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琴治
[摘 要]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飛速發展,傳統的圖書館面臨著各式各樣網絡信息化的沖擊,因此圖書館的功能也需要得到擴展。本文從民辦高校圖書館存在的困難與必要性、高校圖書館作用、共享資源建設研究到管理多元化出發,致力于提升高校圖書館利用率、提升高校教學科研方面的服務功能,使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更加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實現圖書館共享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圖書館;共享;多元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02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2
1 圖書館存在的必要性和困難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圖書泛濫,各式各樣的圖書資料也層出不窮。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系統的文獻信息中心,肩負著為社會大眾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糧、傳遞情報信息和傳承人類文明等重要職能。它所蘊藏的豐富多樣的文獻信息資源,無論是紙質文獻,還是電子信息文獻及網上期刊數據庫,其專業性、系統性、連續性,是任何其他信息機構所不能比擬的,但也因為圖書館圖書的專業性、嚴謹性,它就不如各式信息網站的傳播強、更新快、方便快捷。而民辦高校圖書館由于起步較晚,創辦時間短,資源投入少、基礎差、現代化程度低,網上資源、數字資源的建設幾乎是空白的等原因,目前面臨著很多困難。作為一名資深圖書館工作人員,筆者從就職的學校出發,談談筆者對圖書館改進的設想。
2 圖書館多元化共享管理的改進設想
如果從社會的角度來研究,圖書館可以從傳播知識、管理文獻、文獻追蹤、信息提供、圖書館資料電子化等各個方面進行專門論述。如果僅僅從高校圖書館來研究,對于學生來說,圖書館有以下幾個作用:自習場地、電子閱覽(基本都可以上網查數據庫)、查看期刊雜志(研究的和娛樂的)、看小說、看資料、看專業書籍以及借閱學習輔助試題及復習資料;對于教師來說,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的,總結來說,圖書館其實就是教學輔助部門。為了有效利用和提高圖書館的功能,現在高校圖書館急需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文獻信息平臺,在保持其特色型的前提下,緊隨潮流、共建共享平臺,建設多元化管理的圖書館。
2.1 強化館際互借,共建共享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彌補網絡資源的不足,就要進一步強化館際互借,從而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對于比較發達的城市來說,他們的信息資源共享走在我國的前列,并且他們的建設經驗對后續開展共享的高校圖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現在圖書館資源信息共享的做法是:一般從大學城各高校圖書館電子圖書資源對接開始,建立共享平臺,實現館際互借。高校圖書館普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網絡環境,極大地促進了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樣能夠將區域內的文獻資源納入某個動態數據庫系統中,某個學校的讀者只需要借助訪問已經聯網的終端,就能訪問中心數據庫,最大限度地查找所需的網絡資源以及文獻。從很多高校的館際互借以及資源共享來看,其可行性非常好,它不僅能夠很好地彌補館藏資源的不足之處,還能把公辦院校更好的圖書館資源引入民辦院校、中小學院校,以強扶弱、以大促小,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以共享促進現代高校圖書館更好的評估,并為高校師生管理、科研教育、教學以及科研等提供更加良好的平臺,促進館員學習交流,提高管理服務,達到雙方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而作為普通的民辦高校,其在圖書館建設方面,投入少,經驗不足,更需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經驗,加深與各大高校的聯系,更好地跨出第一步,建立校與校的聯系,合作共建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2.2 傳統與現代化結合,建設共享多元化圖書管理模式
2.2.1 學習手機閱讀推廣模式
書籍承載文化,傳播知識,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和社會進步的階梯。讀書既可以提高個人修養,陶冶情操,也可以作為閑暇時的休閑娛樂,古典名著、流行小說、專業技術、新聞資訊,總有你需要的。隨著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手機看書也成為了一種潮流,一部小小的手機足以裝下一整個圖書館的書籍,網絡的存在更是使理論上用手機就可以看到世界上的任何一本書成為可能。
無論是QQ閱讀還是愛讀掌閱iReader、開卷有益、91熊貓看書、多看閱讀等閱覽軟件,都有其優點。閱讀軟件的存在,也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都能閱讀書籍,學生使用各式各樣的閱讀軟件,可以讓學生的閱讀選擇范圍更大,這也對圖書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校圖書館,其圖書資源也相對比較專業性、嚴謹性,并且以紙質書籍為主,電子書籍為輔,管理模式以傳統為主,電子閱覽為輔。針對這些情況,高校可以通過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引入閱讀軟件,開設專門的電子書籍館給學生使用,使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電腦與手機結合,既能發揮閱讀軟件更新快、便捷的特點,又能篩選健康積極的電子圖書,引導學生的精神文化思想健康發展,同時也能彌補民辦高校紙質資源不足的缺點,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閱覽書籍,有利于更好的推廣,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共建文明校園。
2.2.2 開啟手機APP模式
現代社會出門不記得帶錢沒關系,但一定要記得帶手機。為什么呢,因為手機不僅僅是聯系的工具,現在更為重要的功能是支付功能。有一新聞報道:一個從寧波坐大巴,一個從云南打“飛的”,倆男子來杭州搶劫,連搶3家便利店卻只搶到2 000多元,連來回路費都不夠。倆小賊很生氣:你們杭州人怎么回事!出門都不帶現金!杭州人回答:是啊,我們都用手機付錢了,誰還帶現金啊!而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發表一份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58%,遠遠高于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43%。現在平板、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的標配,網絡化生活方式真實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我國近年來已經建立了若干種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系統,高校可以參照類似的共享系統,對圖書館共享改造上進行提升。以共享單車為例,控制一輛共享單車,可分4部分:自行車車體車控終端云端平臺手機APP,即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自行車車體和手機APP,車控終端和云端平臺。手機APP:有在用共享單車的都知道,需要在手機上裝載一個軟件,即手機APP,用作用戶的操作入口,用戶可通過APP查看附近的單車,預約單車充值、開鎖、查看行駛路徑、計算使用費用等。云端平臺:作為所有共享單車的“中控大腦”,與所有單車進行數據通訊,收集信息與下單命令,為管理人員與手機APP提供服務。中國教育報報道:2012年,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9所“卓越聯盟”高校及湖南大學開通圖書館知識共享服務平臺,將10所高校的電子文獻資源整合在一起,并開通手機版。無論是從共享單車還是從10所高校圖書館知識共享平臺來看,圖書館手機APP的實現都有其使用操作性和可實施性。相信不久的將來,不管是學生還是市民,都可以通過手持一臺智能手機,查閱各大高校的電子圖書資源和公眾電子圖書資源。endprint
2.2.3 開通微博、微信,關注公眾號,實現賬號形式多樣性
微信公眾號是開發者或商家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申請的應用賬號,該賬號與QQ賬號互通,通過公眾號,商家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高校可以通過網絡,開發圖書館微信、微博公眾號,多面發展、宣傳交流平臺,讓讀者更加了解圖書館。無論是圖書館的入館教育還是圖書館服務咨詢、催還、繳費,都能更加及時、快捷。
因此,高校可開啟登入賬號多元化發展。現在每個人不是玩QQ就是微信、微博、郵箱。為了吸引客戶,各商家網站也都及時引入該種登入方式,因此,這些模式都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操作性強。而高校圖書館仍然是以校園卡模式進行賬號管理,所以高校可以學習這些方面的經驗,采用多元化方式,通過使用微信、支付寶、QQ、校園卡賬號綁定賬號登入圖書館,在共享數據平臺上查找相關資料。
3 結 語
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圖書館建設及發展的長遠目標。作為民辦高校,更需要積極配合,在進行觀念上創新、在模式上進行創新,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圖書館工作整體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曲盛.網絡環境下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策略[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07(3).
[2]趙永幸.試論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7).
[3]吳偉莉.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資源共享[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2).
[4]陽國華.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5]百度文庫.重慶大學城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調研報告[EB/OL].(2011-04-05)[2017-06-14].https://wenku.baidu.com/view/598a7aee102de2bd960588c4.html.
[6]董少校.十所高校實現圖書資源共享師生可用手機查閱[N].中國教育報,2012-10-23.
[7]田浩然,徐玲.淺議圖書館資源共享與共建[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8]陳遠.數字時代圖書館資源共享研究——以廣東省數字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1(z1).endprint