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東陽 阿里木江·阿布都熱合曼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應用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的效果。方法 100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后路內固定方式治療, 試驗組患者給予前路內固定方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與傷椎高度進行比較, 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Cobb角與傷椎高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應用前路內固定方式治療的效果顯著, 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內固定 ; 后路內固定 ; 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12
Efficacy analysi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in adults YAN Dong-yang, ALIMJAN Abudurehema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kes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kesu 8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in adul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adults with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icacy, Cobb angle and height of vertebral inju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00% than 6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Cobb angle and height of vertebral injury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show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in adults, and it has high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Therapeutic effect
脊柱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 屬于骨折中較為嚴重的情況。根據臨床上對脊柱骨折的研究, 患者中除少數為槍傷、炸傷、撞傷等直接暴力因素致病外, 絕大多數患者的脊柱骨折均為間接外力所致。由于脊柱是人體的中軸和支柱, 起到連接四肢的作用, 并且具有負重、平衡、吸收振蕩和對內臟的保護等作用, 因此在脊柱受到損傷后將導致人體無法開展正常活動, 嚴重時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本研究對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應用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接受治療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上對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診斷標準, 并且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 所有患者均為成年患者;排除患者中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肝腎疾病和肺臟疾病的情況, 排除患者中存在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情況。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 女22例, 年齡22~73歲, 平均年齡(46.52±8.83)歲, 其中車禍致傷27例, 高處墜落致傷13例, 跌倒致傷10例。試驗組男31例, 女19例, 年齡23~70歲, 平均年齡(46.28±7.91)歲, 其中車禍致傷25例, 高處墜落致傷16例, 跌倒致傷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后路內固定方式治療, 其中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指導并協助其保持側臥位, 在常規消毒后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全麻)處理, 以患者的骨折椎體為中心, 在椎弓根中開切口, 然后讓患者的小關節突、橫突和骨折組織依次充分暴露。選擇與骨折脊柱相鄰的完整椎體的椎弓根, 將螺釘置入其中, 然后使用椎板進行檢驗和復位處理, 完成對釘桿的安裝后對其進行有效的固定, 完成椎體高度恢復后進行植骨, 并檢查復位效果是否達到要求。
試驗組患者給予前路內固定方式治療, 其中與對照組相同讓患者保持側臥位, 常規消毒后進行全麻處理。在患者側前方胸膜外或腹膜后開切口, 將患者的脊柱骨組織充分暴露, 然后對骨折椎體進行切開, 將椎管中存在的殘余碎片清理干凈,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其相符合的鋼板和螺釘, 然后將患者的椎管撐開并對其骨折進行復位處理, 將螺釘置入患者的骨折部位, 并對其進行固定處理。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obb角與傷椎高度進行觀察, 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的脊柱疼痛完全消失, 并且脊柱活動不受限制, 能夠正常開展日常生活, 為顯效;治療后疼痛和脊柱活動受限得到一定改善, 在他人的幫助下能基本完成生活自理, 為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并且無自主生活能力, 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與傷椎高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Cobb角與傷椎高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 但試驗組治療后Cobb角與傷椎高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1例出現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5例感染, 3例腰背痛, 3例螺釘松動, 并發癥發生率為22.00%。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 人們發生脊柱骨折的幾率也不斷上升。胸腰段脊柱作為人體脊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在發生骨折后將會導致患者無法正常活動, 甚至會導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 4-6]。根據臨床上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觀察, 其在發病后會出現明顯的腫脹和疼痛, 并且會出現脊柱畸形的情況。同時, 患者骨折后會導致骨折周圍的組織神經遭到壓迫, 患者很容易出現神經功能障礙, 嚴重時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截癱[7]。
目前, 臨床上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后路內固定方式是臨床上常見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方式, 其具有操作簡單、出血量少和創傷小等優點, 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8-10]。但在實際的治療中, 后路內固定方式的有效性相對較低, 并且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螺釘松動的情況, 導致其術后恢復受到嚴重影響[4]。前路內固定是另一種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方式, 其通過對患者損傷脊柱的直接矯正, 在直視的條件下完成對患者的治療, 能更好地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且能夠通過對固定位置的合理判斷, 讓患者的脊柱功能恢復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廣泛[5]。
本研究對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應用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 其中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試驗組治療后Cobb角與傷椎高度均優于對照組, 并且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前路內固定方式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彬.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69):95.
[2] 張毅. 前路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42例臨床觀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13):75-76.
[3] 黃善武, 歐陽永生.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療效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10):1104-1105.
[4] 魏勁松.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22):49-51.
[5] 黃靜宇.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分析.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7(7):49-51.
[6] 田禾, 宋玉成, 陳江濤, 等.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系統評價. 中華外科雜志, 2008, 46(20):1562-1567.
[7] 馬俊.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的折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6):178-179.
[8] 蔡謙, 蔣再平, 萬鈞, 等. 前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探析. 健康大視野, 2012(11):33-34.
[9] 劉文慶. 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醫藥前沿, 2015, 5(12):176-177.
[10] 杜傳華, 趙博, 外力·孜依提.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經前路與后路內固定治療的療效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4):321-322.
[收稿日期: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