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辦學層次不斷提高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后勤的固定資產擁有量快速增加,在學校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很多問題,如忽視固定資產的管理,致使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低下、流失嚴重及管理混亂等。為了提高后勤資產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后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02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0-02
高校的固定資產是保證高校教學、科研等工作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和必備條件。因此,后勤固定資產的有效利用,既是節約運行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舉措。為了管理好固定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防止資產流失,后勤管理處作為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責任部門,有必要了解高校后勤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高校固定資產的組成
《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對于固定資產有明確規定,固定資產一般是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而企業對于固定資產的價值規定為2 000元,其他與《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中的規定相同。高校后勤部門是高校的二級部門,按照《高等學校財務制度》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管理范圍為價值超過500元的設備。高校的后勤固定資產的來源和類別都與企業有著較大差別,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包括以下幾個:第一,學校直接劃撥;第二,以學校名義投入的各種設備;第三,后勤集團在運營的過程中出于各種需要,自行購買的各種固定資產。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并存,這也使其具有半社會化的特征,也就是說高校后勤固定資產中既有用于獨立核算的固定資產,也有為本校教職工服務所需的固定資產,這也給高校的后勤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2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管理體系不完善,制度不嚴謹
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的采購人員與使用人員脫離,在使用過程中不負責保管和維護,導致部分固定資產損壞。固定資產分類繁多,尤其是各二級學院和實驗室,由于每個部門只配備一個資產管理員,工作量大且繁重,故無法對固定資產進行妥善監管,也不能及時處理已達到報廢期限的固定資產。此外,各部門為了方便自己辦公,其配置存在嚴重重復,如每個辦公室幾乎都有打印機、復印件、傳真機等,無法讓資產達到共享,造成浪費。
2.2 資產會計核算不合理,折舊不明確
長期以來,高校后勤集團多數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在固定資產核算時將工程部分內容列入其中,也有將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資產值,造成虛增資產,成本核算不真實。此外,高校固定資產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通過國家財政性撥款,由高校無償使用。根據高校會計制度,固定資產只計算其原值不累計折舊,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除了清理報廢、報損外,入賬后數據一直不變,導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只能反映歷史成本,且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從而虛增凈資產。
2.3 固定資產管理混亂,流失嚴重
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執行力度不足,再加上專職管理崗位的缺失或管理人員水平低下,出現部分掌握固定資產權限的二級部門,擅自對外進行固定資產的出租、出借,更有甚者將單位的固定資產占為己有。由于未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移交制度,近年來學校二級單位資產管理人員經歷了資產清查、新舊系統的對接、新老人員的交替、標簽粘貼等大量細致、繁瑣的工作。目前,二級資產管理人員均為兼職,無法最大程度發揮人員積極性,再加上各部門經常會有人員調動,導致固定資產的登記使用人和實際使用人不相符,甚至有丟失和損毀的,造成固定資產流失。
3 高校加強后勤管理的對策
對于高校而言,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作,僅僅依靠資產、財務部門是無法做好的,需要高校的各個二級部門共同努力,實施全員和全過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資產。針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3.1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的固定資產是保證高校進行教學、科研等工作的物質基礎和必備條件。要想管理好固定資產,高校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理念,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相關的資產管理領導小組,采用歸口管理的資產管理模式,構建“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并結合科學配置、物盡其用的原則。此外,學校應出臺一系列管理制度,應包含以下內容:國有資產的采購和驗收,國有資產的使用、保管和維護,國有資產的監督檢查及考核評價制度。
3.2 注重資產會計核算效益,明確折舊標準
固定資產折舊的宗旨在于使固定資產發揮更大的效益和價值,促進高校發展,但如果處理不妥善便會適得其反。高校的固定資產組成部分多為土地、房屋、通用設備及家具等,涉及內容廣、范圍大,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折舊問題上應當區分對待,發揮其最大效益。折舊的具體方法有兩個:①參考新會記制度下的高校資產折舊,以折舊金額的方式進行系統分配,全部計入累計折舊。累計折舊在資產負債表上雖然一直排在固定資產的后面,但在實際財務操作中一直沒有明確其作用,而新高校會記制度則賦予了其實際的使用意義,逐漸從“虛提”邁向“實提”;②各部門應設立“待處置資產損益”“固定資產價值減值”“固定資產經濟性、功效性”等條目,以計算固定資產因各種因素所產生的價值增加和減少,以及處置后的資產凈損益等情況。
3.3 加強固定資產的審計監督,防止資產流失
高校普遍存在“重設備、輕家具”的現象,管理意識相對淡薄,在無形資產的管理上也不夠完善,故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學校應定期對各二級部門進行資產的全面清查、盤點,對盤盈盤虧的資產要進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并按相關規定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同時,高校還應建立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體制,建立可操作的實物盤點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的處置應統一存放在相對集中的地點并及時進行處理,并及時在財務賬面上進行核減,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3.4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固定資產進行高效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資產,是一項事關全局、綜合性強、起點高、要求嚴的系統工程,是一項實現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的重要舉措。同時,高校應啟用“江蘇省屬高校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對資產進行管理,該系統具有申購、直接入庫、處置申請、處置及調撥等功能,能夠及時更新各項資產數據以及各項基礎信息,實現資產的動態管理,確保系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
4 結 語
隨著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固定資產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高校只有更新觀念、加強認識、加強管理與監督,才能使固定資產管理日臻完善,這也是提高高校后勤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
主要參考文獻
[1]崔毓濱.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新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7(6).
[2]詹秉,張翠.高校國有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J].事業財會,2003(3).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S].2014.
[4]王曉華.高等學校固定資產清查工作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