成的,做不到規范答題,也是中考數學試卷失分最多的方面之一。答題規范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加強,不然丟分而又找不出問題所在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總之,以上這些問題反映的就是學生自學能力差,不會利用周圍觸手可得的資源(譬如課本),且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去解決問題,學習相當被動,易受外界干擾,自覺性很低。
2.沒有清楚的認識基本概念和定理
學生不能理解數學的美,尤其是數學公式的美。數學的美在于能用最簡潔的文字、符號表達深奧的世界原理。把學習過的公式、定理、概念再現和對當中關鍵詞語了解的加深是數學習題的主要目的。學生對數學公式等理解不透徹的最大原因: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學生總覺得數學難,他們無論是在課前、課后還是在課堂上都不看課本,不知道有關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過程,不會把相關概念聯系在一起進行系統掌握,那么當然,數學在他們眼中必然是難的。
3.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意識不夠充分
課堂上,相當部分學生開小差,做小動作,自己做自己的,對教師精心安排的45分鐘不屑一顧,完全沒有收獲45分鐘產生的效益。課后,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布置的課本習題毫不在意,潦草了事,不求甚解。學生對問題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在上課高度集中地環境,又有老師督促指導,他們仍不肯動腦筋,脫離這樣的環境,想要好好的學習數學就更難了。
4.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的使用率不高
老師們,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頻率也越來越高,但由于一些原因使其的使用效率卻不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設備時應該注意:⑴多媒體設備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設備,協助教師使某些教學更加生動,切不可濫用。⑵教師不能忽視板書的重要作用,板書是必要的,多媒體的投影不能代替板書。⑶教師應當自行設計課件,可適當借鑒他人優秀課件,盡量不要直接下載別人的。
5.題海戰術嚴重,學生負擔較重
題海戰術是我國中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初中數學的教學方式也不能跳出這個圈子。為了對付中考四分之一的時間被絕大部分學校拿出用來組織學生進行題海戰術,重復做題使學生對題目索然寡味,這種消磨學生的創造能力、精力和銳氣的做法,有可能致使學生對學習信心的喪失。學生的厭學情緒和壓力在無休止的重復枯燥的題海戰術中被不斷的增加,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認真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問題,不斷摸索出更好的可行的教學模式。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進措施
1.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被認為是學生。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的表現是教師的引導下的學生對外部世界關系的處理表現出來的功能特征是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時為了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出來,這就要教師對學生的培養必須注重具體行為實踐中學生在的學習能力,和在對外在問題的解決上認識知識和情感表達的作用。學生體驗的歷時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時長的學習時段,教師必須要給學生安排充分的時間。
2.對教材的創造性講解
初中數學不僅要求學生要充分熟悉課本,教師更應該透徹的理解教材,領悟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創造性的講解課堂教材。教師通過日常教學,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然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數學知識的有序教學。學生在被引導理解“什么先出現,什么再出現”對這一過程時,教師要對教學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好好把握,并對設計好與之相對應的練習。
3.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的逐步形成是在學生初中的時候,認知矛盾就需要這需要在實踐活動中被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提出,并使學生學習獲得,對數學問題的得出,在心理表象、語言和概念上進行內部辯證數學知識。不斷對中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時,在對教學進行設計時,中學數學教師就被要求,不僅要對靜態梳理知識足夠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思維的發展也要被關注。在有的知識點上,教師在相關問題的設計上,需要對教學情境進行創造,(如函數的圖像)。如:如果已知一個點的坐標,可在坐標平面內畫出幾個點?反之,如果一個確定的點在坐標平面內,有幾個關于這個點的坐標?什么對應是這樣的點和坐標的對應關系?答:有序實數被坐標平面內的點一一對應,推理、分析和求證的思維活動過程是要結合實際提出的問題。這使得y與x的對應關系得到明確的確立,也使得函數圖像的學習被學生輕松地融入。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被教師將固定化教學方法的改變后確立,學生思維發散交錯體現和聚合的過程變成了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師所設計的學習活動只是一貫對知識進行了平鋪直敘,缺乏創造性,還不能完全讓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矛盾。因此,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發點的不同導致教學所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樣。
三、結論
綜上所言,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數學知識可能多的被初中數學教師傳遞給學生,教學設計要盡可能的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斷培養和提高。為了對教學目標科學思維能力被學生擁有的實現,要求教師充分認識教材后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要在課堂學習中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理解和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展現,在教學工作中學生這一主體因素的重要性要被全面考慮到。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初中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7,11
[2]鐘海青、戚業國主編:《走向高效能的教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05,5
[3]馬云鵬、孔企平主編:《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0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