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雪
摘 要: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這句話倡導我們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對寫作來說非常重要。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的作文水平程度差異明顯,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倡導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但是,由于作文訓練脫離實際,沒有表達明確動機,表達的具體對象和表達的實際內容,就不免陷入虛假和空泛的誤區。因為不是出自肺腑,文章是不會生動,自然,感人的。鑒于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要說“誠實的自己的話”,而不是“鸚鵡學舌”。同時,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生活中還應該多尊重孩子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體驗,例如:當我們讀到“小路熱烈地奔向大路”這樣的句子時,不應以簡單的對錯去判斷,而應欣賞表達的獨特性,鼓勵詩意化語言的運用,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落到實處。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習作中表達飽滿的激情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我們主張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把課堂上的有情有趣,讓學生也學得有情有趣,使學生易于動口,樂于表達。如此看來,活動是生命發展的過程,也是生命的本質意義所在。生命活動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為孩子們對自己的生命活動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愛的,更是樂于表達的。因此,作文教學中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他們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傾訴于作文之中。在一次習作前,我說:“我最近想到大家的家里家訪,大家一定會款待我的,我不需要什么,只要你們自己做一道菜就行。所以,大家今天回去先實踐一下。”第二天的課堂上,我讓學生把昨天的做菜感受寫下來。這節課中,我盡量與學生多交流,因為這樣才能使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極其樂意地將為我做菜時的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在這種愉悅的情緒中,他們也必定會想法設法讓自己的語言詳細具體又明了。因此,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輕輕松松地達到真切地表達。
三、培養學生養成用心觀察的習慣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借助各種感覺器官接受外部特征的心理活動,目的是看清事物具體屬性和總體屬性,觀察力是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和綜合的能力。觀察力為學生從事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奠定了基礎,它好比一把金鑰匙,可以開啟學生智慧之鎖,培養觀察的優良品質,能力和習慣。
(一)從興趣點入手
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經常是津津樂道,就是上課了也還想再說一說,如果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一個字也不想提,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得先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或物著手,起初可以不加限制,學生自由選觀察的內容,自己對什么感興趣就觀察什么,但觀察之后,必須把觀察到的記下來。
(二)多提醒
首先提醒學生觀察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對觀察的事物要有一個數,觀察什么?按什么順序觀察?其次提醒學生要細心。一個粗枝大葉的人是不會觀察到細微之處的。觀察前,就該有心理準備,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時,用心看,仔細瞧,多動腦,把看到的都要記在大腦里;觀察后,提醒學生要做好記錄,對那些已經觀察清楚的事物要及時寫下來。這些都特別要給學生強調。
(三)多引導
一種是教師對全體學生有目的地引導。教師根據教材的安排引導學生去觀察,或者是教師發現了新鮮的物或景讓學生多來看來說,然后再來寫一寫。如我們惠農新建了新區,我就試著讓學生去觀察廣場的建筑物,然后全班一起來集中思考理清順序,最后進行課余小練筆。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熟悉的校園等。另一種是相機引導。這種是引起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生活熟視無睹的學生的觀察興趣。今天剛遲到的幾個同學是什么表情?上學路上看到什么新鮮事?老師的穿著有什么變化?
(四)多看多練
多練才能掌握方法,多練才能形成習慣。多練學生才能對這種方法加以熟練地運用,也是在反復地運用之后才形成了一種習慣。如每周寫一篇觀察日記,要寫自己的新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
(五)多展示
多給學生觀察后的展示機會,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只讓他去觀察,而不注重給以他展示的舞臺,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失去興趣,更別說用心去觀察。比如我們來比比看,今天誰把校園的這盆菊花觀察得最仔細。我是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按座位交流你今天觀察到的內容,并將此予以記錄,同期末成績進行總評。
四、相互評改,取長補短
這種評改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首先選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打印發給人手一份,提出適當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動手修改。老師再對修改的情況進行評講,對改得好的,及時給予鼓勵,并隨機指導如何修改。或者利用電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習作打到屏幕上,請全班學生根據本次習作要求,各抒己見,進行口頭修改。
總之,良好作文習慣的養成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標志,學生養成了良好的作文習慣,就意味著學會了習作,就會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素質,并且是一種可促使學生持續發展的重要素質。科學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這是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小學時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黃金季節,盡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日益提高,使學生具備現代人的素質,使他們終身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