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鳳
【摘要】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們都已經認識到了英語對于我們的重要性。現在,從學習到求職都對英語水平有所要求,這也表明了,我們對于英語的重視,以及英語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英語的作用也就越發突出。所以,我們就應該講英語學好將中國的文化、技術推向世界。而在英語學習中,除了我們非常重視的口語,書面表達 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就像中文一樣,書面形式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的。
【關鍵詞】高中英語 書面表達 訓練策略
隨著中國的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需要與他國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我們的產品才能走出去,我們的技術才能在交流中得到提高。而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在我們與別國進行交流的時候,它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覷。這就要求我們都要去學習英語,學好英語,而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而我們也發現在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那么作為英語老師應該如何進行書面表達能力方面的教學,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書面表達中的問題
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問題是比較多的,各方各面的問題都有但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在進行批改的時候,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卷面。在沒有進行文章的仔細閱讀之前,我們能夠觀察到的也是卷面。所以,卷面對于學生的書面表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們卻發現,很多學生的卷面不符合要求。卷面不整潔、字跡潦草等等。
2.單詞拼寫錯誤或者相似單詞混淆。詞匯是英語作文的基礎,單詞組成句子,句子構成文章。可見,詞匯的重要性。但是,我們能夠發現在學生的書面表達當中,單詞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很多學生的書面表達中,單詞的拼寫錯誤或很多相似單詞常常混淆,導致句子牛頭不對馬嘴。
3.中式英語的泛濫。我們會寫出什么什么樣的文章是與我們的思維有關的,是受于我們的意識的支配的。而由于我們都是中國人,因此,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我們能夠發現學生的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很大一個問題就是重視英語的泛濫。
4.部分語法、句型、句子搭配等的不熟悉。在英語中存在著許多的語法、句子搭配等等,這是書面表達的關鍵,要是不熟悉這些就很難寫出句子,也就很難寫出文章。而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能看到很多句型、語法的錯誤,這些都是書面表達的大忌。
二、針對寫作技巧進行訓練
1.進行專門的書寫訓練。既然學生在書寫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也就證明我們很有必要開展專門的書寫訓練,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讓卷面更加整潔,從外觀上給書面表達加分。
2.提高記單詞興趣,增加詞匯量。詞匯是文章的基本,沒有詞匯就沒有文章。如果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就必須要他的增加詞匯量。而記單詞這個事,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枯燥無味的事情,大部分的學生都不重視單詞,就算知道單詞的重要性也不愿去記單詞,很少有學生非常積極主動地去記單詞。所以,作為一名英語老師這個時候就應該激發學生對記單詞的興趣,讓他們多多積累詞匯。
3.觀看英文影視劇,聽英文歌,感受英語文化。要想使自己的文章不受中式思維的干擾,我們就必須要學習英語文化,從文化方面了解他們的思維。觀察相同情況下,我們和他們的處事差異,感受他們的文化,這是幫助我們樹立英式思維的一個好方法。
4.課內教材進行改寫和模仿。學生對于語法、句型等不熟悉,這也與他們對于課本不熟悉有關。我們能用到的語法、句型等大多都已經出現在課文中了。因此,課文中的經典句型都可以讓學生進行人格、時態以及文體的改寫,這種做法不僅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課文中的內容,熟悉語法、句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另外,在提高寫作技巧時,需要一個好的范例,而課本無疑是一個好東西。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能力的高低,為其選擇不同的范文。對于技巧本身就比較高的學生,在模仿課文時能夠學習中的經典用法,高級句式,使自己的技巧更上一層樓:而對于這一塊本身就比較薄弱的學生,在模仿時就能根據課本了解更多語法、詞匯、句式等。
三、合理地批改和講評
教師進行全面合理的講評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時,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文,老師也能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知道需要自己再次講解的知識點。老師進行批改時,可以將錯誤之處進行標記,然后進行講評。之后,讓學生進行修改之后,再進行二次講評,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清楚。
總之,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它需要詞匯、語法、寫作技巧等各方面的長期積累。但是,這并非不可能,只要你堅定信念一定可以做到。而我們老師就有責任、有義務幫助自己的學生去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溫國紅.如何提高高三學生的書面表達[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4).
[2]王國軍.提高英語書面表達的策略[J].快樂閱讀·經典教學, 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